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山杏仁脱苦工艺的研究

2014-12-16 08:09:30张乔会逄锦慧王建中
食品工业科技 2014年21期
关键词:真空度苦味液料

张乔会,李 军,逄锦慧,崔 洁,王建中,*

(1.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林业食品加工与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2.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林木生物质化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苦杏仁为蔷薇科杏属Armeniaca植物带苦味种子或种仁的统称,广义而言包括西伯利亚杏 A.sibirica、毛杏 A.sibirica var.pubescens、杏 A.vulgalis、野杏A.vulgalis var.ansu、东北杏A.mandshurica及光叶东北杏A.mandshurica var.glabra等。我国的苦杏仁产量全世界首屈一指,在国际坚果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苦杏仁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油脂、无机元素等[2-7]。

苦杏仁中的苦味主要来自它所含的苦杏仁苷,脱苦是苦杏仁加工生产中必须的工艺流程[8-9],苦杏仁传统脱苦常用冷水拔苦法、去皮冷水拔苦法[10]、酸处理法[11-12]、碱处理法[10]、清水热烫法等方法。传统脱苦方法具有能耗水耗大,或脱苦时间长,或环境污染重等缺陷。减压辅助脱苦对苦杏仁脱苦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方法,和传统工艺操作方法上具有显著的不同,但都是将苦味物质苦杏仁苷分解以去除苦味[13]。利用该方法可以大幅度地加速苦杏仁苷的分解,同时可以回收得到苦杏仁香精。我国苦杏仁资源量极大,年产杏核20余万t[1],研究苦杏仁脱苦,对苦杏仁深加工,如制作杏仁露、杏仁粉等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苦杏仁 购自河北承德地区的山杏仁,经鉴定为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的种子,娃哈哈纯净水,色谱纯甲醇,色谱纯苦杏仁苷标准品。

SHZ-88A水浴锅 太仓市实验设备厂;RE-5203旋转蒸发仪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METTLER TOLEDO电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岛津DGU-20A3高效液相色谱 日本岛津公司;台式离心机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冷冻干燥机FD-1 北京德天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减压脱苦工艺流程 将苦杏仁置于约2倍重量的沸水中漂烫1~2min,捞出后去除种皮,然后按料液比1∶8-1∶16(W/V)的比例加入纯净水,置于胶体磨中打浆7min;取180mL的浆液置于1000mL的带水浴的旋蒸瓶中,设置水浴锅温度和真空度,开始真空减压旋蒸脱苦。

1.2.2 脱苦所得浆液感官评价 对旋蒸所得浆液进行感官评价,每隔一段时间品尝一次,直至无苦味,以此找出不同温度、不同真空度、不同料液比下的最短旋蒸时间。各处理随即编号后由十名经过良好培训的感官评判人员来评定打分,然后计算平均值。口感苦味等级分为极苦:分值为0~25(D级)、苦:分值为25~50(C 级)、微苦:分值为50~75(B 级)、无苦味:分值为75~100(A级)四个级别。

1.2.2.1 样品苦杏仁苷含量的测定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未脱苦的浆液和脱苦评分后所得A、B、C、D级样品分别测定其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操作流程为:取适量真空浓缩处理后和未处理的打浆液置于培养皿中,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干粉,脱脂。精确称取脱脂干粉10g,150mL乙醇回流30min,离心,取上清液减压抽滤,挥发至干,甲醇溶解定容至50mL容量瓶中。取2mL定容溶液过0.2μL微孔滤膜入式样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手动进样检测。

1.2.2.2 高效液相色谱标准曲线 精密称取苦杏仁苷标准品100mg,甲醇溶解,50mL容量瓶定容,浓度为 2.0mg/mL。依次稀释得到 0.2、0.4、0.6、0.8、1.0、1.2、1.4、1.6、1.8mg/mL 的标准溶液,微孔滤膜过滤。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得到样品含量和峰面积之间的标准曲线,浓度与峰面积成线性关系。色谱条件为,C18柱(4.6mm ×150mm);流动相:甲醇∶水(20∶80);检测波长 210nm;流速:1m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10μL。

1.2.2.3 样品中苦杏仁含量的计算 样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50x0/10000×100%,x0为液相色谱检测所得的样品对应的苦杏仁苷的浓度。

