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择业观念与就业需求下的高校就业服务优化与创新

2014-12-11 13:56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心理农村

徐 帅

(吉林师范大学)

一、农村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一)择业观念认识落后,就业期望值过高

农村大学生大学毕业后想要继续留在城市里生活,即便是找不到工作也不想回到家乡就业或者创业,这也就增加了他们的就业难度。另一个就业难的原因就是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如果职业期望值与现实就业存在的反差过大,容易造成其个性封闭,长期被困扰,使社会与人格不相适应。

(二)综合能力不足,自主创业人数少

创业过程需要筹备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社会影响力等一系列条件,农村大学生相对于城里的大学生来说社会资源尤其是资金欠缺,他们的自主创业前景不是很乐观。另外,城市孩子经济条件好,能很好地接触自己的业余爱好,农村的学生没有这种条件,因此农村大学生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就会远弱于城市大学生。

(三)就业能力不高,不能满足单位要求

很多农村大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将来能飞黄腾达,摆脱农村贫困的生活,所以他们基本上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往往忽视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当今社会缺少高管人才、特殊高级技工人才等等,这些本应由大学生承担的岗位,却由于能力和工作经验不合格,人为地造成了人才的短缺。综合能力不高使他们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状态。

二、影响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四大因素分析

(一)社会政府因素

(1)竞争不正当以至于就业不公平。一项调查问卷显示,家庭背景越好的大学生,毕业后很容易找到薪资高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说明阶层不同,子女毕业后的工作环境也不均等。这种就业“被照顾”的现象引起很大的质疑,农村大学生希望能靠自己的实力去竞争,就业能公正。

(2)高校间无序竞争导致就业市场的混乱。相关教育部门为了增加自身业绩,把建立高水平大学看做建设目标,但学校配套设施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使他们不顾师资力量水平,盲目建立高校。

(二)经济能力因素

(1)农村大学生进入大学的成本过高。从农村自身条件来看,较城市居民收入要低,因此,要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家庭负担会更加沉重,这种高成本的大学生,如果不能就业,会让很多家长担心。

(2)农民自身收入水平低。处于社会下层的农民,他们较低的收入更会加深农村大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渴望。这使得他们知识面狭小,文化教育缺失,社会化进程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三)高校专业因素

(1)专业设置相近,调整缓慢。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是很了解,更没有对单位需求进行调研,盲目设置相近专业,使专业没有得到均衡发展,影响大学生就业。有些高校也根据当今就业形势调整专业,但往往不尽如人意。

(2)操作能力较差。部分高校至今还保留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如果高校开设实践课程,就必须增强师资投入,用于实践教学的经费不足,势必造成农村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四)个人心理因素

(1)不平衡心理。由于农村与城市经济条件的差异,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物质生活水平明显不同,容易造成他们严重的不平衡心理。另外,在就业过程中,社会不公平的就业情况也会导致他们形成不平衡心理,久而久之,这种不正常的心理很可能会引发违法乱纪的不良行为。

(2)自卑心理。经济方面的贫困、物质方面的不足、特长方面的限制会直接造成农村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毕业后,怀揣自卑心理去参加面试,会对心理造成极大负担,严重到影响正常发挥,使得就业成功率降低。

(3)自负心理。农村大学生以往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班级里常受到各方表扬,没有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过自身的优缺点,很容易滋生自负的心理。还有部分同学以为学到一些理论知识了,什么问题都能够解决了,结果只是纸上谈兵。长期自负心理会导致他们总是好高骛远,对工作十分挑剔,错过很多发展机会。

三、就业服务的优化与创新

(一)政府方面

(1)完善就业市场体系。政府在优化就业服务方面要建立市场就业体系,在为农村大学生设立人才流动“场所”的基础上,架起他们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给予相应补贴,合理开发就业岗位,为农村大学生提供良好就业环境。最后,政府还应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出台扶持政策,给予帮助,以让其实现创业就业的目标。

(2)鼓励农村大学生自主创业,直接创造就业岗位。加大对农村大学生创业课程的培训,指导大学生锻炼创业能力、参加创业实践、培养创业精神,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就业援助政策,开发新的就业岗位。

(二)社会方面

(1)用人单位树立科学人才观,制定与高校的沟通平台。用人单位应走出传统思想,改变唯学历论、唯经验论;应摒弃性别、年龄、地域的就业歧视;严格按法律规定、合法规范的程序进行招聘。在此基础上,用人单位还需发挥社会责任,与高校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尽可能为农村大学生提供实习和兼职机会。

(2)建立完整规范的中介机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措施,规范中介市场的合理化和合法化。对虚假的就业信息、不合规的中介结构给予严厉打击,提供给农村大学生安全规范的求职和就业环境。

(三)学校方面

(1)增强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校教育应开展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使同学们懂得就业时应理论联系实际,将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工作中去。

(2)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学校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时刻保持沟通,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要求具备哪方面能力的学生,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各分院,以便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农村大学生的就业率。

(四)农村大学生自身方面

农村大学生要勇于面对自身的就业差距,注重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素质,不断冲破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努力适应困难的就业形势,顺利实现就业。

[1]陈志刚.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

[2]徐秋蓉.农村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心理农村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心理感受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