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然
耳道乳头状瘤是病毒感染引起,开始时是良性的,但如果外界刺激比较多,就会使其恶变,越长越多最终堵塞耳道。在各种致其恶变的因素中,掏耳朵是最多、最直接的。询问病史可以发现,多数病人都有掏耳朵的不良习惯,不自觉地将掏耳朵作为一种嗜好和享受。殊不知没经过消毒的掏耳工具,不仅能传播引起耳道乳头状瘤的病毒,还可能刺激使其恶变。当然,这也是与耳朵的皮肤、血脉的特殊状况紧密相关的。
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连接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耳屎,医学上叫盯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耵聍过多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所以,耳屎过多就应把它掏出来。但是,如果掏耳朵时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同时,还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如果耳屎生成速度较快,也可自己掏耳,但应做到如下两点。
一是最好用棉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耵聍可自行出来。需要提醒的是,要选择木质比较挺实的棉签,转动时一定要轻缓,免得棉签头折在耳道内。平时即使耳道内就是再痒也不要用指甲、钥匙和发卡之类尖锐物掏耳,没有经过消毒的物品,很有可能沾染病毒细菌,感染耳道。
其次,不要养成经常掏耳朵的不良习惯。假如耳道分泌物较多,也不必每天掏耳不止。医生建议一周左右清理一次为宜。一般情况下耳道内分泌物会随着吃饭、说话及各种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体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