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书果 王宇红 韦丽华
摘 要:伴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影响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环境因子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紧时代步伐,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队伍建设,重视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研究生;思政教育;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3-0281-0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对研究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使其形成符合大学生行为准则和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思政工作面对的对象,是一群有活力、有主见、充满对新知识的渴求和对社会现实迷茫的年轻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受制于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变化。
新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等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研究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传统“单一教育”模式基础上,出现了以“双向教育”、“互动教育”和“平等教育”为特征的新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关注新环境、新变化,不断改革创新,取长补短,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促进新时期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一、改革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工作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标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环节。
随着90后的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研究生主力,一方面,他们充满着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另一方面,他们对传统“一言堂”式的“被动接受”教学模式感到厌倦和抵触,学习态度散漫。在思政课上出现睡觉、做其他事情、甚至旷课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思政教育以“单向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将思政教育的理念、内容、各种社会规范强加于学生,讲授方法以板书为主,呆板枯燥,上课缺乏生机。面对经济发展全球化带来的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生活复杂化带来的价值取向多样化、网络技术现代化带来的现实生活虚拟化等,我们必须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更新育人理念。保罗·弗莱雷曾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1]。新形势下,要求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你—我”之间平等的协商,要求在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下,构架开放的对话交流模式,变“主客体”思政教育为“主体间性”思政教育。坚持教育即服务的思想,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增加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二、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要求,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试点和实施工作,要贴近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以研究型教学为导向,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考试考核办法。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两课”教育是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面对90后的研究生,我们应实时更新授课内容,及时联系社会热点新闻,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准确把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度。要根据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理论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理论课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相结合,正面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将研究生思想政治考察评定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融入研究生入学、课程学习与考核、开题答辩、论文审核、毕业答辩等教育教学过程中,从细处全方位落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2]。积极引导研究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在教学方法上,教育者应主动适应时代潮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幻灯片、投影、录像、电影、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明确指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高等学校应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建立起以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课”教师作用,不断完善党政齐抓共管、全校紧密配合与研究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坚持和完善思政教育队伍建设,严格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通过进修学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交流考察、业务竞赛等活动,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政治立场坚定,勇于开拓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人文关怀素养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生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研究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学校稳定、建设和谐校园的客观需要。通过创建与时代相融合,适应主流文化发展的校园文化,开展合符多元文化需求的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不断提升研究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研究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注重校园橱窗、宣传栏、海报、电子视频屏、宣传标语等环境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政教育文化环境,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袭;注重研究生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建设和完善,指导研究生结合自身专业,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提高研究生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面对面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做好在校生、毕业生、贫困生、违纪生、心理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注重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通过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等开展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研究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惰,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等。
五、重视研究生媒介素养培养,正确引导研究生对新媒体的认识
媒介素养指社会主体在通过各种媒介传播信息、认知信息、使用信息、加工信息和再加工信息的过程中所应具有的理性能力[3]。它包括了解媒介并从媒介获取需要的信息,培养对媒介信息的辨识、批判与选择能力,学习媒介信息的知识和传播技巧,有效将媒介“为我所用”,通过媒介完善自我[4]。
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思政教育主体的客观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源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是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政交于的重要手段”。据《第3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普及,中国网民已达到5.91亿,其中青少年达到80%以上。在电影、电视、智能通信、QQ、Email、微信、飞信、微博、博客、人人网、高校BBS等媒介技术的推动下,学生信息的获得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开放。媒介传播已经成为研究生表达个人情感和认知、展现个性的最主要平台,传统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和“主导型”受到严峻挑战。思政教育主体应主动深入社交平台,在媒介的作用下,加强与学生的线上、线下沟通。使教育对象从“点对点”扩大到“点对面”,及时掌握学生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
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也是思政教育客体的迫切愿望。各种媒介传递的信息,具有表现价值的多重性、形式多样性、来源隐蔽性和内容丰富性等特征,它们既有正面的,亦有负面的。作为心理上尚未成熟的研究生,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被污浊的信息腐蚀自己的心灵,是当代研究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加强媒体素养教育,以互联网为载体,建立网络、手机即时交流平台,开设博客、微博、论坛等,通过邮件、短信、微信、飞信、QQ、微博等媒介载体,将积极向上、思想健康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根本任务[5]。当今社会的研究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优良的人文素质、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还要具备娴熟的社会交往沟通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础。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国情,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研究生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我国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罗·弗莱雷,顾建新.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2]谢胜男,张瑾,史祺云,等.当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难点与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4(1).
[3]姚成元.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4).
[4]杨燕蓉,大众传媒时代青少年学生思政教育研究——以媒介素养教育为例[J].学理论,2013(2).
[5]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求是,2012(10):3-9.
(责任编辑:石 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