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苗蛮子
公务员叫穷的“病理”分析
文_苗蛮子
中国的公务员,据说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这有段子为证:“人生最高境界是:拿沙特工资,住英国房子,用瑞典手机……当中国公务员。”
以上段子对中国公务员群体的描述,尽管不免脸谱化,而且过于夸张,但也大致符合事实。比起普通劳动阶级,公务员算得上“高大上”。在一个官本位色彩依然浓厚的社会,做个公务员是很体面乃至光耀门楣的事。
一个基本共识是:公务员除了工作体面、身份放光,薪酬待遇、福利保障、人际网络等等,均较其他社会阶层更有优势。仅举一例,比如公务员工资基本不拖欠,而且提前发,这比起那些“押一付一”的企业员工、花样讨薪乃至不惜走极端的民工,咱们公务员真是太幸福了。
不少媒体报道,现在基层公务员开始抱怨“油水少”甚至“没油水了”,一个“工资裸奔”的时代似乎来临。体制内叫穷诉苦、要求涨工资的声音于是一时纷起。很容易理解这种情绪。想想看,一个人长久过惯了“工资基本不动、公车基本私用……”“革命的小酒天天醉”的安逸日子,突然被打回了原形,以至“今年连吃个苹果都要自己掏钱买”,觉得很不适应、很委屈,大致也符合心理学逻辑。
但显然,这是一种病态心理。一些公务员享受惯了超国民待遇,不仅连掏钱买东西这最起码的道理都丢到了九霄云外;也正因享受惯了超国民待遇,而忽略了这一个事实:那些看似冠冕堂皇的“额外福利”,实质是一种“民脂民膏”。将一种有违公义的东西,视之为天然合理,享受起来心安理得,可见一些公务员之病灶有多严重。
公务员当然有叫穷的自由,以及要求涨工资的权利。但即便没了额外福利的滋润,一些公务员“裸奔”起来,其境遇也比普通民众要好得多。这种情形下,公务员叫穷,更多是一种矫情;而罔顾百姓忧苦,“先天下之乐而乐”地要求涨工资,这叫普通民众情何以堪?
抛开公义不谈,若按劳动价值理论来看,公务员涨薪也没有多少理由。工资作为劳动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涨跌的标准从根本上取决于自身的奉献和创造。而一些公务员的工作,恰恰没啥技术含量,还有“门难进脸难看”的衙门作风,更别提什么奉献精神了。“一分钱一分货”,一种“商品”创造性低而社会奉献小,凭什么要求提高其市场价格?
而事实上,不少公务员的工资并不体现实际的劳动价值。在目前体制下,公务员工资以及福利待遇,有着严格的三六九等之分,其分配的多寡,往往取决于权力的大小,以及与权力关系的亲疏。在一些地方,财富分配的“二八法则”体现尤为明显,吃肉的只是极少数,大多数只能跟着喝汤。显然,这种体制下,再怎么涨工资,也是改变不了这一游戏规则的。
这样,问题也就显而易见:公务员叫穷,并不是作为“主人”的纳税人不给“公仆”合理的报酬,而是内部有人侵占了其合法价值,以及冗员太多,摊薄了原本足够丰厚的“蛋糕”。这种分配格局下,有些公务员“叫穷”,确乎是真的——当向下俯视普通民众时,自我感觉良好,是社会精英,幸福像花儿开放;而当向上仰视高官显贵或发达地区同僚时,心理失衡,人格扭曲,生活黯淡无光,俨如市井怨妇:大家都是公务员,你凭什么让我仰视?
回归本位,公务员终究不是“为人民币服务”,而是“为人民服务”的公共性职业。公务员叫穷背后的分配问题当然值得关注,但这说到底只是整个社会变革的一个面向。一些“公仆”不向利益侵占者讨要公平正义,却扯着嗓子向纳税人咆哮着要求涨工资,不仅悖逆权力伦理,也再次彰显了一种病态的奴性人格——这种又懒又贪、不劳而获、对上软弱对下凌厉的势头,无疑是当前深化改革路上的绊脚石。
其实,那些觉得“苦逼”的公务员,不妨将视线从“仰视”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平视”一下国外同行,他们就觉得很幸福了——比如,在瑞典、美国等发达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就不如一线工人。美国甚至出台法律规定公务员工资标准以私企为参照,必须涨在百姓之后,而且其涨幅永远低于百姓。国内有些专家、官员爱拿“接轨”说事,我们的公务员制度何不接接国外的“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