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性心理及其教育

2014-12-09 16:59袁平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受教育者教育工作者

袁平

教育心理学认为: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别和特性。人们面对的生活和实践是千差万别的,因而在个性心理的发展中经过长期积淀形成千差万别的个性心理。深刻地认识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个性心理特征既做为一种检验教育教学的结果存在,同时又是进行教育的主要前提。

人们在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别主要是从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针对不同的个性心理,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详尽地把握住,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文化的表现形式,并分别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实施不同的教育手段。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有其先天素质的因素,可以说人的先天素质是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物质基础,正因为如此,有些教育工作者片面的认为先天素质是决定学生素质的主要条件,从而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简单,甚至是粗暴地对待受教育者,不欣赏,不喜欢受教育者的做法,这种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尽管先天素质作为物质前提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中起一定的作用,但我们决不能忽视后天环境教育给予个性心理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先天素质有缺陷的人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中能够得到巨大的促进与补偿。众所周知,美国的著明作家海伦·凯勒婴幼儿时期即双目失明,这个缺陷本来是正常个体成长的极大障碍,但幼小的海伦·凯勒在她的家庭教师的精心教育培养,克服了这一巨大缺陷给她的个性心理带来的不利影响,终而成为世界知名的作家。由此可见,后天教育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形形色色的社会关系通过家庭作用于受教育者幼小的心灵,给其打上深深的烙印。例如父母离异的儿童往往孤僻,不和群,原本具有独立,开放,活泼的个性心理受到极大的压抑,停止向良好的方面发展。这对于存在某种不利其个性心理发展的潜在不利因素的孩童来说,更无异于雪上加霜。针对这种现象,教育工作者的疏导培育就异常关键而艰巨了,不因材施教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校在学生个性心理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国家按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对青少年施行的教育。学校教育在发展某种有利和抑制某种不利因素方面的作用非同小可。比如,记忆的好坏与先天素质有很大关系,但即使是先天记忆的好坏与先天素质有很大关系,但即使是先天记忆力较差的儿童,如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善于运用各种优良的记忆方法,在实践中也会大大提高记忆力。《勤能补拙》如此教育,受教育者终会得益匪浅。反过来说,虽然具备了良好的先天素质,但后天你激励开发不能持续,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就是一个令人痛惜的例证。学校是提高学生能力 ,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的主要场所,更是教育工作者的用武之地。因此,因材施教应该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时刻不变的教育原则,成为发展改造学生个性心理的最好武器。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受教育者教育工作者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