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分层教学效果研究
——以临夏中学为例

2014-12-16 08:26王学芳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普通班分层体育

王学芳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1 分层教学的含义及其意义

1.1 分层教学的含义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遗传、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有区别地设计和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检测、评价,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善与提高。分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1.2 分层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发掘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每个学生在身体形态、健康状况、素质水平、心理素质、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体育分层教学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贯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逐步得到提高。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进取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吃不了、吃不饱”的现象,笼统、同一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于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要求过高,使他们在学习时丧失自信心,甚至逃避学习;而对于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来说则要求过低,使学生缺乏进取心,对学习马虎了事。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教学则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分层教学面对大多数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可以实现的努力目标,从而有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高,因此分层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临夏中学2011届高中一年级随机选取100名同学,其中34人为加强班,36人为提高班,30人为普通班。实验时间为期一学年,为2011年9月—2012年5月完成。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法 为了便于进行试验对比,笔者在临夏中学高一年级选取了两个班开展教学实验,实验前后对比分析,根据新生入学时测定50米、立定跳远、1000米、实心球四项及身高、体重、肺活量等身体指标,按其运动能力的高低,在不同单元时间内设置不同的运动项目。将运动能力强或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单独设班,为提高班。将体弱的学生设为加强班,其余为普通班。提高班在提高心肺功能的同时,侧重运动技术的掌握;加强班重点针对心肺功能提高,在趣味、娱乐中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普通班按常规教学计划实施。效果评价指标: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立定跳远、1 000米、实心球等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对研究对象进行追踪比较。

2.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资料室及网上详细查阅了有关素质教育、体育新课标、体育大纲、体育课改及体育选修课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分层教学理论,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方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011年初向高一年级发放问卷共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99份,有效率为99%。

2.2.4 数理统计法 测试数据进行t检验,所有测试、调查数据及统计均通过计算机处理。

3 分层教学效果分析

3.1 教学效果明显,学生体质得到明显改善

从表1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实验前与实验后就身高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如体重、肺活量、50米、立定跳远、1 000米等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充分说明实施分层的体育教学,学生在兴趣、自信心等方面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根据相同项目的不同层次要求,不同项目的选择因人而异,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使学生更容易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成功乐趣,使学生体质得到改善。

表1 实验前、后学生体制健康测试结果统计分析表

3.2 学生学习态度得到转变,合作意识加强

由表2可知,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态度明显得到改变。实验前提高班的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人数占31.5%,实验后增加了 4.5%;实验前加强班占31.9%,实验后增加了 1.4%;实验前普通班占36.6%,实验后增加了2.1%。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实践的人数实验前提高班占20.6%,实验后增加了0.7%,实验前加强班占36.7%,实验后增加了1.3%;普通班实验前占39.7%,实验后增加了1%;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人数实验前提高班占30%,实验后增加了3%;实验前加强班占34%,实验后增加了2.5%;实验前普通班占30%,实验后增加了3.6%。学生在活动中战胜困难的人数提高班在实验前占17.8%,实验后增加了2.3%,加强班在实验前占37.2%,实验后增加了0.8%,普通班实验前占35%,实验后增加了2%。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提高班在实验前占28%,实验后增加了8%,加强班实验前占34.2%,实验后增加了1.8%,普通班实验前占36.8%,实验后增加了3.2%。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看出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得到了很大转变,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得到加强。

表2 实验前、实验后学生学习态度及合作情意表现调查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对体育特优生来说,充分满足了学生强烈的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愿望,在考核成绩中以高标准高要求,提高他们的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力。

(2)对一般学生来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动作,逐步达到体育优秀生标准。

(3)对体弱生来说,体育教师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学习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为他们积极参加体育教学提高良好条件,争取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

(4)对体育教师来说,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统一教学进度,有利于教材的完整实施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4.2 建议

(1)分层教学法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师资培训,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项技术水平以适应学生的更高需求。

(2)分层教学法在操作上一定要严谨,不可随便决定,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征求学生的个人意见,做好思想工作,认真指导学生选择好层次班级。

(3)班级打乱后,要加强分班后教学班级的管理,体育教师要积极与各班主任及政教处多沟通。

(4)分层要做到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布置练习分层,考核评价分层,一定要“面向全体兼顾两头”。

[1] 李海燕.对分层教学的几点思考[J].体育教学,2002(6).

[2] 张国荣.大学生“分层次”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学校体育,2000(2).

[3] 詹永安,贾万双.浅谈分层教学[J].体育教学,2001(3).

[4] 李广英.高校体育课堂分层教学[J].甘肃高师学报,2004(2).

[5] 万顺江.动态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6] 姜金贤.刍议“主体参与”的策略[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

[7] 王慧兴.日本是如何实施分层教学的?[J].中国教育报,2003,3.

[8] 杨文尧.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分层教学的几种尝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3).

[9] 魏勇.刘高校选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1).

[10] 郑华.城乡高中体育教学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局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

[11] 也伟国.我国中学生体育教学日标初探[J].体育科技,2003(2).

[12] 干莉.中学体育教材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3).

猜你喜欢
普通班分层体育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有趣的分层现象
“破境”而出,向上生长
雨林的分层
若想成功,就别把路堵上
面向普通班的尖子生培养策略探究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