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吃空饷”,想到最多的是有一定级别的官员,用手中的权力,为身边的人提供方便,不劳而获。比如陕西大荔县副县长任教训,为正在上学的儿子办理了工资关系。
这是最明目张胆的“吃空饷”,可能也是最特例的“吃空饷”。在一个县采访时,我们了解到当地普通公务员“吃空饷”的方式有十多种。可以说千奇百怪,甚至无孔不入。
比如有工作调动了,但就是不转工资关系的。至于原因,无非是那边工资高点,这边工资低点,“能多占点公家的‘便宜就多占点”。该县一次性就清理了11个这样的人。
还有长期不在岗、不上班的,其中花样更多。有借调人员,既不在借入单位又不在借出单位上班;有以请病事假为由,自己跑到外面打工的;也有确实生病了,但考虑到病退工资低一些,就长年请假……
有人也“聪明”,知道长期不在岗肯定会被查,就少花点钱请他人顶岗,自己跑去做点小买卖,甚至擅自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兼职。
八项规定出台以前,有一批乡镇或县级部门的公务员,基本上是上午到单位上班,下午都不见了人。这算不算一种“吃空饷”呢?
对于“吃空饷”,目前记者采访的地方基本上是只要改正了,就可以过关。但既然“吃空饷”有这么多方式,处理的方式是不是也应该多几种呢?客观原因造成的,可以从轻处理,但有些具有很强主观故意的,总不能就让他们这么白吃了吧?
美国去年不就爆出一个丑闻,环保署高管谎称自己是特工,每周五都“旷工”,以此变相领取了35万美元工资,被判刑32个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