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张平
[摘 要] 目的:分析经右桡动脉途径在冠状动脉造影连同肾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行冠状动脉造影连同肾动脉造影62例患者资料,其中经右桡动脉途径患者28例,采用股动脉途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及造影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X线曝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桡动脉组患者造影时间长于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右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连同肾动脉造影可降低耗材、造影剂使用,降低医疗费用,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低,安全性高。需筛选身高低于170cm患者,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右桡动脉;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
中图分类号: R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4)06-101-02
Rihal等[1]研究结果表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肾动脉狭窄检出率为15%~28%。目前,经桡动脉途径进行的各种介入手术在临床广泛开展。因此,探讨采用共用型冠状造影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连同肾动脉造影有一定临床价值。本文对我院2年来开展的经右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连同肾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总结经验体会,得出如下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行冠状动脉造影连同肾动脉造影患者62例。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右桡动脉途径组28例和股动脉途径组34例,右桡动脉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10例;年龄28-49岁,平均年龄(42.5±3.0)岁;平均身高1.68m。股动脉组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27-50岁,平均年龄(45.0±2.5)岁,平均身高1.70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经右桡动脉途径组患者取仰卧位,将右肢置于造影仪的臂拖上,保证穿刺视野的开阔,并对穿刺部位行常规消毒。将桡骨筋作为穿刺点,先行局部麻醉,再取桡动脉穿刺针行右桡动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取出穿刺针并置入5F桡动脉鞘管,取200μ的硝酸甘油经鞘管注入,同时取3000U肝素行静脉注射。经X线透视,将5F桡动脉鞘管深入至冠状动脉处,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完成后,鞘管继续深入,送至腹主动脉第1~2腰椎水平,至肾动脉开口处,依次对左、右肾动脉行造影。完成造影后,立即拔出鞘管,对穿刺点行加压止血处理。加压2小时后,若患者穿刺部位未流血,可适当松懈。8小时后,可停止加压。
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连同肾动脉造影组患者取仰卧位,以股动脉作为穿刺点,对穿刺点行常规消毒后,予以局部麻醉长处理,将6F动脉鞘管经股动脉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拔出穿刺针。将6F动脉鞘管深入至冠状动脉处,使用造影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完成后,鞘管继续深入,经主动脉至肾动脉处,依次对左、右动脉行造影。拔出动脉鞘管,按压半小时,再行加压包扎,穿刺5小时后,可适当松懈,8小时后解开绷带。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X线暴露时间、穿刺时间、造影成功率、止血时间、用药剂量,观察两组患者的造影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桡动脉组1例患者导管未达肾动脉开口,导管长度不够,1例患者解剖结构角度特殊,导管无法下到降主动脉,除2例失败,其余26例成功,成功率92.85%。经股动脉组1例患者腹主动脉扭曲,无法行常规穿刺,成功率97.05%。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X线曝露时间状况无显著差异,右桡动脉组患者造影时间长于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其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2]。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需结合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3],传统的造影方式主要为经股动脉进行造影,然而该方式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4-5]。桡动脉较表浅,而且远离挠神经、正中神经,穿刺容易,易于止血。而且穿刺时不易伤及神经、血管而引发各种并发症。本研究中桡动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
目前,有学者对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的造影成功率进行分析,发现两种途径的穿刺方法和造影成功率未出现明显差异[6-7],与本组研究结果相似。需指出的是行桡动脉途径造影前我们根据患者身高进行初筛,避免了因导管不够长导致造影失败,且普通共用管完成两处造影失败率高,应选用5F共用管。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时发现,经股动脉途径易出现并发症。且穿刺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也存在差异。右桡动脉组止血时间短于股动脉组,主要是由于桡动脉附近无重要血管,降低出现手部出血的几率[8-9]。股动脉较粗,可有效降低造影时间,缓解患者造影时的不适感,但股动脉是下肢血液循环的主动脉,随着鞘管的深入,易损伤血管,从而出现皮下血肿的现象,延长减压止血的时间[10-12]。
综上所述,经右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连同肾动脉造影,可降低耗材、造影剂使用,降低医疗费用,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Rihal CS,Textor SC,Breen JF. Incidental renal artery stenosis among prospective cohort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under going coronary angiography[J].Mayo Clinic Proceedings,2002,(04):309-316.
[2] 罗琴.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9(5):83-85.
[3] 陈宗宁,杨松生,文林,等.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及同肾动脉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5(11):130-131.
[4] 陈小卫,黄志文,田丽红等.经左、右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的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0,12(14):842-844.
[5] 周兵,吴开霞,周长高,等.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10(29):136-137.
[6] 黄江,蔡剑玲.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对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3(22):48-49.
[7] 邱利秋,陈宗宁,杨雪花.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技术的临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5(23):136-137.
[8] 王岩.老年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1,11(15):129-130.
[9] 朱中生, 陈绍良, 叶飞, 等. 多功能5FtigerⅠ导管在经右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应用中的安全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12(9): 1719-1721.
[10] 王仲朝, 王慧仙, 王敬萍, 等. 经右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时右锁骨下动脉和(或)头臂干迂曲致选择左冠状动脉口困难的处理[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01 (1): 43-45.
[11] 王云娟. 经右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65例的护理[J]. 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版), 2007, 12(2): 32-33.
[12] 陈小卫, 黄志文, 田丽红. 经左、右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的效果比较[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 28(5): 52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