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忠富
公司的所有问题,都是决策问题,而决策的制定来源于管理者。但在真实的世界里,没有哪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永续经营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大企业可以在一夜之间倒下,而创业型企业的失败率更是一直高达90%。其实,无论环境如何,公司的成败主要取决于管理者,更准确地说,取决于管理者在关键时候做出的关键决定。
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管理者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管理者需要广泛地学习管理经验,只有取长补短,只有防患于未然,只有看到未来趋势的发展方向,才能做出正确而适宜的决策来。成功是不可复制的,而失败往往具有某种共性。正因如此,分析商业败局的文章远比分析成功案例的文章更有启发性。但要透彻理解病灶、作出诊断,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则需要有积累,有顿悟,更有所创建。
作家苏醒,从事商业媒体编辑记者十数年,后由记者转型研究。她在最近出版的新书《管理者的决定》中指出,没有任何一种管理工具是好的,也没有管理工具是坏的!你要记住,管理方法就像药方,你必须了解这家公司的情况,症结在哪里,才能对症下药。一种办法今天能解决这家公司的问题,明天未必可以。一个所谓好的管理建议,就是能解决当下最核心的问题,而且付出的代价最小。
在真实的商业世界里,几乎没有哪个决定称得上“全然正确”。要创新,要敏锐,要当变则变,要勇于授权,要敢于否定自我,这些在商业世界堪称“幼儿园里就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决策中却很少有企业家能一以贯之。有所得,必有所失,解决问题的同时往往也在创造新的问题。决策的高下之分,仅在于所得是否大于所失,重于所失,紧迫于所失。明智的决策者,对自己的决定意味着什么,将付出什么,都洞若观火。很多时候,决策者所能做的,只是遵循最核心的方向感,作出决定,然后对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做好准备。
这是一本写给企业管理者的书,全书按照“案例——分析——建议”的逻辑,从企业转型、创新、控制权、授权等八个方面,讲述了公司成长道路上的八个陷阱。本书中所采用的“案例+诊断+建议”的三段论形式,作者认为是讨论一些无法简单论断的管理问题时相对理想的体例。它有些类似中医学习体系中的案例学习,并非以药方出发,背诵记忆种种治疗功效,而是以病人为主,了解其体质、环境、病史、生活习惯,诊断其姻缘症结,评估其禁忌耐受,而后再细细揣摩药方中的种种微妙之处。
本书的八个章节,分别讨论了企业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八个典型的事故多发地。前四章探讨的是企业家大多都不可避免要直面的四种内部与外部关系,包括创始人和投资人的关系;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主营业务与资本运作之间的关系;创业者和公司自身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后四章则聚焦于企业发展中的四大关键要素,包括如何持续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力;组织与业务转型能力;基业长青所不可避免的团队更新能力。每个话题,都以虚拟的案例开场,宛如一场浓缩在短短几个场景中的小剧场话剧,为读者展现每个角色的利益、动机、情感和恐惧,以及它们是如何交织着让一个貌似正确的管理决策走向扭曲。
就像作者所说,管理工具本身没有错,需依特定情景而定,作者将这一理念用在了本书写作体例上,每章都从一个情景案例开始围绕其展开,从而避免了空洞的理论堆积,增加了实用性和可读性。对于创业者、管理者和风投人士而言,本书都是一本不错的管理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