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强 李业幸 王永刚
大众体育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董小强1李业幸2王永刚3
(1.广西师范大学公体部,广西 桂林 541004; 2.广西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4; 3. 广西钟山县钟山一中,广西 钟山 542600)
大众体育在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大众体育,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水平仍然不高,这必然影响到大众体育在构建社会和谐中的作用的发挥,因而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民众个人广泛参与,共同推动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大众体育;社会和谐发展;作用
大众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大众体育既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民对于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的最终归宿。马克思曾说:现代社会对体育的需要是由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的。构建和谐社会要在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成员享受各种权益,在体力、身心、精神、道德和个性等诸多方面实现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的实现和社会对体育的需要,不是以人们的愿望和主观意志为依据,而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众体育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悄然兴建的健身房、单项体育协会、形式各样的体育场馆、综合性体育中心,昭示着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旅游、健身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生活时尚,尤其近年广大城乡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广场交谊舞、公园舞、老年舞、街头健身操等,已成为城乡一体、老少咸宜、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国家全民健身日的设立,“奥运与健身同行”口号的唱响,“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时尚的流行,在人们收获身体健康、丰富业余生活、锤炼心理品质、享受心情愉悦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培养人们团结协作的意识,构建公平共正的价值体系标准,使大众体育惠及民生的功能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质内涵得到全方位彰显。
大众体育(Sport For All)也称群众体育或社会体育,是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增强体质、丰富余暇生活、调节社会情感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
“大众体育”一词最早是奥林匹克奠基人顾拜旦提出来的,他在1919年提出“一切体育为大众”的主张。在今天,竞技体育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已经发展成为极具观赏性的文化现象,而大众体育因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相比,它的活动时间不像竞技体育那样集中,主要是在业余时间进行;活动地点也比较分散,往往因地制宜,灵活方便;活动的物质成本也较为低廉;参加运动的人群也不像竞技体育那样高度同质,而是高度异质的,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从参加的动机来看,它也不像竞技体育那样单一(为奖牌和荣誉),而显得相对多元化;在体育活动的组织上,更显得松散而不像竞技体育那样规范。与竞技体育相比,大众体育在实践层面上,运动的规则要求要简单得多,技能要求也较低,体力消耗较小,精神状态放松,危险性低,胜负的重要性也低,等等。因此可以说,大众体育真正是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活动。
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进人体健康,弘扬生命意义。由于大众体育更侧重于个人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主要目的在于强身健体,所以大众体育在提高个人的免疫能力、活动能力以及对外在环境的适应能力,在有效地预防疾病的侵袭、减少或消除外来的压力和伤害,预防“文明病”,改变“亚健康”状态,全面提高个人身体健康水平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不仅如此,体育活动在提高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体育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在规则的约束下展开公平竞争。竞争的目的是战胜对手。过程是不屈不饶,奋力拼搏,争取胜利。因此,人们在激烈的体育竞赛中意志品格和心理承受能力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大众体育活动在提升个人身心健康的同时,也能促进家庭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实现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每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是这个家庭和谐发展的根基。体育活动不仅提升家庭成员个人的健康水平,也为夫妻、父母子女之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满足家庭成员精神追求、增强夫妻身心健康、保持父母子女关系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巩固了家庭的和谐稳定。
企事业单位的体育活动是大众体育活动的重要方面。大众体育在增进单位员工相互了解和单位和谐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企事业单位中,对一个个依附于集体的个体职工来说,他大部分时间生活、活动的场所就是所在的企事业单位,他的人际关系更多部分在同事之间。这样,追求健康或者是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单位这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企事业体育活动,就显出了特殊意义。员工们在参与体育锻炼时更多的是与朋友、同事一起运动。集体性的运动特点使员工们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交流,且边运动边交流,通过口头语言交流和肢体语言交流获得放松,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同时在与他人交流中,员工们会逐渐形成一个坚强集体,学会从集体的角度去看待外部世界,也会表现出更多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及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所以企事业单位的大众体育活动对于加深员工之间的感情,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使员工们形成更为积极健康的性格品质,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竞争是所有体育活动的基本内涵之一。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大众体育活动不仅能培养员工的吃苦耐劳、不畏艰难、敢于胜利精神,还能培育员工们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团结拼搏精神,为企事业的发展创新提供精神动力。集体运动项目和以单位为代表的体育竞赛能培养员工们正确对待荣誉和失败的情操。任何形式的体育运动都显示出个性的张扬和集体的配合,它既展示个性特征和个人才能,又必须讲究团队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融小我于大我之中,全体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拼搏,直至最终胜利,不可懈怠,不可个人英雄主义。这是体育的魅力,体育的精神力量和本质特征。
