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锋 王松周 李小光
河南禹州市中心医院 禹州 461670
急性脑梗死在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且致残率也较高。据文献统计,卒中的发生率为1.27~2.16/每千人口每年[1]。近年来,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及危险因素使急性脑梗死发生率逐渐升高。2013-05—2014-06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分别采用疏血通联合应用丁咯地尔治疗和疏血通治疗,观察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经CT、临床等综合诊断确诊,根据患者脑神经障碍、失语及肢体瘫痪等临床指标进行病情分级:重度:肌力0~Ⅰ级,伴脑神经症状及明显失语。中度:肌力Ⅱ~Ⅳ级,伴轻度脑神经障碍及失语。轻度:肌力减弱在Ⅳ级以上,伴轻度脑神经障碍及失语[2]。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49~81岁;重度9例,中度17例,轻度34例。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50~79岁;重度7例,中度13例,轻度2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疏血通注射液6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糖尿病人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中缓慢滴入,1次/d;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L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静滴,1次/d。对照组: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糖尿病人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缓慢滴入,1 次/d。2组均治疗1个疗程共2周,辅以常规对症治疗,辅助口服辛伐他汀20mg和拜阿司匹林0.1mg每晚1次,尼莫地平20mg,3次/d。
1.3 疗效评定 按照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定:(1)基本痊愈:病残程度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2)显著进步:病残程度1~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3)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6%~45%。(4)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增加15%。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组治疗过程中仅个别患者出现恶心、上腹不适、瘙痒等轻度等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循环突然障碍引起脑缺氧、缺血,从而继发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组织损伤是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脑组织对缺氧、缺血的损伤非常敏感,脑血液闭塞时间>5min即可发生脑梗死。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其重要的区域是半暗带,因缺血半暗带存在侧支循环,神经元尚有大量存活,如果血流迅速恢复改善脑代谢,神经细胞仍然可逆恢复功能[3]。因此,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是处理好半暗带和尽可能保护可逆性损伤神经元。因此,超早期治疗抢救缺血半暗带、改善脑循环、降低血黏度等能够提高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对有效降低病残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急性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和酗酒等为其危险因素。所以,临床上对有明确的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也应进行对症治疗和早期预防性治疗。
疏血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蛭、地龙,该药在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方面有作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调节血管收缩功能,减少缺血致血管损伤,抗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脑微循环的作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是a-肾上腺受体抑制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管阻力,扩张血管,改善红细胞变形性,有效增加氧功能及增强ATP生产,并具有较弱的非特异性钙离子拮抗作用[4]。疏血通注射液和丁咯地尔注射液联合应用,其作用得以相承相辅,可迅速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脑血流量增加,侧支循环很快建立和开放,明显恢复梗死病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功能,降低致残率,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吴承远,刘玉光主编.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86.
[2]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
[3]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5.
[4]黄振文.临床新药精汇[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