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的代际传承特征分析

2014-12-16 08:26韦柳嫦易俊含梁树发成铁桥覃丽媛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代际社团体育锻炼

韦柳嫦,易俊含,梁树发,成铁桥,覃丽媛

(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文化不断涌现,相互交融冲击,因而,传统的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等领域或多或少受到相应的影响。在体育锻炼组织方面,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毫无例外地受到了新兴文化的影响,其传统的代际传承关系因所受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一系列新的情况和问题随之产生。研究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的代际传承关系走向等系列问题对中国全民健身的迅猛发展和实现体育强国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因此,研究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重构当代家庭代际传承伦理,建立新型的家庭代际传承关系是时代所迫切需要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的代际传承特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收集有关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文献资料,并借助学校图书馆资源查阅了相关书籍十余本,对其进行仔细阅读并进行分析探讨,了解本专题研究的概况。

1.2.2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 500份,收回1 464份,其中有效问卷达1 173份,回收有效率为80.1%。问卷设计过程中参考了侯小伏、徐碧琳、王名、黄亚玲等人的相关论文进行设计”,并聘请相关专家对问卷进行检验。为增加问卷的实效度,笔者将编制好的问卷对村民进行小样本试用,通过调查结果来分析和判断对问卷问题的取舍。

1.2.3 访谈调查法 为了使研究更具有真实性与时效性,笔者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成员进行了深入访谈。从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管理、活动现状等方面着手,通过与成员及其组织负责人的交流,了解社团的整体概况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解决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适应性发展模式问题奠定了基础。

1.2.4 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组还设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组织进行深入分析。分为以下两种类型:表演型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单纯有共同兴趣爱好且不参与表演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通过分类研究将更有针对性,更全面的了解该群体及其成员对其父母与子女体育锻炼的影响程度,以此得到更客观的数据。

1.2.5 数理统计法 研究运用 SPSS11.5的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了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的基本情况,根据体育社团成员周锻炼次数对其父亲、母亲及其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程度,为体育锻炼的代际传承提供一定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体育健身的父辈代际传承

2.1.1 对父亲的影响 因为经常在一起生活,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的锻炼习惯对其父亲产生着影响。图1表明,随着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周锻炼次数的增多,除周锻炼次数在五次及以上的外,其父亲的两种影响程度即“非常有影响”和“有影响”的比例之和呈递增趋势,因此,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对其父亲参加体育锻炼的有较大的影响。在家庭中,父亲一直扮演着教化者的角色,而子辈则理所当然的是被教化者,然而,在如今计算机信息时代,文化范式无形地发生了变化,父子之间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子辈不仅仅是单纯的被教化者,他们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影响着父辈,在家庭中父辈的权威逐渐被弱化,因此,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对其父亲的影响,不仅仅从体育锻炼能够强身健体方面来说,更是父辈与子辈角色转换的一个大改变的体现。另一方面,由于多数的子女与父亲经常在一起生活,所有的交流互动基本都是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打破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状态。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健身锻炼毫无疑问也将深深影响着父亲。

图1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锻炼次数对父亲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程度

2.1.2 对母亲的影响 如图2随着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周锻炼次数的增多,其对母亲参加体育锻炼在非常有影响与有影响的两变量在整体上均呈递增趋势,影响趋势明显。通常母亲对其孩子所做的事大多呈支持态度,且每个母亲都关注自己孩子的一言一行,因此,孩子的健身行为自然也会影响到母亲。家庭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因而她们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参与健身、文艺活动,且每逢过节,地方性的传统节日中均会举办文艺娱乐活动,这无疑更激起了母亲的兴趣,她们在健身的同时也通过文艺表演让自身价值得到了满足。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体育健身成员对母亲的影响,体现了代际间的文化水平正朝着相近或相同方向发展,体现了纵向的代际传承模式,充分发挥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图2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锻炼次数对母亲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程度

2.2 村落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体育健身子辈代际传承

2.2.1 对儿子的影响 据图3统计,随着村落体育社团成员周锻炼次数的递增,对其儿子无影响的百分比依次递减;且从体育社团成员周锻炼次数不固定时对其儿子无影响的25.66%递减到周锻炼次数为五次及以上无影响的11.76%可知,这两者的百分比跳动范围明显较大,根据反证法原理可知,村落体育社团成员周锻炼次数越多,其儿子的锻炼意识就越强。

