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芝 于丽先 陈露
摘 要:当人类军事活动进入信息时代,就产生了军事文化的崭新形态——军事信息文化。新军事变革背景下,我军要履行好军队历史使命,就要实现文化转型,转向军事信息文化,大力加强军事信息文化建设,创新发展军事信息文化。
关键词:军事信息文化;组织领导;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人才队伍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3-0137-02
军事信息文化作为军事文化发展到信息化战争时期的产物,是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战争背景下,要准确把握我军信息文化建设的特点规律,制定切实有效的对策,保证军事信息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军事信息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军事信息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海、陆、空等各兵种,也涉及多种建设要素,比如信息文化建设的软件、硬件和人才等,更是涉及政工、后勤等各个领域,头绪非常多,组织协调相当复杂,因此,健全的、科学的组织领导,是我军信息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加强军事信息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就是为了使军事信息文化建设能够合理地利用人、财、物,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好的建设成果。各级主管信息文化建设的党委、机关要对军事信息文化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等进行决策、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组织领导工作在军事信息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我军信息文化的建设起着导向、保证和促进作用。加强军事信息文化的组织领导,要做好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宏观方面,搞好顶层设计
军事信息文化建设是我军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科学谋划,统筹兼顾,这需要在宏观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工作。
搞好顶层设计,可以考虑成立一个专门的军事信息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作为我军信息文化建设的专门领导机构,负责各项建设工作的总体谋划和宏观协调,并进行一线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掌控军事信息文化建设的进展和进程,使各方面的力量能够相互配合,保证我军信息文化建设能够高效、有序推进。
军事信息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宏观上,还需要制定军事信息文化发展战略,以综合的、整体的视野对军事信息文化建设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当前任务和未来任务做出战略规划,正确处理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信息文化的关系、处理好现实空间信息文化建设与网络虚拟空间信息文化建设的关系。
(二)微观方面,做好分层落实
在微观方面,各级党委在总部统一领导下,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科学选定本单位信息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做好军事信息文化建设的落实工作。
首先,各级党委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军事信息文化建设,充分认识到军事信息文化建设在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提高我国军事软实力等方面的地位作用,切实把信息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其次,在推进军事信息文化建设进程中,要按照系统论的要求,统筹好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发挥各自优势,避免政出多门、条块分割造成的资源浪费。再次,通过完善现有的绩效考评体系,形成一套科学的军事信息文化工作考核评价体系,量化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及时进行监督,保证信息文化建设既落到实处,又按既定方向顺利开展。
二、深化军事信息文化理论研究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必然是盲目的实践。相应的,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军事信息文化建设,必然也是盲目的。深化军事信息理论研究,可以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对于军事信息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要从理论上加以研究提炼,努力探索军事信息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投身军事信息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当前,我军信息文化建设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我们对军事信息文化的认识和研究刚刚起步,虽然我们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出了不少好的成果,但在理论研究水平上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在实践中有很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探索,可以说,深化军事信息文化理论研究工作刻不容缓。
深化军事信息文化理论研究,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始终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根本遵循,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深化军事信息文化理论研究,要以探索军事信息文化建设的规律为根本任务,通过研究我军和外军信息化和信息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规律性的东西,形成理论成果。同时,在理论研究中要大胆创新,解放思想,打破定向思维,勇于开拓,把影响我军信息化建设、军事信息文化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重点问题作为突破口,增强研究的创造性;把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作为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把解决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各种矛盾,作为理论研究的主导方向。最后,通过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繁荣的研究氛围,促进军事信息文化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
三、加速军事信息文化理论成果向实践转化
理论成果的最终还是要用于指导实践,也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得以充实和完善,也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军事信息文化理论成果的形式有多种,譬如,学术论文、理论专著、研究报告以及相关规章等等,这些成果在向实践转化的过程中,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军事信息文化理论成果向实践转化的长期性。军事信息文化理论成果在向实践转化中会受到来自转化主体、接受转化主体、转化载体以及转化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譬如,作为理论成果实践转化接受主体的广大官兵在接受军事信息文化理论成果时,其信息主导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经历思想认识多次的反复,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循环,才能使广大官兵的行为方式、工作作风以及生活习惯等产生质的飞跃。第二,军事信息文化理论成果实践转化的间接性。与自然科学成果直接向实践转化不同,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军事信息文化理论成果,其转化的基本形式是理论—观念—实践,经过对新思想、新理论的理解、消化,内化为接受主体的意识,然后才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第三,军事信息文化理论成果实践转化的隐蔽性。这种隐蔽性特点与间接性特点紧密联系,与自然科学成果向实践转化的显性特点形成对比。军事信息文化理论成果通过影响官兵思想观念进而改变其行为习惯,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效果不是马上就显现的,具有隐蔽性和延迟性的特点。
基于以上转化特点,要加速军事信息文化理论成果实践转化,首先要积极营造重视军队信息文化建设的大环境、大氛围,进一步凸显军事信息文化的地位,通过大力宣传军事信息文化建设,使全体官兵熟知军事信息文化建设的意义、目的、内容和途径,为军事信息文化理论成果顺利向实践转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积极探索,健全完善军事信息文化成果实践转化机制。譬如,定期对军事信息文化理论成果进行统一梳理,遴选出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成果,再通过试点机制,先将军事信息文化理论成果在小范围内运用,从中发现问题,逐步完善研究成果,然后再逐步推广。有了这样一套成果转化机制,可以加速军事信息文化理论成果向实践转化。此外,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广大官兵要增强运用信息文化理论成果指导我军信息文化建设实践的自觉性。
四、建设高素质军事信息文化人才队伍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在机械化战争年代如此,在信息化战争时期更是如此。打赢信息化战争,关键在人才;建设军事信息文化,关键也在人才。因此,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军事信息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抓人才队伍建设,既要抓好军事信息文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又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高层次军事信息文化人才具有知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做出贡献大等特点,将对我军信息文化建设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而基层信息文化人才,他们是我军信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保障军事信息文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中坚力量,只有不断提高基层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有效、快速推进军事信息文化建设的整体进程。
通过多渠道培养人才,想方设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进而磨砺人才,完善军事信息文化人才培育机制。
多渠道培养,要充分利用好军队院校在培养军事信息文化人才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也要依托地方力量培养信息文化人才,比如地方高等院校和地方企业,积极开展与他们的合作,借鉴其经验。当前,我军信息文化人才的现状,面临着人才匮乏与人才流失并存的问题。怎么才能吸引人才进而留住人才呢?首先要知人善用,让人尽其才。其次,创造条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这既包括舍得投入,切切实实改善人才工作生活的自然环境,也包括营造关心爱护人才、尊重信任人才的内部人文环境。再次,在编制上做到岗位留人。在确定专业、复员、交流时,注意保留信息文化骨干,在考学、选拔时,注意考虑信息文化骨干,使部队始终都保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信息文化建设骨干队伍。最后,在部队这个锻炼人才、磨砺人才的大舞台上锤炼能力、增长才干,提高素质。
当前,军事信息文化建设迫切需要一支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创新思维,通过军事信息文化建设促进信息文化人才的快速成长,借助人才培养推进军事信息文化建设,形成信息文化人才培养和军事信息文化建设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五、结束语
军事信息文化建设对我军信息化进程、打赢信息化战争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深化理论研究、加速成果转化,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我军信息文化建设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南京政治学院.军事信息文化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2]刘怀彦,巨乃岐.军队保密文化建设[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3]李凤山.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0(12).
[4]談志兴.军队信息化文化建设是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0(5).
[5]杨正武.关于加强军事理论成果转化与应用的思考[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7(6).
(责任编辑: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