而行业与行业之间开展的大众体育活动,是行业内部营造积极向上合作氛围不可多得的粘合剂、催化剂,大众体育活动的常态化更是有利于消除行业内部的内耗,增进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整个行业的和谐发展。
大众体育在推动经济发展,打造区域文化特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众体育有利于促进消费,促进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个人参加体育锻炼还是各地区组织的体育活动,必定都会消费体育用品,比如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器械、食品饮料等。伴随着体育消费的繁荣,体育产业将成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其次,大众体育有利于刺激投资,扩大就业。我国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而在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十分重要,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是又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就业的渠道。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同地方的体育协会和社团俱乐部的市场营运方式逐步形成规模,使大众体育的健身活动中心的利用率及经济效益都能得到充分的保证。不少地方为了拉动内需,在大众体育活动中心普遍开设了酒吧、桑拿、茶艺、保健推拿以及体育搏彩等配套性消费行业,这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而且安排了相当的待业人员,提高了就业率,缓解了社会的就业矛盾,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和谐。
最后,有特色、群众基础好的大众体育活动是打造区域文化特色不可替代的平台。如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抢花炮、全国各地端午节的赛龙舟等传统大众体育活动,在传承民族文化、发展地区旅游经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虽然大众体育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水平目前并不很令人满意,仍需要对其发展状况认真地加以总结分析,找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要把体育运动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在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发展的背景下,国家用于大众体育建设的投资开始加大。体育场地建设由1949年不足5000个发展到85万余个,人均体育场馆达到1.03平方米,分别是建国初期的200倍和100倍以上。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体育的健身、娱乐、交际等功能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开始以其独特的功能介入社会生活领域。
在美国制定《全国体育锻炼计划》,欧盟发布《发展欧盟体育》,韩国推出“群众体育世界化”政策的同时,我国政府诸多关于体育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先后出台。1995年,国务院批准下发《全面健身计划纲要》;2009年批准将每年的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同年《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实施,使全民健身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上述政策法规的出台,催生了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体育锻炼标准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等相继实施,为大众体育发展形成了强大推力,群众体育组织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省区市体育总会、行业体协176个;全民健身城乡体育指导站和健身站点近21万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092个,我国群体组织已基本覆盖全国城乡。“亿万青少年儿童、农民、妇女、职工、老年人健身活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积极开展。全国农民运动会、民族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等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如火如荼。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的体育人口比率在达到了37.1%,创下大众体育历史的新高。
3.2.1体育设施落后、管理服务滞后
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众多国际体育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国内各种联赛也蓬勃发展起来,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竞技体育强国,但是,竞技体育强不代表已经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发达并不能反映大众体育的水平,更不能代替国民的健康。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大众体育设施的建设水平,我国与他们的差距是显著的,体育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都存在很多问题。这表现在政策法规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设施数量相对较少、质量的不高、布局及规模不合理等诸多方面。不少体育设施陈旧落后,缺乏维护,体育活动环境较差。体育设施的经营与发展的意识也较低,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
3.2.2经费严重短缺、城乡差距增大
我国用于大众体育的经费一直是通过公共财政提供基本的体育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通过对1995年至2004年体育事业与群众体育事业经费的对比分析发现:一是群众体育事业费数量少,在体育事业费中比例低;二是群众体育事业费在全部体育经费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三是群众体育事业费的增长幅度明显小于体育事业费增长幅度。可见除了公共体育场地及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欠缺以外,大众体育事业经费欠缺是制约其发展的另一瓶颈问题。城乡差距不仅表在在经济方面,在体育方面城乡同样存在很大的迥异。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而农民出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只占7.08%。农村本身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农村体育资源的配置严重不足,城乡体育投资与公共服务差距的加大,特别是经济发展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体育基础设置建设困乏,体育活动场地偏少,对开辟农村这个全民健身主战场造成严重制约。
