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辉娟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能力,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我们借鉴和吸收当前先进课堂模式的优点,以“学生第一”为指导思想,创建“六学”高效课堂模式,变高效的“教”为高效的“学”,彻底进行课堂重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益和品质。
“六学”包括“小三学”和“大三学”两个层面。“小三学”即:“独学”,学案引导、独立预习、静心思考,让学生处于静态(静下来);“对学”,一对一,同质结对,互助交流,是课堂学习最基本的合作方式;“群学”,生生合作、生生互动、师生合作,激活思维,交流碰撞,让学生处于动态(动起来)。“大三学”即:“省学”,自我反思,总结升华;“创学”,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性学习;“乐学”,以学为乐、以乐促学、以志励学、发展情商(兴趣、情趣、乐趣、志趣),最终形成终身学习习惯。“小三学”是课堂学习的三种基本方式;“大三学”体现着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追求。“小三学”是实现“大三学”的基础和立足点;“大三学”是“小三学”的追求目标,“六学”高效课堂流程为:独学预习——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省学检测。“六学”高效课堂模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分以下几个步骤:
1.独学预习。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切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这一环节学案给学生提供了课本中最基本的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深入思考完全能独立解决,从而使学生真正地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学习“公民的义务”时,本人在学案上围绕教材预设了六个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独学.10分钟后,所有问题学生都自己解决了,而且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十分投入。有效消除了教师重复课本内容的弊端,节省了课堂时间,同时还促使学生去独立思考、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2.互动探究。通过组织学生对学、群学、活学、创学多形式互动,大面积展示、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形成共识,使问题逐步得以解决。经过课堂讨论的问题往往经久难忘,而且有利于深入思考,同时使学生在独学阶段获得的正确认识得以巩固,独学过程认识不清晰、理解不准确的知识及时得到矫正。学生在这一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梯度、难度上高于“独学”的问题,属于较为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单靠独学难以完成,需要靠小组内外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探讨。而展示过程中所爆露出来的问题,又为下一步“精讲点拨”做好了准备,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克服了教学的盲目性。在这一环节,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讨论中小组内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碰撞。让每个人都能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得出结论,特别要求组长和较优秀的同学不要压制别人的意见,让每个同学都有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从整体上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讲点拨。精讲是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之处,教师讲的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反馈信息的特殊性,即那些地方学生弄懂了,哪些地方学生虽然弄懂了但理解深度不够,哪些地方还没有弄懂,那些地方存在学生遗漏、忽略的知识点。教师在掌握上述各种不同情况后再“对症下药”:对于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讨论能够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避免学生形成等、靠思想。对于那些学生展示正确但理解不够的知识点,教师要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到位。对于那些学生通过合作仍不能够解决的知识点,教师要认真分析根源,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遗漏、疏忽的地方,教师也应提醒一下,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这一环节是体现教师课堂素质和教学经验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力求讲精讲透。
4.省学检测。自学检测是课堂提炼升华阶段。教师要在学案中设置一些让学生动手、动脑思考的练习题,通过练习反省,让学生把所学内容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将分散的知识趋于集中,使零碎的信息变得系统,使杂乱的内容变得条理,使学生的知识更节系统化、条理化、概括化。并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的实践中去。
运用“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解读学生成了教师上课的第一要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案时首先要做到预设科学,针对性强,环节紧凑,否则会导致课堂低效。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学生过分依赖他人,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要务必使教学面向全体,限制优势同学展示机会,给弱势学生以尽可能多的展示机会。四是解决好学生讨论问题时,有的同学不积极动脑,而是一遇到问题就到手头的参考资料上找现成答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