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
摘 要 目前,逃课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司空见惯的现象了。然而相对于通常意义的显性逃课,大学生的“隐性逃课”更加严重和普遍,给学生、教师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本文通过实证调查,从导致学生隐性逃课的主观因素出发,探讨了隐性逃课带来的危害,最后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为解决隐性逃课现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隐性逃课 主观因素 矫正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Subjective Factors Analysis and Correc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Implicit Skipping
LIU Jia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018)
Abstract Currently, skipping of college campuses have become commonplace phenomenon. However, with respect to the usual sense of the dominant truancy, students of the "recessive skipping" more serious and widespread, to students, teachers have brought serious harm. Through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resulting in students from skipping recessive subjective factors, discusses the harm implicit skipping, and finally make recommendations from 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order to be abl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solving implicit skipping phenomen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mplicit skipping; subjective factors; correction
1 隐性逃课的含义及特点
广义的逃课既包括显性逃课又包括隐性逃课。显性逃课指的是学生在没有请假或请假未被批准的情况下,公然不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隐性逃课指的是学生按时来上课,但却“身在曹营心在汉”,并没有认真听课,而是在课堂上从事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比如睡觉、聊天、玩手机、或自学其他科目等。隐性逃课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隐性逃课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和普遍。因为显性逃课是学校明令禁止的,是一种违纪行为,逃课一旦达到一定的课时就要受到处分,严重者将被开除,很多学生不敢轻易的逃课。隐性逃课则不然,这可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旷课行为,在校的大学生几乎都参与过,学校对此也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其次,由于隐性逃课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因此不能引起老师足够的重视。但是很多学生就是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这势必会影响到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然而,这种隐性逃课受学生的主观因素影响很大,我们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控制学生的心理,即使通过点名、考勤等方法把学生强行留在课堂上也没有用。因此还是要从学生自身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寻找解决的方法。本文从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等方面结合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2 导致学生“隐性逃课”的主观因素分析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某学院2010级、2009级、2008级学生的学风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于学校的学风状况是持认可态度的。但是,随着90后开始成为学生主体,他们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也给学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很多问题。
在对“进入大学后你为自己确定的目标”这个问题进行调查时发现,64%的学生认为大学阶段最主要的目标是“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63%的学生的学习动力就来自于“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来”。不过尽管多数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态度却不够端正。在被问及“对大学课程的学习态度”时,仅有48%的学生选择了“认真学好所设的各类课程”,还有22%的同学选择了“只学好专业类课程就行”,剩下的学生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此外,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仅有23%的学生“制定了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还有23%的同学“甚至不想制定学习计划”。由此看来,我院很多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间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必要条件,但是进一步调查发现除了上课时间外,很多学生“课余自学时间”仅为“2~3小时”。而在课余时间的分配上,25%的学生选择了上网,13%的学生选择了“闲聊”。随着网络信息的发达,学生上网所占用的时间越来越多,已经和“自习”一样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部分。
在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调查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占63%。可能学生都明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必须要为自己的前途多做打算,因此学生会为了自身的需要进行学习;选择“家庭的压力”的学生占19%,“父母、亲人的鼓励”占10%,家庭因素从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还有8%的学生选择了“数目不菲的奖学金”和“其他”。
