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团队:教研文化建设的有效抓手

2014-12-12 02:02蒋成荣
江苏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备课组课题组凝聚力

蒋成荣

教研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近年来,我们江苏省宜兴市杨巷小学加强学校小团队建设,以校内的“四组”为团队,着力抓好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磨课组建设,打造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有效推进学校的教研文化建设。

一、小组团队教研组织的构建

要想保持一所学校的活力与竞争力,必须以“人”为中心。既要强调人的心理需求与能力配置,更要强调团队的分工、合作与协同。我们加强学校小组团队建设,着力抓好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磨课组建设,有序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

1.课题组

课题组由优秀骨干教师组成。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将其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并制订实施方案,进行实践探究,在实践探究中强化理论学习,进行反思调控。通过开展公开教学活动,在思维碰撞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把研究成果向全体教师推广,真正起到以课题研究引领课改的作用。课题研究以分专题的形式推进。每次活动都立足课堂,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2.教研组

教研组由同一学段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主要活动形式有:①案例交流反思会。让教师用案例的形式,就自己近阶段教学中的收获、困惑在教研组内和同组教师进行交流、对话。分享彼此的经验,反思失败的教训,共商改进的措施,共享教学资源。②观摩研讨。在教研组活动时播放名师、特级教师的优质录像课,或请市内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引领教师观摩研讨。从操作层面感悟如何凭借教材将观念转化为具体操作。③课堂实践。每学期每人上一节课改研究公开课,并在集体评议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效率。建构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实践性智慧。④理论学习。每次学习均围绕自己或组内的研究专题,搜集、整理理论学习材料。

3.备课组

备课组由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以深入研究教材、透彻了解学情、优化过程设计、精选练习设计、进行有效的教学预设为目标。集体备课的形式主要有:①汇报协商式。小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对教材研读、教法学法设计、训练设计的观点想法,然后小组讨论协商形成集体教案。②比较补充式。抽签选出一位成员首先设计一教案,其他成员对这个方案进行补充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方案更加完美。③案例合作交流式。每个小组成员结合自己的风格和经验说自己最得意的一个片断设计,然后各自取舍。

4.磨课组

磨课组由同学科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优秀骨干教师、刚上岗的青年教师组成,以培训青年教师、锤炼骨干教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丰富教师教学实践经验、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为主要目标。磨课教师精选课题,认真研读教材,研究学生,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预案,开展多轮磨课活动。磨课教师借班试教,找出教学预案在实际执教中会出现的问题。在磨课组成员听课反思评议中,磨课教师再综合他人的想法和自己的反思重新修改教案。再试教——再反思评议——再修改——再试教,直到满意为止。

二、小组团队教研制度的建设

我们认为,教研制度的建设有利于规范小组团队的活动。我们努力构建好“四制”——动态课题组活动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备课组活动制度、磨课组活动制度,通过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磨课组等小团队组织严格执行,对教师行为进行规范。

教研制度建设同样有利于提升小组团队的凝聚力。当小组团队中的一种价值观为小组成员认同后,就会产生一种黏合剂,把全组成员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在一起,激发他们为共同的发展目标奋发进取的情感,产生巨大合力。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制定了《优秀课题组评比条例》《优秀教研组评比条例》《优秀备课组评比条例》《优秀磨课组评比条例》《校级优秀小组评比奖励方案》《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努力提升小组团队的凝聚力。

我们还通过教研制度建设提升小组团队的竞争力,使团队具备持续的发展动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一是建立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制度。有计划地组织小组成员外出学习听课,把高规格的外出学习听课的机会作为对优秀小组团队和优秀小组成员的奖励。二是建立定期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制度。学校支持和协助各小组团队约请教研室专家、本地区特级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作专题讲座,答疑解惑,让小组团队成员在与专家的直接交流、思维碰撞中明晰自己努力的方向。三是建立课改“三优化”优质课展示评比制度。每学期组织教师课改“三优化”优质课评比,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在各小组推出优质课的过程中提升小组团队的凝聚力、竞争力。四是施行校际课堂教学交流观摩活动制度。选拔本校小组中的教师与兄弟学校的教师同台竞技,开展系列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这样的课堂观摩交流中引领教师观察分析研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改进。

三、小组团队教研氛围的营造

我们在小组团队建设中,努力营造和谐、舒适、温馨的环境,让组员觉得在学校里工作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变革学习理念,倡导“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让学习成为团体和成员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模式,让校园成为读书交流的地方。倡导小组成员潜心读书,阅读教学专著、杂志。倡导分享式讨论,学习组成员把自己的学习收获拿出来共享,以促进成功经验的推广。倡导开展批判式对话,学习组成员就理论学习中的某一个观点或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焦点问题,站在反思的角度展开辩论,提出质疑,通过思想相互碰撞达成高一层次的共识。

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教学研究的过程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合作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更是教师素养、潜能得到不断开发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思想需要碰撞,灵感需要激发,经验需要交流,观点需要切磋,理念需要提升。我们要逐渐形成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研究氛围,构建淬炼教育智慧的平台。

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我们倡导教师要学会宽容,遇到摩擦,多从自身找原因,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搞好了团队的协作工作,我们就能以快乐的工作态度来迎接新的挑战,和小组成员共同发展,从而达到生活和工作双赢的好局面。要善于沟通,善于合作,真正认识到帮助别人就是发展自己。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我们努力营造“敢创”“敢冒”的创新氛围,大力弘扬“三敢”精神:敢于自我“实验”,敢于自我“创路”,敢于自我“冒尖”。要懂得事业的发展,需要一群人,需要多层次的人才结构。要创造出一个环境,让大家都能施展抱负。不断推出新观点、新做法、新经验、新课堂……

四、小组团队凝聚力的培育

团队凝聚力是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将一个团队的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看不见的纽带。团队凝聚力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同的价值观,是团队精神的最高体现。团队凝聚力在外部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荣誉感,在内部表现为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度和团队的士气。团队的凝聚力不仅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重要作用。

1.团队凝聚力建立于目标上的共识

目标上所达成的共识是团队凝聚力的基础。除了建立共同的目标之外,学校及小组团队的管理者要把每一个成员的目标引导和统一到团队的共同目标中来,为组员的目标实现提供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组员只有感受到团队集体的关怀和尊重,才会真正把自己当成小组的主人,才会与小组同心同德。

2.团队凝聚力蕴藏于成员间的尊重与信任

组建小组团队关键的一点是尊重与信任。尊重与信任是团队成员合作的基础。小组团队中每个人都存在着与其他队友不同的想法、需求、个性。团队成员需要尊重每个人的技能、观点和看法,尊重每个人对于完成任务做出的贡献。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效团队的润滑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度,引导团队成员和谐共处、彼此尊重、彼此信任。

3.团队凝聚力体现于成员间的交流与沟通

沟通是指把信息、观念和想法传递给别人的过程,是一种理解的交换的过程。沟通的目的在于了解对方的想法,避免误解。不同观点、不同思想、不同教法的交流甚至是冲突,都是宝贵的资源。“一言堂”或“你好我好大家好”式的评课活动,看似融洽,其实极有可能包含着各自的私心,隐含着种种危机。交流与沟通中要倡导建设性冲突或良性冲突,大家以争论的问题为中心,在冲突中互相交换信息,最终达成一致。

(作者系江苏省宜兴市杨巷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备课组课题组凝聚力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备课组长的定位
“如此凝聚力”
抓住班级群体的“灵魂”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南京大学研发光学探针
课题组成员
以教育规律指导备课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