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通讯员 邓军平 钟家斌
四川巴塘,金沙江畔。一路往南行走,跨江有近十座吊桥,其中角比吊桥最为气势恢宏。
桥的一侧是四川,另一侧就是西藏。一座座吊桥,连接大江东西,方便川藏人民。如今,除了吊桥在地面沟通两岸外,在汹涌的金沙江上方,一条条银线将川藏两地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这就是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江西送变电公司继青藏联网工程参建变电工程后,又一次光荣地参与了这一工程的输电线路工程。9月11日,江西省送变电公司承建的工程包8标段全线顺利架通,胜利在望。
这不是江西送变电第一次在川西高原上参建输变电工程,在这之前他们就已经干过四川境内的锦屏一级电站—西昌、木里—西昌线路工程、乡城—水洛、色尔古—茂县、康定—崇州等多个线路工程。
但无疑,这个工程是最难干的。曾经在四川工程干过、如今蹲点在现场协调工作进展的省送变电公司输电三分公司副经理张平水对他们标段的施工难度深有体会。“地形100%是山地、海拔在3000米至4000 米、98%的桩号运输必须靠索道。”张平水介绍说。
这三组数据足可说明,这是一块高原上的崇山峻岭。对于江西送变电公司施工人员来说,这已注定建设川藏联网工程是一场必须咬紧牙根才能坚持下去的战斗。
据项目经理王新柱回忆,工程开工之初,邀请外面的施工队伍搭设索道是最为紧迫的任务。可是很多队伍看了地形后,什么都没说就走了。最终留下的队伍也花了4 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全部索道搭设,其中搭设川藏联网工程四川侧海拔最高的79号桩号的单基运输索道就耗费了2个月。
工程资料显示,江西送变电施工承建的包8 标段,一共搭设了73 条索道,其中主索道34 条,分级索道39 条。项目总工刘建明介绍说,分级索道有点类似现实生活中的“转机”和“转车”,因为地形太复杂,即使搭设索道也无法一次运输到位,只能搭设分级索道。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在川藏联网工程包8标段中,最长的一副索道长达6000 米,从山下运送东西上来一次要花2个小时。有时候,光在山脚下和山头上直接架索道还不行,因为索道某段可能会“贴住”山体,这种情况还必须竖起龙门架才行。
其实,索道除了运输施工物料外,也常常运送水、食物和棉被上山。它不仅是施工的生命线,同样也是山头生活的生命线。
沿着金沙江,途经巴塘县苏洼龙乡、昌波乡,两个单回路架设,线路长度61.468 千米,所经区域全部为山地,气流较大,常规的飞艇和动力伞展放导引绳的方法难以胜任。刘建明告诉记者,“我们项目部在树林特别密集的#88A—#100A档位采用遥控航模展放导引绳的方法,提高了功效。”
7月下旬的一天,施工综合1 队章新国、广东工程一结束就转场过来的章跃程、李柏根等几位放线经验丰富人员,依次坚守在#88、#89、#90、……#100 其间长6 千米的每基塔位下,每基上都有施工人员。
10 时左右,在操作人员的操作下,航模载着直径3毫米的韩国丝丝盘,这种韩国丝的破断力可达900千克,且耐高温,一盘长度8000米。从#88A塔位向#100A 塔位飞去,每飞经一基铁塔,航模在遥控下展放丝绳,相应的塔上人员接住放入放线滑轮。
11时30分,滑轮顺利飞回#88A塔位上空,遥控航模展放导引绳成功结束。
刘建明向记者介绍,这种展放方式减少了对树木的砍伐及水土流失,被业内称为环保展放法。同时,也减少了青苗赔偿交涉和员工施工人力的投入,功效明显提高。由于后续逐级导引牵引绳繁琐和其高出飞及动力伞运用成本20%这两个原因,航模展放导引绳应用长度只占标段的十分之一,尚不能在全标段推广运用,但这在江西省送变电建设公司输电线路建设史上是第一次运用。
包8 标段档距超过千米的多达10档,这不仅在川藏工程中少有,在全国已建和在建的输电线路中也极为少见。
这些超长档距必然承受大风力,塔上每相间的4根导线极易缠绕相绞,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刘建明向记者介绍:“我们标段自己研发并应用了大档线分线滑车工艺,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难题。”
2013年5月,项目部以刘建明为首的工程技术人员,历时半个月研发出大档线分线滑车工艺。
据刘建明介绍,他们在材料站反复试验,检验滑车的固定性和压接管的通过性能。经过半个月的反复改进,轮径300 毫米,宽度50 毫米,可承受拉力5吨。滑车的这些数据可以避免每相中的四根导线的上述弊端。
6月21日,包8 标段116 基塔开始放线,9月11日,最后一档线展放完毕。其中84B—85B、101B—102B、105B—106B……共10 档大档距间导线展放时全部采用大档线分线滑车工艺。