总之,学习动力的缺乏,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学习时间的分配不合理等学生主观意志上的因素直接导致了“隐性逃课”问题。具体分析如下:第一,高考的失利使得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都会有或轻或重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入校后再回头和考上一本、二本的学生聊天时,更是加剧了这种自卑感。第二,面对全新的环境,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学习与生活,更不知怎么规划未来。空闲时间的突然增多,反而让学生无所适从,这种轻松让学生比较低的自律能力暴露无遗。上网玩游戏、看小说、谈恋爱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主旋律,学习则本着“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态度。第三,部分学生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学校,或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往往会比较失望。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低,缺乏良好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再加上自制能力差,虽很想认真听讲,但在不知不觉中走神。部分学生根本不认为隐性逃课是一种逃课行为,更意识不到隐性逃课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3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危害
3.1 隐性逃课对学生自身的危害
虽然教室人数众多,甚至座无虚席,但却是繁荣的假象。仔细观察有些学生不是在听课,而是在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整个学习氛围并不好。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大学生隐性知识的学习。因为教师不仅在用教材内容影响学生,而且也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情感等对学生进行影响,这些隐性知识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笔无形的财富,隐性逃课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拓宽眼界、吸收信息的机会。而且有的课程内容连续性比较强,学生有一两次不认真听课,接下来就难以跟上老师的进度,就会感觉这门课很难学,对这门课的自信心下降,自我效能感也随之降低,那么就会继续逃课,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3.2 大学生隐性逃课对教师的危害
隐性逃课除了对学生有危害之外,对教师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不但会分散教师注意力,打断教师教学思路,还容易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为教师发现学生隐性逃课的行为时如果制止就会浪费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如果不制止在讲台上看着心里又不舒服,影响了讲课的性质,同时对整个教室的学生就难以产生良好的亲近感。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最基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知识授受关系,任何一方产生不好的行为,都不能“教学相长”。许多调查表明:学生比较听话,上课能认真听讲,老师就比较喜欢给这个班级讲课。反之,则比较反感。学生亦如此,与教师关系好就喜欢上老师的课,主动亲近老师。
3.3 大学生隐性逃课对社会的危害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其好坏不但影响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和数量,从而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隐性逃课范围之广泛、程度之严重、影响之明显已经到了不能忽视的程度,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可以说隐性逃课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教育质量下降、人才质量缩水。学校向社会输送的只能是有文凭的“假”大学生,而不是有良好知识底蕴和综合能力且有诚信的高级人才。
4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矫正
4.1 加强教育管理,正确进行引导
思想是行动产生的根源,要减少大学生隐性逃课的行为,需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对大学课程学习和自主学习持正确态度,认识到隐性逃课带来的危害。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根据学生所写的四年规划进行有目的的学业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正确的定位自己。从根本上认识到上课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得到一些荣誉,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一些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学生便会自觉、主动地与老师配合,积极地对授课内容作出反应。“形在而神不在”的状况就会有所改善,听课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其次,要让学生有意识的提高自制力。有些学生主观上愿意听课,上课走神之后也会不住的埋怨自己。然而由于自制力差,控制不住自己才会出现聊天、睡觉、玩手机等现象。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些励志的书籍或者组成互帮互助小组让学生与惰性相斗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增强大学生学习的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不难发现,有些大学生过于浮躁、太重视眼前而忽视长远需要,带着功利思想对待课堂。固然大学生的急功近利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但大学生也应该认识到逃课对自身的危害,避免急功近利思想。
4.2 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质量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为高素质的人才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会教,学生才能会学;教师善于教,学生才能够学的好。教师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课堂研讨、演讲的形式等传授课堂内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的积极能动性。其次,要努力抓住学生的心。一个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必须接受教学论、心理学等理论指导和系统的教学技能培训。如果老师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陶醉和喜悦、齐情和共鸣,学生隐性逃课现象自然会有所减少。教师可将各种现代教学思想中的精髓,如“发现法”、“质疑法”、“合作教育”等教学策略灵活的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尽量与学生互动,并且允许学生之间互动,让教室中的每个人都参加对话,有时教师还可以走下讲台,通过和学生的近距离接触观察每个学生的听课情况,来寻求学生对课堂的反馈信息。也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放松发表评论。在这样高质量的课堂上,听课率必然会有所提高。最后,教师不仅要具有专而博、精而深的文化素质,还须具备儒雅的师德。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及职业修养,包括教师的专业背景、人格特质、价值观念、社会态度等,以其名师风范、人格魅力和渊博知识作为“招牌”,全方位提升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悦纳课堂。
参考文献
[1] 马其平,童媛媛.大学生“隐性逃课”的成因及其解决对策研究.管理观察,2010(25).
[2] 章靖,祖鹿.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分析.管理学家,2011(5).
[3] 庄玮,阳荣威.高等教育服务视角下大学生逃课行为分析.江苏高教,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