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14-12-17 19:58:29潘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7期
关键词: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自学

潘华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不仅能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要把话题构建、个人自學、小组交流汇报、全班讨论、教师引导等有机结合起来,在不断地磨合中,让“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逐渐成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话题构建;自学;交流;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89-02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并逐渐被老师们广泛采用,这一教学模式不仅能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在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要把话题构建、个人自学、小组交流汇报、全班讨论、教师引导等有机结合起来,但实施中,出现了许多结合不够好的地方,在不断地磨合中,让“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逐渐成熟。

一、话题构建与自学交流有效契合

《一诺千金》教学重点目标设定为:体会“我”和陕西小朋友的情感变化环节,明白一诺千金的含义,了解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第一次试讲,我构建的话题是:“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我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的词句,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写出批注。”我不停地巡视,发现学生分别勾划了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语句,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批注时间就寥寥无几。我只好给学生留足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的学生自学环节,小组交流汇报时间比较仓促,后面教学环节只好进行删减。

针对第一次试讲出现的问题,我对学习的要求进行了调整,为了有效安排自主学习时间,决定小组分工学习,1组员学习1~3自然段,2组员学习4~5自然段,3组员学习6~8自然段,剩下的组员挑选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学习,批注只用词或短语,设定的话题是:“默读课文,勾出能表达出‘我的情感的语句,体会出‘我的情感,用词或短语归纳出来写在旁边。”本次试讲,用分工和缩短批注的方式解决了时间分配的问题,但在小组交流时发现,学生各自找的句子是不一样的,只能进行简单的交流,不能进行思维的碰撞。

于是第三次试讲时,话题精准,分工更明确。话题是:“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出描写‘我的语句,体会出‘我的情感,用一个词写出来。大组分工学习:1大组学习1自然段,2大组学习2、3自然段,3大组学习4自然段,4大组学习5自然段。”学习要求更简洁明了,分工更合理,每组学生自学时间充足,学生交流讨论的针对性更强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了大大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话题的构建要适合个人自学和小组交流,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要解决的问题都要预测一下,哪些问题是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哪些问题是要通过合作交流发挥小组的智慧才能解决的,然后再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是否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不要为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

二、小组交流与教师引导有效融合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给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使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事可做,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当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做个观察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小组汇报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行引导。

在教学《一诺千金》一课时第一次试讲,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后,班级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表达自己的看法后,教师总结。小组交流汇报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学生在交流和补充发言,教师的总结只是将学生找到的情感变化进行了一个串联,教师缺少了对学生的引导。

第二次试讲中,教师带领着学生进行,牵着学生的鼻子一步一步地走,包办太多,失去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次试讲,教师在小组交流后,进行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引导。师:“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那作者到坐汽车去小山村的路途中,情感是怎样的呢?我们跟着1大组来到第一自然段,请1大组的同学把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抽生交流)师:“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我此时的情感?”“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第一部分为1大组抽生交流。第二部分设计为2大组小组汇报交流。师:“‘我到了小山村,见到一群小孩子,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2大组的一个四人小组来展示一下他们讨论的结果。”教师随后总结:“从这儿可以看出,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语句都能表达出人物的情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小组交流后的汇报展示,课堂的形式多样化,教师相机进行引导,让学生得到发展。这样的汇报展示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小组交流汇报和教师的引导就融合在了一起。

三、小组汇报与全班交流有效结合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机会,人人都参与到合作讨论中去。对胆小的学生,不敢主动表达,在组内就要进行训练准备,让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在进行小组汇报展示时,也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说讨论的结果、过程,教师不要怕学生的发言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剥夺了学生发言的机会。在小组汇报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其他的孩子认真倾听,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一诺千金》一课时,第一次试讲,在小组合作交流后,抽一组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汇报展示,全班倾听,在小组成员都汇报展示完后,全班同学再进行补充。在小组汇报展示时,全班同学倾听得比较认真,但在全班交流时,补充的同学是补充的其中一位同学的内容,其他同学倾听时回忆刚才汇报展示的内容,一度思维被打断的感觉,有的甚至不知道补充的同学说的是什么地方,交流学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针对第一次试讲出现的问题,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后进行小组汇报展示时,改为第一个组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后马上进行全班补充交流,补充完后,第二个才继续交流。这样的全班交流更有效,学生交流得更充分。

其实,如果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话题为课文的同一个地方,同一话题,全组成员交流后才进行全班交流,这种方式也是可取的,或者,用自由发言,采用辩论的方式谁愿意说就说等方式也行。只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现,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提升就有收获。让学生有“说”的机会,让学生多表现,这样做课堂上虽然显得有些散,甚至于有点乱。然而在“散乱”中,却充满了浓郁的学习的气氛,不仅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形散而神聚”。

在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合作时间不够,学生合作意识不够、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等等。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浮于表面,没达到课堂教学预期的目的。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价值、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值得大家共同探讨、实践和思考。

猜你喜欢
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6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 09:36:46
“合”乐而“不为”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14:16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