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雪梅
摘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重新审视历史教学情境的概念和内涵,对创设有价值的历史教学情境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并指出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有效创设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37-1
一、创设历史情境的有效探索
1.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历史的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作为学习过程中智力活动的核心,其发生和发展一般要经过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其中动作思维是以个体探索外界物体的动作为前提条件的。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听、看、写、模仿,从而满足感知的第一阶段的要求,这为经验的获得和理论的理解、升华及新理论的内化创造了条件。历史情境的有效创设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
2.创设历史情境,探究历史新知
教师要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历史情境,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在历史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特别是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历史史实被压缩了,不能满足许多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时,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设置一个历史探究的平台就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
3.创设历史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历史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历史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历史”,学会用历史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张骞出使西域”后,我拿出了几幅图片:葡萄、石榴、核桃、苜蓿、“汗血马”、水稻、小麦、丝绸等,让学生们找找看:哪些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产?又有哪些是从中原交流到西域的物产?在学习“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保障有哪些变化?”前,我让学生们采访父母或爷爷奶奶,把采访的结果带入课堂,有同学带来了粮票、布票,有同学带来了照片,同学们互相交流,其乐融融。
4.创设历史情境,坚持以人为本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历史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特别是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针对记忆的特点和历史的学科性,我还采用“温故知新”教学法,让学生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一举两得。
二、创设历史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从创设的情境的数量上来看,在一堂课中,创设的历史情境太多太杂,学生面对情境中丰富的历史信息而无暇思考分析,导致情境的无效创设,当然,历史情境中的有效信息量太少,就无法促动学生的深层思维。从情境的内容上来看,历史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历史的应用价值,并且内容要科学,难易要适度,时机要恰当。历史情境的创设还要以人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观。“历史就是生活”,历史情境创设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善于发现、挖掘、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体会历史来源于生活。
历史是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素有“文科中的数学”之称,这就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极具启发性、诱导性、探究性,要蕴含一定的思维深度,富含激发学生想象的信息,以此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情境信息,强化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三、结语
新课标强调知识获取的过程,倡导对历史学习的体验与感悟,在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历史认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情感价值观,而“创设情境是解决问题、构建新知的前提”。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新课程理念实施的重要方法。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实施历史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历史教师的关注和青睐,有力地推动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动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对历史情境教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尽的,还有待于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军虎.浅谈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学探索,2004(11).
[2]顾建元.重视物理情境创设,促进物理意义建构[J].物理教师,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