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晶晶
摘 要:通过对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落实不严、认识不足、师资队伍能力偏弱、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研究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育;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手段;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2-0132-02
前段时间,笔者与几位大学生闲谈,因为都是年轻人,相互之间没有什么隔阂,所谈内容涉及甚广。但是,当谈到我国国防建设、国际国内军事动态时,多半学生都表现出了对于这一领域知识的匮乏。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因为学生们对军事理论课程缺乏兴趣,更是因为当前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滞后。
1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现状
步入大学之后,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军训,很多学生都会简单地认为军训就是强身健体,通过基本的军事训练强增强体能、锻炼意志,其实不然。军事训练是大学生步入校园的第一节国防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训练使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提高自身军事素养的重要性。当学生们拥有了一定的国防意识时,军训之后的军事理论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除了部分高校将军事理论课程设为必修课外,一些高校,尤其是规模较小的高校,并没有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只是在大一新生入学进行常规军训时,日常课业教材中有一本军事类教程而已。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多种,下面将逐一展开讨论。
1.1 有法不依,落实不严
《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2002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教体艺〔2002〕7号文件)”和2006年对此大纲进行的修订文件都将军事理论课程列为必修课,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依法落实相关法规。另外,还有一些文件仅仅对军事理论课程提出了一些原则性要求,并没有强制规定。这种“通知”性质的文件,缺乏强制性、权威性,导致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开展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
1.2 认识上存在误区
很多高校在开设军事理论课程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他们片面地认为,和平年代普通高校的学生只需拥有固有的知识体系,地方高校主要为社会输送人才;再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到部队服兵役的学生越来越少,学无所用,何况开设军事理论课程会占用学生平时的学习时间,为学生增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因此,只要完成单纯的军事训练,就算达到国防教育的要求。
1.3 师资梯队不健全,水平参差不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八章规定 “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高等院校设军事训练机构,配备军事教员,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配备军事教员,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但是目前,配备军事训练机构及教员的学校屈指可数,大部分军事训练活动由学工部直接负责,即使在配备有人民武装部或军事教研室的高校,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
据统计,在华北地区各大高校中,军事教育专职教师的来源分别为:部队转业干部52.89%,军校毕业生4.11%,地方院校毕业生38.16%,其他4.84%;同时,学历状况分别为:博士1.03%,硕士7.9%,学士60.50%,其他30.57%.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教师配备缺乏专业性、学历普遍较低,甚至在一些高校军事教育机构中,教师的职称晋级也不受重视,严重制约了此类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1.4 理论课程枯燥,学生缺乏兴趣
有些高校根本没有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即使有,也是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其基本形式为照本宣科,只讲一些理论知识。当然,也有不少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大多数是讲义性质的条目罗列或播放一些光盘录像,内容匮乏,缺乏实例,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对枯燥无味的课程缺乏兴趣,致使军事理论课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完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对策
2.1 统一认识,严格落实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教育界也应依法从教。因此,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必须按照《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等相关法规严格落实;同时,应当遵循《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理论指导,健全军事理论教研室及其管理体制;纠正高校学生对于学习军事理论知识的片面认识,使他们意识到提高军事理论素养、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
2.2 提高教师水平,健全师资梯队
要提高师资水平,可从以下三方面做起:①充分利用部队院校教育资源。国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开展十几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单一的地方院校教育难以满足毕业学生的任职需求,更难以满足国防教育中军事理论教学的现实需求。因此,国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注重与部队院校的协作,合理利用部队院校的教育资源,采取短期轮训、部队当兵和联合培养等模式强化国防教育专业学生的军事理论素质,满足高校对国防教育军事理论专业教师的需求。②创新军事理论课程授课教师岗前培养模式。特别是针对没有从事过与军事相关专业学习或者工作的毕业生的培训,更应当科学筹划、严密组训。明确军事理论课教师培养的目标,采取部队院校实践、专家分类指导和自主学习锻炼等方式相结合,培养出不仅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更注重塑造一定的军人气质,并且具备教学气氛的控制力和感染力的专业教师。③在聘用高学历专业教师和专家的同时,建立完整、配套的军事教育教师专项激励机制,提高此类教师在高校中的地位。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学习激励、事业激励和薪酬激励等。制订国防教育教师退出制度,对不胜任军事教育工作的教师采取逐年淘汰的制度,坚决不任用因工作失误、失职造成军事教育工作重大损失的教师。
2.3 改进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方法
要想改进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就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采取全媒体教学的手段。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特别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终端普及的背景下,这些高性能的信息终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这对军事教育理论的授课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高校的军事教育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信息感知、收集、整理和传播能力及手段。例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和现实感知等先进科技手段,在提升理论手段趣味性的同时提高授课质量。②不断拓展军事教育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认识观强调从实践到理论,再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的不断循环。高校的军事理论教育也应当遵循这一观点,积极探索有效、多维的军事教育实践活动,而不只是单一的课堂教授或者“走马灯”式的参观活动。真正具有实践意义的军事教育活动应当具备深层次、多维度和经常性的特点,使高校的国防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
3 结束语
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还能够强化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
国防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全民教育,特别是在当今国际局势日趋向多极化发展的情况下,谁掌握军事主导权,谁就掌握了话语权。然而,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以及军事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军队院校,还要依靠地方院校培养既具备基本军事素养,又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家出现危机或发生战争时,短时间内为部队提供高质量的兵员补充。
参考文献
[1]陈波,王沙骋.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3):6-8.
〔编辑: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