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谦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初级中学 广东东莞 523120)
定向运动属于健康的智能型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极为有利,提高他们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的能力。目前,我国对学校开展定向运动已经有了较为确切的要求,即要求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将定向运动作为必修或者选修项目,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体育课外活动以及军训之中开设定向运动。当前,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中引入定向运动内容的学校依然较少,定向运动是否真的可以与初中体育教学进行良好的融合以及如何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当前推广定向运动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将定向运动理念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之中,首先对定向运动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述,然后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初中体育定向运动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如何将定向运动融入至初中体育实际教学之中,旨在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定向运动是一项集体项目,规则通俗易懂,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这项运动。从国外相关调查中看到,参加定向运动比赛的人员小到7岁,大到80岁,可见其广泛的适用性。
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定向运动的场所是户外或旷野,学生和自然、社会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生活学习压力全面的释放,增强愉悦的心态。
定向运动能普及人们识图、用图的知识,极大的推动了国防建设进程。在初中体育课中开设定向运动,不仅对学生自我生存能力进行了良好培养,还可当作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以及增强人们体质的一项健身休闲项目。
学习兴趣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最直接的内部动力。在体育学习中,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励自己的行为,使之成为体育学习的动力,加快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而定向运动以其鲜明的特征为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定向运动点标设置的趣味性以及线路的不确定性,比单纯的赛跑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且学生在定向运动中,能自由地发挥运动能力,不会因为枯燥乏味的教学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可以得知,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开设定向运动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由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不仅在身体形态和机能上,而且在心理上均发生了一系列“质”的飞跃。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比较强烈,他们常常遇到一点小事,就会被感动,或者感到泄气变得消沉起来,好斗好胜,且他们的精力充沛。而定向运动正好能满足这个阶段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体育学习兴趣,还具有较强的竞争性,满足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能够满足他们对新兴事物的强烈兴趣感,并且定向运动的目的性较强,只有找到了所有的点标才算完成任务。
初中体育教学中主要以校园定向为主,校园定向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操场、体育馆为学生们制定趣味性的比赛游戏,教育者应结合学校的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定向比赛。
学校、体育教育者应积极安排组织与公园等符合定向运动开展场地的协调、配合工作,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学校体育发展步伐。所以学校必须大力推广与宣传此项有益运动。比如,在校园网上构建专门的栏目,采用各类形式在校报、海报上宣传等。此外,出于对全民健身的考虑,公园管理委员会也应摒弃掉传统的管理经营方式,积极提供健身娱乐的场所给人们,特别要为学生们提供氛围好的学习环境,满足现代社会实际发展需求。
学校应注重开展定向运动培训班与学习班,安排组织教育者深入到定向运动发展速度快的国家或者区域中进行学习与交流,对教育者的教学予以充实,掌握了解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教育者教学过程中,应广泛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全面总结,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一对一训练。比如,2002年,广东东莞利用暑期开展了定向运动培训班和辅导班,并聘请一些资深人士开展专题讲座,吸引了多数体育教育者与体育管理者的眼球,都纷纷参与。
定向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其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实施定向运动课的学校通常按自我理解安排组织上课,缺乏科学系统性,没有相关的理论支持。此外,用于定向运动教学的指南针、地图绘制仪、计时器等各类器材都从国外购进,本国目前还没有生产这些器材的厂家,极大的制约了定向运动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相关器材的研制与开发,保证定向运动持续稳定运行。
要想使定向运动正常开展,就必须有好的场地。该项运动在自然地形、地貌、地物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学校应有效利用校园开展定向运动,选择场地时可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对自然障碍与人工设施全面利用。比如,结合学校地形开展定向运动,明确活动的起点与终点,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终点的就是胜利者,引导学生对定向运动的充分认识,提高参与定向运动积极性,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可知,学校应加大推广与宣传定向运动,不断强化教学,落实相关措施,保证学生的安全,培养一批优秀的定向运动师资队伍。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定向运动,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够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体魄,对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何晓知.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2]韦画世,况鼎.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调查与分析[J].贵州教育,2011(14).
[3]崔立坤.浅谈定向运动走进体育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2).
[4]盖兴波.初中体育教学中设定向运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能[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5]任雪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开设定向运动的分析[J].教师,2010(8).
[6]夏小梅.初中体育课程开设定向运动的可行性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1(6).
[7]胡建平.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程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5):21-23.
[8]韩军梅,胡本东.定向运动作为高校公共体育必修课的可行性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4(3):111-112.
[9]钟大鹏,洪元舟.论定向越野运动及其形式和特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94-96.
[10]朱建清,张浩年.关于在浙江省学校中推广与普及定向运动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1(5):27-2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