3.2.3大众参与率低、“消极体育”堪忧
我国人口众多,大众体育的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截至2007年底,全国有3.4亿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这个数字对拥有13亿多人口的我国而言,不到总人口的三成,充分说明全民健身的参与面仍不够广,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较大。全民参与大众体育率不高,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体育健身的意识不强;缺乏体育锻炼兴趣;缺少活动场地;不懂锻炼方法;没有锻炼时间;缺少锻炼经费;缺少宣传引导。这些主客观原因,极大限制了大众参与体育的规模,造成大众参与率低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消极体育人口”。这些走出校门不再参加体育锻炼,年老体迈为病体困扰后被动进行锻炼的体育人口,在知识分子阶层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培养终身体育,让“消极体育人口”变为积极体育爱好者,我国的大众体育可谓任重而道远。
4.1.1加强大众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2013年8月会见全国体育“双先”代表讲话精神的具体任务。具体到行动上,公共体育服务必须跟进大众体育发展的节点,为大众体育提供强大的发展驱动力。发展繁荣大众体育,既要有体育场所的硬阵地,也离不开服务体系的软环境。在体育场地建设方面,立足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融资为辅的原则,积极探索公共体育建设多元化投资渠道,长远规划,科学布局,建成一批既有体育共性又有地方体育文化色彩的实用高效体育场地。在健身设施服务中,以加强体育设施管理,规范服务标准,扩大服务的内容为主题,健全大众健身社团组织网络,提高健身组织服务质量。抓住大众体育在和谐社会生活中的新特点、新定位,顺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为大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能的体育公共服务,布建遍布城乡、规范有序的社会化健身组织网络,以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型的综合健身竞赛活动,增加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
4.1.2大众体育要走社会化发展道路
不管是农运会、城运会、全运会,还是各省区市县自办的健身节,无不呈现出规模逐届扩大,参加人数逐届增多的趋势。在参与方式上,已由过去单位组织的包办过渡到居民社区组织,再由社区组织过渡到参预者经常性的自发活动,这是大众体育活动方式出现的新变化。群众从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其行为方式社会化程度变得越来越高。体育健身活动已经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成为与衣、食、住、行同等重要的生活要素。大众体育多渠道的筹资机制,社会团体和个人自发性参与,促使体育社会化和大众化的形成,大幅度提高了群众热爱体育、参加体育运动的社会普及程度。
4.1.3完善政策法规,保障大众体育的发展
基本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健全的体育法律法规制度,这是发展大众体育的三大支撑条件。回顾国内外大众体育的发展历史,无不是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得到健康发展的。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开始纳入法制化轨道。我国现有体育法规文件共分为法律、行政法规、中央文件、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文件等六大类。其中规范性文件具体分为群众体育、经济体育、体育产业、劳动人事和科技文化等五个类别。到2010年底,我国现行有效的体育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已达147件。《体育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应看到,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和体育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体育法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一些内容宽泛,缺乏具体要求和实施细则的条款亟待修订完善;体育纠纷增多没有解决机制;体育市场无法可依;现行体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不清。法随时转,体育法的全方位立法和配套措施亟待加强,我国体育法规修订完善速度缓慢的现状亟待改变。只有健全完善的体育法规,大众体育的健康发展和确保大众体育权力的目标才能实现。
4.2.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参与大众体育的意识
发展大众体育,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广泛宣传参与大众体育对个人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的重要作用,增强广大民众参与大众体育的意识,从而引导广大民众自发的参与到大众体育运动中来。
第一,从目前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现状及政策出发,结合广大民众参与大众体育兴趣和健身喜好,在城乡日常生活、节日喜庆活动中开展相应的基础大众体育项目推广,宣传大众体育与健康生活理念。如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抢花炮、全国各地端午节赛龙舟等节日活动中,可以结合传统的习俗,对广大民众参与大众体育对于个人身心健康有益的理念做宣传,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利用书刊杂志、电台、电视、网络媒体和实体与电子信息公告牌等多种载体积极、广泛地宣传参与大众体育的理念、知识和方法。如通过出版相关简单实用的大众健身指导书籍、刊发相关民众喜闻乐见的健身小常识文章,同时其它媒体方式也大量播、载大众体育健身信息,使人们耳濡目染,自觉养成健身习惯。
第三,建立和完善城乡各级大众体育组织,培养相应的大众体育干部和大众体育参与积极分子,加强对人民大众的体育宣传、教育工作,推行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易于操作又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同时富有趣味的大众体育知识竞赛、文化节等。如在学校和社区可以结合开展趣味运动赛、进行大众体育知识竞赛等。
第四,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各项大众体育活动,利用周末、节假日等休闲活动,组织开展各项大众体育活动竞赛。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大众体育运动小型比赛,引导市民参与大众体育运动,弥补时间紧、离家远等无法坚持锻炼的不足,使体育人口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到尽快的解决。
4.2.2领导带动,组织保障,促进企事业单位体育活动的蓬勃展开