1.2.3 脱苦预实验 由于苦杏仁减压法脱苦鲜见报道,而据生产实际,温度是影响脱苦效果极为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即从30℃到90℃每隔15℃为一梯度差做了脱苦预实验,并设定常压、-0.05MPa、-0.09MPa作对照进行预实验。其他条件设定为料液比1∶10,真空度为-0.09MPa,脱苦时间为无苦味时所需的时间,30、45、60、75℃脱苦时平均每10min检测一次苦味的变化;90℃下2min检测一次。

1.2.4 单因素实验设计 选择脱苦时间、液料比、添加柠檬酸的浓度、真空度为单因素变量,分别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水平,为响应面设计确定因素水平提供支持。

从字形特征与书写风格来看,郭店楚简的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杂糅了不同地域特征的文献。周凤五先生曾从字体的角度将郭店楚简的内容分为四类,明确指出第四类与齐国文字的特征最为吻合[7]。经过比较可以发现,郭店简中《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以及《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较多地保留了齐鲁文字的特征。

1.2.4.1 脱苦时间 设置减压脱苦的温度为80℃,柠檬酸浓度为0.2g/L,真空度为-0.09MPa,取200mL打浆苦杏仁液,置于1000mL旋蒸瓶中,选择脱苦时间为 25、20、15、10、5min,真空浓缩所得脱苦杏仁浆液由评判人员感官评价,确定级别和分值。

1.2.4.2 液料比 设置真空浓缩的温度为80℃,真空度为-0.09MPa,脱苦时间为15min,柠檬酸浓度为0.2g/L,取200mL与水以不同的液料比打浆苦杏仁液置于 1000mL旋蒸瓶中,选择液料比 6、8、10、12、14(mL/g)进行真空浓缩,所得脱苦杏仁浆液由评判人员感官评价,确定级别和分值。

1.2.4.3 柠檬酸浓度 设置真空浓缩的真空度为-0.09MPa,脱苦时间为15min,取200mL打浆苦杏仁液,置于1000mL旋蒸瓶中,选择添加的柠檬酸浓度分别为0.05、0.08、0.1、0.2、0.3g/L 进行真空浓缩,所得脱苦杏仁浆液由评判人员感官评价,确定级别和分值。

1.2.4.4 脱苦温度 设置真空浓缩的真空度为-0.09MPa,脱苦时间为15min,柠檬酸浓度为0.2g/L,取200mL与水以液料比10(mL/g)的比例打浆苦杏仁液,置于1000mL旋蒸瓶中,选择脱苦温度为70、75、80、85、90℃进行真空浓缩,所得脱苦杏仁浆液由评判人员感官评价,确定级别和分值。

1.2.5 响应面实验设计 选择浓缩时间、液料比、柠檬酸浓度和真空度为四个因素,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原理,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14-18],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水平值。

表1 响应面分析因素水平表Table1 Analytical factors and levels for RSA

1.2.6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及Box-Behnken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品苦杏仁苷含量的测定

结果表明,苦杏仁苷标准品在0.02~0.1mg/mL范围内,对应的峰面积与苦杏仁苷浓度成线性关系,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y=1E+0.7x-319893 R2=0.9995

式中:y-苦杏仁苷标准品在高相液相色谱中的峰面积;x-苦杏仁苷标准品的浓度,mg/mL。

图1 苦杏仁苷标准曲线Fig.1 Standard curve of Laetrile

经检测,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4.45%;评分D级的样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4.45%~3.16%;评分C级的样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3.16%~1.57%;评分B级的样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1.57%~0.43%;评分A级的样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0.43%~0。经过对评分后的样品进行液相检测可知,对脱苦产品的苦味评分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可以作为评判依据。

图2 苦杏仁苷标准品液相色谱图Fig.2 Liquid chromatogram of standard Laetrile sample

图3 样品液相色谱图Fig.3 Liquid chromatogram of sample

2.2 减压脱苦预实验结果

初步减压脱苦实验表明,与常压脱苦相比,减压脱苦明显缩短脱苦时间;在真空度维持在-0.09MPa的情况下,随着温度的上升,脱苦时间明显缩短。

表2 减压脱苦预实验结果Table 2 Result of preliminary test for reduced pressure debittering

2.3 单因素实验

2.3.1 确定最佳的脱苦时间 图4表明,脱苦效果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当时间为15min时评分为85.8,已经达到无苦(A等级)的要求了,且变化趋于平缓,20min评分86.3和25min评分86.9和15min时相差不大,推测可能是因为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基本分解完毕。根据节约能耗和缩短时间的要求,选择15min为最佳的脱苦时间。

