【摘 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强职业教育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精准扶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科学分析方法,通过对影响农民收入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职业教育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职业教育助力解决贫困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民收入;实证分析
一、引言
精准扶贫脱贫作为具有我国特色扶贫方略,成为当前政府工作重中之重,也是作为贫困村整体摘帽、贫困户精准脱贫重要途径。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其实质就是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而“人”的素质成为其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是农民生产与生活真实写照。职业教育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培训和非农生产的教育培训的培养方式,以及它的公益性特征,决定了它对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技能知识,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职业教育发展停滞不前,规模萎缩,已经走下坡路。特别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更是滑坡严重。因此,通过实证分析职业教育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二、职业教育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数据来源
1.影响因素
农民收入受国内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本文仅以农民自身、耕地、农村总动力和教育投入4个方面因素来分析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概括起来,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4个方面:农村劳动力总量、职业教育投入(把农民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技术和新品种采用等投入都纳入职业教育投入范畴)、农业机械总动力投资、耕地面积。
2.数据来源
本文以湘西州统计年鉴和湘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统计得出2006-2015年相关数据作为基础。见表1。
三、模型设定
假设影响农民收入的四个因素(农村劳动力总量、职业教育投入、农业机械总动力投资、耕地面积)为一般变量,农民人均收入为随机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农民人均收入的计量经济模型。
Y=b0+b1X1+b2X2+b3X3+b4X4+ε 公式(1)
式中:X1代表农村劳动力总量; X2代表职业教育投资投入,X3代表农业机械总动力投资;X4代表耕地面积。b0为回归常数,b1、b2、b3、b4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对随机误差假定E(ε)=0。
四、测算与分析
1.测算出结果
由表1相关数据,创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借助统计软件Malta完成本文数据处理与检验,得出结果,如表2。
2.分析
从上述结果得出,可决系数r2=0.9801,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是拟合的。4个变量因子对农民人均收入呈显著影响,即农民人均收入随各项变量因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影响大小顺序是b4>b3>b1>b2,即X4(耕地面积)>X3(农业机械总动力)>X1(农村劳动力人数)> X2(职业教育投资)。同时,从4个影响因子可以看出,X1与X4两因子增量变化是有限的,而X2与X3受外部条件或环境影响比较明显,投入越大增量越大,可以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水平。职业教育服务于“三农”,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越多,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程度和水平越高,农民教育收益率越大。从回归计算结果看,职业教育投入增加一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能提高6.53个百分点。由此得出,发达国家与地区普遍经历共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越多,农民素质越高,对农民收入增加起到作用越大。从而印证了贫困地区穷,主要是经济穷,其根源是教育穷的事实。
五、建议
1.拓展筹资渠道,破除发展职业教育瓶颈
(1)坚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就是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业教育紧贴行业发展,成为农民摆脱贫困的重要利器。它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发展的民生工程。政府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统一思想,转变思维观念,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重视发展与创新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型改革,把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紧密联系,研究制定区域内科学合理的“一盘棋”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逐步实施并落实到实处,切实落实科教兴国兴农战略。
(2)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贫困地区需要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更需要精准扶贫。因为其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难以成为市场投资热点。离开政府扶持,职业教育就无法发挥整体和长远社会经济效益。民族地区之所以贫困,是因为职业教育薄弱、落后,教学能力和基础能力建设与肩负的重任还不相匹配。当地政府除了提高职业教育财政支出比例和农民培训项目单列外,还需要向上级部门提出设置专项投资资金,帮助夯实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培训基地建设,这样才利于民族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3)社会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利用税收、信贷等杠杆,引入社会资本市场进入“三农”。人多力量大,调动社会各要素参与,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拓展融资渠道与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协调统一机制,形成百花齐放的产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形式共存的相互联合、优势互补的职业教育体系,使社会参与职业教育成为有力补充。
2.创新职业教育体制
(1)坚持学历职业培训教育。专业设置必须满足区域内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完善“立德树人、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不仅满足农民学有所长,而且提升农民文化知识和学历层次。
(2)坚持常态化劳动技能培训。发挥职业培训“短、快、活、精”特点,根据市场和岗位需求,尽量让农民学得一技之长。同时,把劳动技能培训课程纳入到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即满足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又提高学生学会劳动技能。
(3)鼓励农民创新与创业
在“三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努力培育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字上作文章,拓宽农业空间,形成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与专业大户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非农创业。政府通过政策、税收、信贷、技术支持等方式,鼓励农民走出去或引进来创新、创业。发展非农产业,不仅开拓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使职业教育服务“三农” 非农化有了用武之地,而且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从而加快了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张才生,肖昌斌.发展职业教育须坚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访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3):7-9.
[2] 刘晓巍,张诗亚.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民族地区整体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12(3):5-8.
[3]张术,关江华.国外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综述[J].吉林农业.2010(06):208-209.
[4]申家龙.农村职业教育的个人教育成本及其影响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4(28).500-505.
作者简介:
张明星,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