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霖
(南京市弘光中学 江苏南京 210000)
游泳运动是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和灵敏度的重要方法和路径。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游泳课程对于锻炼学生身体技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恐惧心理是学生学习游泳的重要障碍,其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实际的游泳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对针对学生恐惧心理产生的不同原因,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掌握游泳技术,从而提高游泳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游泳运功的特殊环境和特殊形式使得许多初学者在进行游泳学习时会产生不适应的心理或生理现象。一般来说,在初中游泳课程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主要受外界环境、自身因素、游泳运动的特殊性以及教师等多方面的影响。
在初中游泳课程的教学中,游泳池所在的环境、水质、水温等都对学生产生着影响。如果游泳池的温度适宜,且游泳环境和水质都较好时,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产生愉悦的心情,并且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情绪。相反,如果教学环境恶劣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从而对游泳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在实际的游泳教学中,如果游泳池的水温过低,学生在学习游泳时就容易诱发肌肉痉挛、僵硬和头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休克等教学事故的发生,这就容易导致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
此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产生恐惧心理。如,一些同学在学习游泳之前如果看到其他同学出现呛水、喝水等情况时,也会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影响学习效果。还有一些学生在看到游泳技能较好的同学游泳时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如害怕出丑或不敢展示自己等,从而也会影响学习效果。
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条件,也是良好掌握游泳技术的基础。由于当前许多初中生缺乏锻炼,使得他们的肌肉力量、协调性、弹跳力和灵敏性等各项身体素质都较为薄弱。而游泳运动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在学习中对学生的速度、力量、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等各个方面都要求较高,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游泳时产生较难克服的心理障碍。
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会因为对其缺乏全面的认识而感到陌生,这样就容易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自卑或畏缩的心理。再加上一些学生自身对水的恐惧,因此,在进行游泳学习时,他们常会因为缺乏自信和勇气而放不开思想进行练习,从而限制了他们自身能力的发挥。
游泳运动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由于水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受压力、浮力和重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人在水中比较容易产生吸气困难、胸闷等各种感觉。再加上人在水中呼吸的方式和陆地上有着较大的不同,从而使得许多初学者在水下呼吸时容易呛水或喝水,同时还可能产生耳朵进水或睁不开眼睛等不适应感。此外,在水中游泳时没有固定的东西作为支撑,这就使得人在游泳时会产生失重感。同时,由于水下游泳对学习者的发力顺序和协调配合度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初学者不能有效地掌握游泳时的动作顺序就会出现呛水和手忙脚乱等现象,而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会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较多的恐惧心理。
在游泳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单调等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的缺乏又容易使学生在进行游泳课程学习时不能集中精力,这样在游泳训练时,一些学生会因为自身技能较差或没有掌握所必需的要领而害怕参加练习,从而导致畏惧情绪的产生。如在实际的游泳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在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游泳技巧后,给学生进行示范训练,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往往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游泳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进度,在教学中并不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再加上一些教师过分偏爱成绩好的学生,从而使一些学困生的自尊心经常受到打击,这也会导致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下降。
在学习游泳时,许多学生都会因为紧张或恐惧而导致游泳练习时,其手脚动作的僵硬。如有些学生会因为紧张、害怕而使得肩部、膝部和踝关节等部位出现僵硬,而身体各部位的僵硬容易使游泳时的动作不准确或者身体的不协调,从而可能会出现身体下沉或不走水的现象。
中学生因为怕水而出现的心理恐惧主要表现为,当教师让学生下水练习时,一些学生会不敢下水或在动作练习时紧抓游泳池边;还有些学生因为害怕喝水、呛水或者水进入耳朵等而不敢把头浸入水中;另外还有些学生在水中练习时不会屏气,或者不敢张嘴吐气。
一些初学游泳的学生在进行游泳练习时,经常会出现因为紧张或恐惧而出现节奏感差、动作速率快等现象。还有些学生因为害怕头部沾水而进行立着游,从而导致游泳动作和节奏的混乱、不协调。
在初中游泳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模拟法来帮助学生进行脱水游泳练习,如可以在陆地上引导学生来进行相关的游泳模仿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消除恐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游泳技术。
在平时的游泳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启发和激励等语言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游泳学习的勇气和自信。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来让一些动作完成较好的学生帮助动作较差的学生,并及时予以他们语言上的激励。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的共同进步,还可以帮助动作较差的学生提高学生的信心,从而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恐惧的心理,促使他们对游泳技术的良好掌握。
注意力的转移是游泳学习时克服中学生恐惧心理的重要方法和路径,其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布置新的任务而让学生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减轻或克服学生恐惧心理的目的。一般来说,初学游泳时,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其注意力的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对水的恐惧,才能使他们把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游泳的学习中去。如在引导学生熟悉水性时,教师可以通过分小组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学习游泳比赛,这样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从对水的恐惧转移到比赛的胜负上,从而有效地减轻或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
增强学生对水性的熟悉度是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的关键。一般来说,当学生熟悉水性之后就会克服怕水的心理障碍,从而促使他们进入“喜水”和“驾水”的阶段。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水中行走”、“憋气”、“水中漂浮”以及“换气”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来进行熟悉水性的训练。如由于水本身具有浮力的作用,在实际的游泳锻炼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单/双人扶池壁行走或多人进行的“送伤员”、“打水仗”等游戏来让学生在游戏的玩耍过程中能够逐渐地熟悉水性,从而消除他们“怕水”的心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憋气训练,先通过在陆地上的训练来让学生掌握憋气的动作要领和节奏,同时,还可以利用计时、定时、比赛和计数等来帮助学生转移注意力,从而引发他们学习游泳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憋气能力。在进行“换气”练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水底摸宝”的游戏中来帮助他们进行换气练习。
在进行游泳课教学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在游泳练习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同时还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教学开展之前,先让学生对游泳池周边的环境、水温、水深、教学内容以及游泳中的技术动作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准备好游泳教学中所需要的各种教学用具,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游泳运动是一项对学生身体技能要求较高的体育运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身体技能的锻炼,以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力和灵活性。如在每堂游泳课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适量的身体素质锻炼,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布置不同的练习任务。此外,还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以便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使学生逐步提高身体技能,从而为游泳运动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加强对学生恐惧心理的把握和调节,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消除对水的恐惧,加强对他们注意力转移的引导,并让学生在身体技能的锻炼中逐步增强学习效果。
[1]卢月强,李慧.消除游泳课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方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1).
[2]赵以超.中学游泳课程教学学生恐惧心理消除措施[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6).
[3]俞剑贤.浅析中学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克服[J].现代交际,2010(12).
[4]张引.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与消除[J].内江科技,2007(7).
[5]张志,秦少军.克服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探究[J].科技资讯,2008(7).
[6]李晶,李西.对游泳初学者的恐惧心理分析研究[J].武魂,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