在铁塔附近分别用地锚连接导线上的分线滑车,一相展放完毕,下一相接续。待三相导线展放完毕,拆除地锚。每一档大导线都是依此展放,成功地避免了每相中4根导线缠绕相绞。
刘建明介绍,这种大导线分线滑车工艺不仅是江西送变电输电线路建设史上首次应用,也是川藏线上17 个线路标段中首次应用。
整个川藏联网工程共设17 个标段,有14家施工单位参与建设,江西送变电公司是仅有的几家南方施工单位之一。江西送变电公司承建的包8 标段全长为61 千米,线路基本是沿着金沙江平行架设的。
“虽然我们标段的线路不算太长,但是我们施工难度最大、施工环境最恶劣,这一点所有参建单位都认可。”项目部常务副经理说。
包8 标段线路均是沿高海拔台地走线,最大高差达1800 米,在116 个桩号中,有5个桩号采用了特殊基础。项目部副经理、安全部主任说,所谓特殊基础就是桩号地处悬崖峭壁,有些塔腿的基础没有地方浇制,只有先预浇一个承载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浇制基础。
恶劣的施工环境极易对建设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为此,项目部为施工点配备了“吉祥三宝”:高原红景天、鼓风机和高空输氧平台。
红景天是初入高原的施工人员的必备药,每天上山时,大伙的背包中都会放上一包,以防强烈的高原反应。“鼓风机和高空输氧设备是项目部针对一低一高两种施工作业环境采取的安全措施。”项目部副经理、安全部主任说。
他介绍,在工程进行基础掏挖时,最深的坑洞深达9 米,在本身就缺氧的高原中,身处深坑中,必须保持流畅的空气,针对这种情况,项目部利用鼓风机促进深坑和地面的空气流动。
高空输氧设备,就是在铁塔组立阶段,为确保高空人员作业安全,项目部在本标段116 基铁塔上,都配置了塔上吸氧平台。一旦组塔作业人员缺氧,可在塔上及时吸氧,避免人员伤亡。
除了上述这些安全隐患外,地震和山体滚石等自然灾害也经常侵袭施工人员。项目部人员回忆说,自从进入巴塘以来,他们遭遇了数次低烈度的地震。
由于安全措施到位,在江西送变电公司包8 标段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安全保证进度,在川藏联网工程17 个标段中,尽管包8 标段难度最大,但来自南方的江西送变电没有拖工程进度的后腿!
川藏联网工程沿线经过的主要是藏区,这一地区物产极为丰富。当地藏民养殖牦牛、猪、骡子,还种植核桃、石榴、苹果、西瓜,自然生长的虫草、松茸和藏红花更是珍贵。
然而,当地藏民的热情和好客、理解与支持对这些外来的建设者们来说,则更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在包8标段进场之初,施工人员就感受到了藏胞的热情和豪爽。
志玛今年约十八九岁,是项目部驻地巴塘县苏哇龙乡的一名藏族小姑娘。江西送变电包8标段的项目部刚进驻下来,她就被项目部聘请来作生活保障方面的后勤人员。她的日常工作就是择菜、洗碗、打扫庭院等,志玛很单纯勤劳,经常主动问施工人员需不需要帮忙洗衣服。通常,施工人员都会很友善地回绝。
在项目部一步之遥的地方,有一所村小——巴塘县苏哇龙乡南戈小学,学校只有近百名学生和十来名老师。南戈村虽不大,但是每年都能走出一两名大学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才子之乡。在2013年9月10日教师节时,江西送变电包8 标段项目部特地为南戈小学捐赠了一批图书和学习用品,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后来,南戈小学的校长就成了项目部的常客。今年早些时候,技术员童捷曾给房东正在上高三的小女儿辅导过功课,最后这位藏族小姑娘在今年的四川省高考中,取得了甘孜州全州第14 名的好成绩,被西南民族大学顺利录取。
项目部人员说,藏族小学生在回家路上,都会举手向过往车辆尤其是施工车辆敬礼,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些叔叔都是来帮助建设家乡的,必须感谢他们。
不同民族的交流靠的就是真诚。在项目部驻地周边,当地藏民同样也给了施工人员无私的帮助。详细指路、汉族传统节日送酒送菜等等,不一而足。有一次,一名藏胞打到一条近2 米长的菜花蛇,不要钱就送给施工人员,项目部食堂再杀了只鸡,就成了一道难得的“龙凤汤”。要知道,施工人员每日吃的菜,都是从70 公里外的县城,隔天沿金沙江边的山路买进来的。中秋节晚上,南戈小学校长又给项目部送了2 箱啤酒,庆祝汉族这一传统节日。
很快,连接川藏两地各族人民的这条电力天路就要全线送电了。我们有理由相信,电通后,藏区的灯火必将更加明亮,各族人民的生活将越来越亮堂。
银线之下,金沙江在欢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