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艳蓉
〔关键词〕厌学;考试焦虑;辅导个案
一、咨询背景
2010年11月初,洛阳市第一次模拟高考大练习前一个月,我校高三的一位班主任找我预约,说她的班上一名学生在高一和高二都是年级第一,但到了高三便不再努力,夜里去网吧玩游戏,白天在教室睡大觉,成绩下滑,做了几次思想工作都没什么效果,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能够帮到他。
二、辅导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
11月8日,该生来到心理咨询室,向我陈述:自己并不想当年级第一,因为老师同学都盯着自己,压力很大;高一高二的两年间都过得不轻松不快乐,甚至没有朋友,高二下期期末全市统考中,最拿手的物理考砸了,名次下降了很多,非常痛苦,无法接纳自己;想到高考,更加不敢面对,暑假里选择了逃避,觉得进网吧玩游戏挺好;目前基于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真心想学却学不进去,因为很多问题无法面对。
我帮他整理归纳了无法面对的问题:1.很在意别人的评价,担心自己不被他人喜欢与接受;2.做事前总想看别人怎么做,然后照着做,别人不做的事,自己也不敢做;3.有时在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呆、分心;4.在学习上总想依靠老师,不能超额完成任务,进取心不强;5.有时候因为知识与能力达不到一定水平而心慌,造成现在一做题就心慌,经常看错题、算错题;6.做事时总往坏处想,大多数时间都忧心忡忡,闷闷不乐,不知如何调节。
从这些问题中不难看出,该生的心理素质欠佳。他缺乏自信,学习被动,考试焦虑,思维消极。我采用放松训练法为他减缓了焦虑,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改变他的消极思维,引导他客观分析自身长项,树立自信。班主任反馈该生状态明显好转。
(二)第二次咨询
2011年1月20日,该生再次来到心理咨询室。自述现状:最近经常莫名地分心、紧张,无法确定学习目标,非常难受,产生了“是否考上大学无所谓,将来干什么都行”的想法。他无限惆怅地说:“我最痛苦的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有时候很羡慕那些不学习的同学,他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玩得很开心。”显然,该生的考试焦虑很严重,没有人生目标,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想要逃避高考。
为了探寻造成他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我向他了解家庭情况。他告诉我:“我们家从爷爷开始,每代人都在上学的路上遭遇挫折。从我上初三开始,老师、家长、同学都说我能考上重点高中。但不知为什么,我内心生出一个反叛的想法,认为我一定考不上!后来果然发挥失常,比平时少考了70分。所以上高中后,家里人不再对我有任何要求。”
这是一位背负着家族希望从小到大只知道学习的尖子生,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只关注他的成绩,并因他的优异成绩而喜欢他、表扬他。没有人关注他的内心感受,没有人知道他因为大家对他成绩的关注而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因此他在中考时就因焦虑过度发挥失常,从而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来到普通高中后,自然又是尖子生,又受到各科任教师的高度关注和同学们的仰视。升入高三面临高考,他再也无法承受压力之重,选择了逃避。
第一次心理咨询虽然帮他面对现实重新进入学习状态,但两个月的学习考试生活,压力重重,焦虑程度越来越高,潜意识里中考失利的焦虑体验也一并出来干扰他,使他又一次想逃避,却心有不甘,处在极度矛盾痛苦之中。教师鼓励关注带来的压力和家长毫无要求顺其自然的态度,使他无所适从,造成了内心的分裂状态,无法整合,学习没有目标和动力,总是三心二意,盲目不知所措,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学习障碍。
要从根本上解决该生的学习障碍,必须进行家庭咨询与治疗。我们约定春节后他带上父母前来咨询。
(三)第三次咨询
春节后,2月14日,该生和父母一起来到心理咨询室。他的父母才四十多岁,却被生活的重压折磨得沧桑而衰老。他们不善言谈,于是我运用绘画投射的方法切入咨询,揭开了这个家庭的真相。
该生的父母是典型的纯朴善良的农民,无论自己怎样吃苦受累,也不愿给孩子一点压力,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尤其是中考失利后,他们很怕因学习压力过大而使孩子出问题,特意把他送到城里来上学,自己到邻居和亲戚家一元一元凑学费的事情也从来不让孩子知道。该生几乎是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一直处在无忧无虑的状态下,根本不知道父亲在煤矿下井挖煤的危险,不知道母亲风刮日晒下地种田的艰辛!
我分别与该生和其父母进行单独沟通,使他的父母认识到,只有让孩子了解父母生存状态的艰辛,适当地给孩子压力,才能激发孩子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改变学习状态,勇敢地面对高考,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力拼搏。我给该生布置了一个心理作业——认真地采访一下父母,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了解他们在创建家园养育儿女过程中经历的那些苦难,然后写一篇采访日记,写出采访内容和感悟。
一周后,该生虔诚地递交了他的采访日记,日记中记录了父母的辛酸和养家的艰难,客观理智地分析了自己的学习优势和弱势,制订了复习备考计划,第一次有了使命感——为了父母后半生不再辛苦,为了改变家族命运,一定要考上理想的大学。他的心理素质明显提升,变得坚毅、勇敢、有担当。在此基础上,我引导他进一步寻找人生目标。经过网络查询和综合分析,他终于选定了自己感兴趣的地质专业为终生的职业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学习变成了快乐的人生体验。
后来我又跟进辅导了几次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不断地鼓励他,最后他考上了重点大学,是那年他们班惟一考进重点大学的学生。
(四)最后一次咨询
2011年7月7日,他领完大学录取通知书来看我。我们聊起他成长的过程。他说:“心理辅导改变了我的人生。我是从高三才开始接受心理辅导的,如能在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后接受心理辅导,那么,我的学习成绩、生活自理能力、交际能力、心理素质都会比现在有更大的提高。”
他还结合自身体验,特意写下了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当内心无法平和地去学习、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时候,需要心理辅导;当感到头绪很多,很容易胡思乱想的时候,需要心理辅导;当很想提高成绩或很想投入学习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痛苦迷茫时,需要心理辅导;当看待事物和环境带些抱怨、悲观、消极的情绪时,需要心理辅导;当没有人生长远目标或短期目标和规划时,也需要心理辅导。”
最后,他请求我再为他做一次咨询,希望帮他进一步认清自己,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更好地进行人生规划。我帮他做了性格分析,引导他到大学后尽量发挥长处,寻找机会锻炼能力,为进入社会打基础。通过咨询,他有了清晰的目标,决定到大学后积极参与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的竞选,积极地为同学们服务,做一个热心人。
三、个案引发的思考
其一,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只有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改变学生的学习考试状态,帮助学生赢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
其二,提升心理素质绝不是一次咨询、一场讲座所能完成的,必须进行科学有序的跟进辅导,只有这样,才能从潜意识里打破学生在长期重智育轻心育的家庭、学校环境下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学有所成。
其三,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只有家长改变认知,改变与孩子沟通的固有模式,对孩子提出适度合理的要求,才能使孩子拥有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才能使孩子不仅获得学业的成功,也能获取人生的幸福。
其四,教师们都应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以便能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或转介给专业心理老师,使学生在成长的路上少走或不走弯路。
其五,我们的学校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在课程安排中,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业成绩的提升,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提高升学率、提高学校品味的办学目标。只有心育和智育并重,才能培养出有学问、有能力、有责任心、有进取心、有孝心、有爱心的学生,才能为社会输送高智商、高情商、高能力的优秀人才,真正完成高中教育的
使命。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第十九中学,洛阳,471000)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