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
摘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让学生了解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真正地喜爱、理解音乐。本文从把握教材内容、激发时代情感和运用求趣教学三方面入手,探讨中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60-1
情感教育是培育中学生现代人格的核心,主体精神的焕发必定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在中学生高尚人格生成中才能有负责进取、自主创新的精神。音乐是情感培育的极佳载体,中学音乐教学必须遵循和运用音乐长于抒发感情、激发情感的特殊手段,以情感培育为基础。因此,作为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情感为中心,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围绕情感因素展开,使智商与情商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那么,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把握教材内容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借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借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以情激情、正面引导、潜移默化,进而使学生心灵上受到启迪,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是教师对他们的正面引导,学生的可塑性很大,正像朱熹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本中,教唱《七子之歌——澳门》时,让学生了解《七子之歌》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并以这作为教学引子,讲述闻一多先生在何时、何种原因促使下,写下了爱国诗篇,以表他的愤慨。让学生牢记香港与澳门是中国的领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才使国土被侵占。自从有了共产党,就有了新中国,中国才逐步强大,走向富强,才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1997年7月1日我国收复香港并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收复澳门并行使主权;今天,农民免租免税种地,学生免费上学等等,这些都是祖国逐渐繁荣昌盛带来的福音,引导学生为了让祖国更强大而去热爱学习,将来更有能力为祖国做贡献。
二、激发时代情感
情感离不开认识,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说明了只有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才会产生真挚的感情。我们发现,与学生的关系太陌生或者遥远的古典音乐,现在的学生很难去接受和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若无其事、无动于衷,不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其主要原因还是对那个时代、背景、生活、内容缺乏最够的理解和了解。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对作品的背景、年代及作者的创作意图、音乐的主题以及使用的乐器、音色等加以描述或者展示,从而激发学生对作品的联想、想象,在情感上引起更加深刻的共鸣。
例如,《走进新时代》作于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前,歌曲以抒情而优美的旋律,动听而婉转的音调,抒发了中国人民在世纪之交,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迈地走进新时代的情怀。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完整,歌曲曲调采用民族五声宫调式歌词,以第一人称——我(我们)展开,倍感亲切。在演唱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迈地走进新时代的激情。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情感去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传达情感的信息,给学生以美的启发,并富于激情的范唱、指挥或弹奏时,这种情绪就会得到感染,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求趣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其自身的审美教育性质决定了它的情感性、愉悦性、形象性等特点。它是通过具体可感的音乐形象,运用生动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以“润物细无声”的独特力量浇灌学生的心田。音乐教育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教育的不同,它是培养学生趣味的教育,需要运用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趣味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方式才是音乐教学的首选,普通的讲授、灌输的教学方法不能与音乐教学的目的相适应。音乐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学生求趣的需要最接近,是最应该在满足学生求趣需要方面游刃有余的教育内容,也是最应该贯彻、体现情感教学方法的教育内容。
例如,在学唱《美丽的村庄》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主人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就可采用轻快的语速,喜悦而激动地去朗读歌词,以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产生共鸣。通过这样的一些具体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满足他们求趣的需要。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的领会这种音乐的特点,而且印象深刻不易遗忘。只有当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学得开心,学得有趣,学的愉快,才能达到我们陶冶性情,愉悦精神的音乐审美教育目的,否则,音乐教育的价值便无从体现。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保持着较高的兴趣,他们才能愿意学、乐意学、学得快、学得好,否则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而排斥学习,反对学习。针对学生学习的这一特点,运用求趣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挥自身情感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对学习趣味性的追求,使学生学的开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的。
总之,音乐情感是审美教学的核心,审美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不是理性说教的深刻程度,而是情感感染的强烈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方法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的贯穿情感体验的课堂设计和有丰富的诠释情感体验的教师来引领学生进入音乐的海洋,从而产生情感交融,才能使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