图3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锻炼次数对儿子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程度

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的代际交换中,从风俗习惯、待人处事以及物质生活方式到精神生活方式都有传承的烙印。父辈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父辈掌握的物质财富和权力都是儿子人生的最大需求和立足社会的支柱,父母不仅是孩子的首任教师,而且是终身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直至烙印在孩子的心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等生活谚语都说明长辈资历的丰富,他们独到的见识是我们一时难以企及的。因此,优秀的老少之间的代际传承是必然存在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其孩子的影响也是必然存在的。

2.2.2 对女儿影响

图4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锻炼次数对女儿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程度

如图4,除周锻炼为五次及以上的之外,“一般”与“无影响”之和呈依次递减趋势,分别为66.44%(38.41%+28.03%)、59.22%(42.11%+17.11%)、44.54%(33.73%+10.84%),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显著,三份数据大小递减趋势的明显都充分体现父辈对下一代重大的影响力。在两种影响程度即非常有影响与有影响的数据显示中也可以看出,体育锻炼的代际遗传(影响)特征明显。

中国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在现代的中国传统社会之下在一定意义上确切说为家庭代际传承。在家庭代际传承中,家庭的稳定性、天然性与不可改变的血缘性,都永久性地体现了亲情的力量,其中血缘性是联结亲子关系的纽带,是亲子之间交流沟通的伦理渠道,充分体现了亲人至上的道德伦理。由于女儿习惯于听命于长辈,扮演着乖乖女的角色,并受传承性的影响,长辈的社交与生活方式对年轻的一辈来说均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体育健身对其女儿体育锻炼不仅从根本上完成从个人到集体的转型,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仍然保持着文化传承性积极的、促进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的一面。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体育健身对其女儿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体育健身对父亲的影响。在“非常有影响”这一变量中,非正式结构体育成员锻炼五次以上的百分比最大,该值为22.22%,次之为一至两次的百分比13.25%。随着参加体育锻炼次数的递增,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体育健身对其父亲的影响程度逐渐加深。

(2)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体育健身对母亲的影响。“有影响”变量的比例最大值为29.41%,最小值为27.04%,两组数据差距不明显,可看出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体育健身对母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3)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体育健身对儿子的影响。体育健身对儿子有影响最大百分比高达42.86%,受子承父业传统观念的影响,子辈向父辈学习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不言而喻的事。

(4)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体育健身对女儿的影响。有影响的变量最大百分比为三至四次的43.37%、最小为次数不固定的23.53%,两组数据的对比,可看出女儿在总体上的受影响程度是占有相当大比例的。虽是女儿,但所受父辈的影响并不少。

3.2 建议

(1)加大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力度,只有广大群众意识到体育锻炼的终身益处,才会有更广阔、长远的目光进行认知。在对下一代的教育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传承自己体育锻炼的经验,从而促进了体育文化的代际传承。

(2)加大对社会责任传承教育的宣传。教育是代代相传的,每个人都不是单一独立的个体,必须和社会融合起来,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必须要加大社会责任传承教育的宣传,让体育锻炼这个良好观念和习惯代代相传,从而完成了良好的体育文化代际传承。

[1] 张铁明,谭延敏.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11):23 ~40.

[2] 谭延敏,张铁明,刘志红,王淑英.农村体育发展中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作用及管理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3):53~57.

[3] 谭延敏,张铁明.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演进路径的实证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1):60 ~66.

[4] 侯小伏.论社团的组织特征及中国社团组织的发展趋势[J].山东社会科学,2002(5):117~120.

[5] 徐碧琳,刘昕.非正式组织识别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探索性分析[J].财经研究,2004,30(11):16 ~25.

[6] 黄亚玲.中国体育社团的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155~158.

[7] 周晓虹.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J].社会学研究,2000(2).

[8] 徐安琪.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研究——以上海为例的实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1(2):150~154.

[8] 王树新.人口老龄化进程中代际关系新走向[J].人口与经济,2002,(4):15 ~21.

[9] 张铁明,谭延敏.新农村建设中村落体育组织的发展困境与实践模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1):45 ~49.

[10] 董之鹰.孝文化与代际网络关系结构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3).

[11] 刘志民对小城镇体育活动与社会控制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2):10 ~14.

[12] 郭俊霞.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现代性适应[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猜你喜欢
代际社团体育锻炼
缤纷社团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春节,代际弥合好时机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