企事业单位的体育活动是大众体育活动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事业单位而言,应制定一些切实合理的政策,恰当调整工作作息时间,让员工每天都有充分的时间来参与体育锻炼,在制度上保障单位体育活动的经常展开。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大型运动会或者体育专项的比赛还是员工平时的锻炼活动,都应以先进的管理、周到的服务来引导和组织员工们的体育行为,尽可能地促进单体育发展的因素。
在企事业单位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单位领导的亲身参与,起着重要的带头和示范作用,这在相当程度上会增强员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单位领导的亲身参与可以说是企事业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培育体育运动的能力,增强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发展和维持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领导对体育运动的长期坚持参与,必定会引起单位员工的关注和重视,这对企事业单位体育的发展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企事业的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而在单位领导考核体系当中,专门增加大众体育活动开展程度、职工身体健康状况的考查内容等也是必要的。
企事业单位还应组织员工参与相应的体育项目训练活动,从训练实践当中,培养员工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运动的能力。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体育理论知识考试或考核。合理利用企事业单位内部的体育人才和体育管理者,组织和管理体育培训项目的运行,固定培训场地和培训时间,每周选择一个时机组织进行相应体育项目的小比赛并使之常态化,对进步员工和取得名次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长时间的体育参与必定会让员工们养成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让员工们受益终身。
4.2.3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地方特色体育活动
我国幅员辽阔,大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特别注重地域特色,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根据不同的区情施行不同的政策。应特别重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传承和弘扬。在实施区别体育政策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各级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量化开展大众体育工作的标准,确立奖惩体系,强制地方政府有目的、长时段地开展大众体育活动,以增强地方体育文化特色,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大众体育是真正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活动。它在社会的和谐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提升个人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家庭和谐,有利于增进同事朋友之间的交流,促进企事业单位的和谐,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等等。国家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众个人应广泛参与到大众体育活动当中,联合推动大众体育的快速发展,以期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1]李洪坤,陈立农. 中日美三国大众体育发展的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01:27-31.
[2]王程,张雁.大众体育:和谐社会的呼唤——论和谐社会下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14-18.
[3]田祖国.关于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5-9.
[4]都胜君.城市大众体育设施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
[5]汪玮琳,谭亚彬.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下我国体育的和谐发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04:377-379.
[6]朱勇. 试论体育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J]. 企业经济,2007,06:126-128.
[7]许伟,翟丰.对我国大众体育和谐发展的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03:26-29.
[8]高虹.北京奥运会后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走向问题——东京奥运会后日本体育发展道路的启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08:19-21.
[9]孟淼.我国大众体育现状的研究[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124-128.
[10]徐本力.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诠释与评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02:93-98.
[11]陆迎男,王美.体育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1:1.
[12]齐书春.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城市体育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13]陈阳阳.我国城市大众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14]范金玲.大众体育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21:111+113.
The Role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 Society
DONG Xiao-qiang, etal.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The mass spor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But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our country's public sports is not high because of many restricted factors, this will affect the play of the role of mass sports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needs to be promoted by the wide participation of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individuals .
mass sport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role
董小强(1962-),广西桂林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