2.3.2 确定最佳的液料比 图5表明,在液料比6至10时,脱苦效果随着液料比的增加而提高,随后开始下降,当液料比为16时脱苦评分88,与液料比为10时脱苦评分87.3,相差不大。液料比为6时评分为74分,基本无苦了,说明液料比对脱苦效果影响不大。且液料比为10时已经满足需求了,所以选择液料比10为最佳的液料比。

图4 时间对脱苦效果的影响Fig.4 Effect of time on removal of bitterness

图5 液料比对脱苦效果的影响Fig.5 Effect of ratio liquid to material on removal of bitterness

2.3.3 确定最佳的柠檬酸浓度 图6表明,在0.05~0.2g/L之间,随着柠檬酸的浓度增大,脱苦效果逐步提高,当柠檬酸浓度为0.2g/L时已经达到无苦味的效果,且趋于平缓,0.3g/L和0.2g/L差别很小。推测可能是因为当柠檬酸在0.2g/L时,已经能够满足酸催化苦杏仁苷分解的反应要求,所以选择0.2g/L作为最佳的柠檬酸浓度。

图6 柠檬酸浓度对脱苦效果的影响Fig.6 Effect of citric acid concentration on removal of bitterness

2.3.4 确定最佳的脱苦温度 图7表明,在70~85℃时,随着温度的增高脱苦效果逐步提高,在80℃后脱苦效果趋于平缓,提高不大。70~75℃时脱苦评分从55.7提高到63.3,75~80℃时脱苦评分从63.3提高到84,80~85℃时,脱苦评分由84 分提高到85.5,90℃时为85.2,80℃已能满足要求。为节约能源,选择80℃为最佳的脱苦温度。

图7 温度对脱苦效果的影响Fig.7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removal of bitterness

2.4 响应面分析结果讨论

2.4.1 实验结果 以脱苦时间(X1)、液料比(X2)、柠檬酸浓度(X3)和脱苦温度(X4)为自变量,脱苦后评分(Y)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实验,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结果表Table 3 Program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RSA

利用Design-Expert7.1.6软件进行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拟合回归方程为:

Y=87.12+10.44X1-0.41X2+4.38X3+9.96X4+0.13X1X2+0.075X1X3-4.07X1X4+0.075X2X3+0.87X2X4+0.57X3X4-5.06X12-2.51X22+5.46X32-8.31X42。决定系数R2=0.9204,说明该回归模拟实验的拟合情况良好,实验值和预测值比较接近,通过方差分析及相关的系数考察模型的可靠性。

2.4.2 方差分析 由方差分析可知,模型在p≤0.01时水平差异显著,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R2=0.9204),较好地描述实验结果。从表4可以看出,X1、X3、X4、X42为极显著影响因素,X12、X32、X1X4项为显著影响因素。通过对Y的回归系数的检验可知,各因素对脱苦效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脱苦时间(X1)>脱苦温度(X4)>柠檬酸浓度(X3)>料液比(X2)。

2.4.3 响应面分析 根据拟合函数,每两个因素对应的评分值画出响应面和等高线图,考虑到定性分析各因素对评分的关系,固定另两个因素时,均做“0”水平处理。

图 8 Y=f(X1,X2)的响应面Fig.8 Responsive surfaces graph of Y=f(X1,X2)

图 9 Y=f(X1,X3)的响应面Fig.9 Responsive surfaces graph of Y=f(X1,X3)

图8~图13比较直观的反映了每两个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其中温度和时间这两个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大,实际生产中要考虑节能和省时间,在保证无苦味的基础上,要降低这两个值。经过软件优化得到的工艺为,脱苦时间20min,液料比为10∶1,柠檬酸浓度为 0.24g/L,脱苦温度为 82℃,真空度为-0.09MPa,优化预测值为94.6。经实验检验,此时得到的脱苦浆液实际评分为95,完全无苦味,与理论预测值接近,证明该回归模型具有可靠性。

