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丽水 323000)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和发展个性情感,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而且还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学习和健身能力,养成体育学习和健身的习惯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1]。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校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难以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俱乐部教学制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俱乐部制教学充分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个性,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有效克服了传统体育教学偏重竞技技术和技能的教育,学生自主选课,真正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享受运动过程,充分发挥个人体育才能、兴趣和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俱乐部制改革过程中,因高校体育项目的多样化以及项目本身的不同特点,在实施俱乐部制教学时出现种种问题。
瑜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且近几年国内高校不断开设瑜伽课程,并受到广大学生的推崇,不仅在于瑜伽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也是一种最自然、最具亲和力的练习,练习瑜伽能够修身养性、缓解压力、克服人的急躁情绪,使身心协调统一,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瑜伽作为可以伴随一生的运动方式,不受任何性别、年龄和身体条件以及瑜伽体式内容的限制,为学生养成健身习惯,实现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另外,瑜伽早先在社会上以俱乐部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是比较成熟的市场化健身项目,因此在高校瑜伽课程进行俱乐部制改革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丽水学院瑜伽项目俱乐部制改革的初步探讨和尝试可为其他体育项目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丽水学院公共体育课迄今为止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定向越野、太极拳、跆拳道、武术、门球、轮滑、健美操、体育舞蹈、舞龙、畲族体育以及瑜伽共17个项目课程。可以看到丽水学院的公共体育课项目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因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使得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教学内容上都比较死板,整个体育课程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丽水学院公共体育课的选修仅在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学生中开设,大三、大四的学生被拒之门外,学生到了大三和大四阶段没有公共体育课程。大三、大四阶段,学生就业、考研等各种压力逐渐增大,更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释放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这种年级限选制度严重阻碍了学生参与体育健身与娱乐。
丽水学院全校公共体育课全部安排在周二和周四两天,周二和周四两天学生涌入各个项目场地,而其余时间场地的使用率比较低。传统教学的时间比较死板,一周一次课,在固定的时间,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上课时间,尤其是对于女大学生,生理期的限制,不能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进行课程的调整和选择,失去了课程的人性化。
因为场地和师资有限,有些学生无法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另外学生每一学年进行一次公共体育课的选课,并且不得与上一学年的选课重复,也就是学生选过这个项目后就不可以再次进行该项目的选择,这势必切断了学生继续学习的路径,同时使学生刚刚学会的体育技能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如何将体育课课内与课外有效结合,充分利用场地资源,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全面提升学生体育技能,发展、发挥学生特长与兴趣,成为了体育课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公共体育课瑜伽项目为例,利用瑜伽协会作为俱乐部的雏形,进行大学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实践证明体育俱乐部的出现一方面能够很好的将体育课课内、外充分结合,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各种水平的学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以及合适的等级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训练。
体育俱乐部教学,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即在同一堂课中开设各项俱乐部,既不受班级、教学进度、教学内容限制,又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以此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项目,并利用课余时间,在各个俱乐部组织有益的活动,丰富与完善课堂常规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2]。瑜伽课程本身是一门缓解压力,愉悦身心的全面健身健心项目,瑜伽俱乐部目的在于通过俱乐部学生能够将课内外结合,根据自己的时间去自由安排自己的锻炼,培养对瑜伽项目的兴趣,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习惯基础和技能基础。
俱乐部不占用学生正常上课时间,由原来的周二、周四两天(上午10:10~11:40,下午1:40~3:20,3:40~5:10)改为周一到周五中午12:00~1:00为正常上课时间,下午4:30~5:30为自由活动时间,选入课程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上课时间。中午的课程为选修课学员活动时间由瑜伽教师任课,周一到周五下午为自由练习时间,以瑜伽学生教学骨干学生为主,教师辅助。这样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个人身体条件、技能水平去俱乐部选择适合自己的不同时间和不同流派的瑜伽课程。瑜伽俱乐部模式更为人性化,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变被动修学分为主动积极锻炼,让每个学生自主积极主动的来参与身体锻炼,真正达到健身娱乐的效果。同时俱乐部制的这种开放性教学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方法更为灵活多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这对于师资水平无疑是一种提高和促进。
针对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俱乐部安排不同流派的瑜伽供学生自由选择,初步开设哈他瑜伽、理疗瑜伽、阴瑜伽以及流瑜伽,作为初级学员可以选择哈他瑜伽和阴瑜伽,中高级学员可以选择理疗瑜伽和流瑜伽。瑜伽俱乐部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改革,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由单一的哈他瑜伽教学内容变为多种流派瑜伽类型,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并且对于瑜伽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水平的要求,有利于瑜伽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老龄化的进展,带来人们对终身体育的强烈追求。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3]。瑜伽项目本身柔和,对场地设施条件要求不高,不受性别、年龄以及身体条件限制;社会许多瑜伽俱乐部或瑜伽馆受到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追捧,瑜伽俱乐部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促进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使得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紧密接轨,为学生今后的锻炼打下良好的技术与习惯基础。
因为场地设施相对简陋,瑜伽俱乐部不能完全敞开面对所有的学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另外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由于南方城市没有取暖措施,学生容易出现肌肉拉伤和关节损伤,使得瑜伽在冬季的教学方面严重受阻。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瑜伽是比较受欢迎的项目,因此选课的学生非常多,而真正的专项教师只有一个,师资严重缺乏;并且作为社会化的时尚运动—瑜伽,需要不断融入新鲜的东西,而瑜伽教师外出进修机会甚少。
由于刚刚开始尝试俱乐部制的改革,俱乐部的宗旨课内外有效结合,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力求一周五天开放时间,但整个俱乐部的运行需要一个团队合作,目前团队逐渐完善过程中,管理并不完善。
瑜伽俱乐部的运行希望得到学校的重视并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扩大场地,增加取暖设施,保障场地设施的完善,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师生的需求并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
积极引进或者培养瑜伽教学骨干,以满足教学的要求,给予瑜伽专职教师更多的外出学习进修机会,以便学习新鲜的东西,提高教学质量,吸引更多的师生加入瑜伽俱乐部;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开设瑜伽课程,培养俱乐部瑜伽学生骨干。
不断学习市场瑜伽俱乐部或瑜伽馆的管理方法,逐渐将学校俱乐部转变成市场运营模式。
瑜伽俱乐部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适应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是课内外良好结合、发展终身体育的良好机制,符合高校体育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而且能够在此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从大学体育瑜伽课进行俱乐部改革来看,这种俱乐部形式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参与,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相信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慢慢解决。总之,大学体育俱乐部制度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趋势,是我国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和终身体育的有效措施。本文希望通过丽水学院公共体育瑜伽课的俱乐部制改革的初步尝试,从而对整个大学公共体育俱乐部改革起到引导和参照的作用,使大学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在全校开展,并同时不断总结,逐步完善。
[1]周威.完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对策[J].体育学刊,2004.
[2]贾继红.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3):29-31.
[3]陈碧云.丽水学院公共体育瑜伽课程开展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