3 结论

建立了真空浓缩新工艺,突破了传统工艺先脱苦后打浆的思路,探索了先打浆后脱苦,优化工艺为脱a:*为5%显著水平,b:**为1%显著水平苦时间20min,液料比为10,柠檬酸浓度为0.24g/L,脱苦温度为82℃,真空度为-0.09MPa,与传统工艺(80℃热水一般浸泡3~4h)相比,时间缩短了9~12倍,大幅节省了时间。对于样品中的氰化物,可以通过浓缩后继续加水来降低浓度,对于馏出液和真空泵中的水要进行脱毒处理,可以用碱液吸收。工厂的实际生产中,要特别重视真空浓缩设备的设计,严防氰化物挥发造成人员中毒。

表4 方差分析表Table 4 Analysis of variance table

图 10 Y=f(X1,X4)的响应面Fig.10 Responsive surfaces graph of Y=f(X1,X4)

图 11 Y=f(X2,X3)的响应面Fig.11 Responsive surfaces graph of Y=f(X2,X3)

图 12 Y=f(X2,X4)的响应面Fig.12 Responsive surfaces graph of Y=f(X2,X4)

图 13 Y=f(X3,X4)的响应面Fig.13 Responsive surfaces graph of Y=f(X3,X4)

[1]王利兵,王涛.新型木本能源植物山杏的调查与研究[C].非粮生物质能源与高技术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福州:2010,11:33-36.

[2]D H Dwivedi,R B Ram.Chemical composition of bitter apticot kernelsfrom Ladakh,India[J].International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6,12:53-58.

[3]许宁侠,陈邦,申烨华.响应面法优化长柄扁桃中苦杏仁苷的提取工艺[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4):270-273.

[4]Mukta N,Murthy IYLN,Sripal P.Variability assessment in Ponganria pinnata(L.)Pierre germplasm for biodiesel traits[J].Ind Crops Prod,2009,29:536-540.

[5]宋日钦,王建中,王少伟.山杏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6,27(10):123-125.

[6]杨晓宇,陈锦屏.杏仁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05,26(9):629-631.

[7]航晓敏,唐涌濂,柳向龙.多步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0,8(4):251-254.

[8]李科友,史清华,朱海兰,等.苦杏仁化学成分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2):124-126.

[9]Abdelmadjid Silem,Hans-Otto Günter ,Jörn Einfeldt,et al.The occurrence of mass transport processes during the leaching of amygdalin from bitter apricot kernels:detoxification and flavour improvement[J].InternationalJournalofFood Science &Technology,2006,41(2):210-213.

[10]朱丽清.苦杏仁系列蛋白食品加工工艺[J].河北果树,2012(2):30-33.

[11]于淼,张华,鲁明.杏仁脱皮去苦及杏仁油脱色研究[J].食品科技,2007(2):108-110.

[12]臧瑾康,吴纯红,沈中,等.苦杏仁脱苦去毒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J].四川食品与发酵,1997(4):22-26.

[13]张宁,程新华.苦杏仁真空脱苦新方法及设备[P].中国专利:92105361.4,1992-04-08.

[14]吴发旺,刘春雷.响应面优化冷榨法制取山桐子油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278-282.

[15]吴萍萍,赖曼萍,尹艳艳,等.响应面法优化山稔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4):223-232.[16]周芳,赵鑫,宫婕,等.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红皮云杉多酚工艺[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210-218.

[17]Yaw-Nan Chang,Jen-Chang Huanga,Chih-Chen Leeb,et al.Use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o optimize culture medium for production of lovastatin by Monascus ruber[J].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002,30(7):889-894.

[18]WC Leea,SYusofa,NSA Hamidb,et al.Optimizing conditions for enzymatic clarification of banana juice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06,73(1):55-63.

猜你喜欢
真空度苦味液料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直接空冷机组提高真空度的分析与改进
能源工程(2020年6期)2021-01-26 00:55:18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挤奶机集乳器真空度评估研究
中国奶牛(2019年1期)2019-02-15 07:19:46
新型多功能饮品复合调配分离瓶的研发
科技视界(2018年22期)2018-10-08 01:41:38
4种苦味抑制剂对3种苦味成分的掩味效果
中成药(2018年8期)2018-08-29 01:28:10
为什么很多药都是苦味的?
联合循环机组启动中凝汽器真空度下降的原因
发电设备(2014年4期)2014-02-27 09:45:31
混砂机液料流量的精确控制
流量反馈控制在呋喃树脂混砂机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