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东,董京俊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复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孙晓东,董京俊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1.1 复式教学的内涵
复式教学是相对于单式教学组织而言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对于它的定义大同小异,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顾明远的定义:复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同一教室、同一课时内用不同的教材,分别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复式教学是相对于单式教学而存在的,是与班级授课制平行称谓的教学组织形式。
1.2 复式教学的发展历史
复式教育起源于德国,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德国开始逐渐重视教育的发展。之前的教育都是针对富人阶层进行的,教育是少数人的权利。而为了加强对普通人的教育,设立了国民学校,也称为单极学校。这样的学校只有一个老师、一个教师,学生最多是80人左右,这样的学校是按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进行分组,然后进行相同科目或是不同科目的教学。随着这种教育方式的不断发展,到了1882年,单极学校已经占到德国全部小学的61%。随后,这种单极学校开始被世界上其他国家借鉴与模仿,其中日本通过模仿借鉴,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探索,使其儿童升学率提高到了98.14%,可谓成效显著。于是更多的国家开始关注研究复式教学,并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统而观之,复式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于兼容并蓄中实现因材施教。
单极学校引进我国是在清朝末年,1904年我国建立了第一所单极学校,但这时的单级学校很少,没有形成规模。1909年,江苏教育总会派3人去日本学习单极教学,回来后创建了复式教师培训班。民国时期,为了发展教育,各地新建了很多复式学校,复式教学进入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义务教育和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复式教育进入了空前发展时期。
2.1 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
在复式教学中,教师要完成多个教学任务,这样,针对每个班级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是有针对性的。例如,在体育的复式教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可能学的是篮球的基本技战术,而低年级的学生学的可能是运球、传球的简单的技术。这样,体育教师在制订课的教学目标是必须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课程目标确定各自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
2.2 课堂结构的多头性
在复式教学中,学生的年龄不同、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这样,就使课堂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新课改的过程中,要求体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高年级的同学发挥榜样的作用,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这样,就能取得双赢的结果。高年级的学生发展了自己的能力,锻炼了自己;低年级的同学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体育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3 教学任务具有层次性
在复式课堂中,由于学生的层次不一,所以,教师的教学必须要有层次性。例如,在排球的发球教学中,有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将球发过去,而低年级的学生却不能发过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分层次地进行备课,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分层次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不同的学生掌握各自的学习内容。
2.4 “动”“静”搭配的统一性
传统的复式教学都是教师先给一个班的学生讲解,另一个班自学或预习,过一会两个班交换,这样就产生了干扰,使教学效率下降。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如果两个班的同学都学羽毛球,那体育教师在教高年级的同学时,低年级的同学也可以一起听,一起学,因为他们在打球的过程中也会用到这一项技术,而当体育教师在教低年级的学生时,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听,当作是巩固复习,然后大家分别练习自己的技术,这样,就能使课堂“同动同静”,既节约了时间,加强了体育课的密度,又能使同学们彼此学习,互不干扰。
2.5 教学过程具有灵活性
复式教学因其特有的属性,可以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模式,例如,可以先让高年级的同学复习一下上节课学的太极拳,然后先教低年级学生三路长拳。由于中小学体育教师有限,特别是农村地区,因此,这样的复式教学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节约时间,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6 教学路线具有交替性
单式班教学都是用讲、练、答练的方式进行的,而复式教学的线路却与它不同,在二级复式教学中,学生有一半的时间用来自己练习和与同学交流,而在多级复式教学中,学生自己的时间就更多,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时间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7 教学环境具有复杂性
复式班级中,不同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特别是当体育教师在给高年级同学讲解时,低年级的学生会不自觉地去看,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也是复式教学的一个缺点。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教学小助手,帮助自己管理课堂,指导教学,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也有利于课堂的秩序。
3.1 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复式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对不同的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授课,这样,就要求学生学会自习,要求体育教师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沈光第也列举了复式教学几方面的优点:个性教育的适合,自动能力的发展,分工合作的精神的培养。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虽然体育教师的直接教学时间减少了,但是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增多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等学生离开学校时,他们也能自己学习,有利于终身教育的养成和发展。
3.2 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复式教学中,特别是体育教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主动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教学能力,而低年级的学生把高年级的学生作为自己的榜样,有了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体育课中相互帮助,有利于合作能力的养成。
3.3 有助于“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有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扣球,而有的学生却连球都打不到,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复式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和层次进行教学。在复式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根据每个班的学生的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获得发展。
3.4 增强教师的素质
在复式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中,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教学任务,这样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科学的管理方法。因此,体育教师要把每个年级的体育教材把握清楚,做到融会贯通,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把课堂教学做好。
4.1 重视教案的编写
在复式教学中,虽然每个年级的学生数量少,但是体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却必须认真按照课标的要求进行,特别是体育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必须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水平进行编写,并且每年的教案要重新编写,不能应用去年的教案。因此,体育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化繁为简,把多个教案编为一个教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体育教师的负担;按照教学目标设计流程图,增强体育教学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教案的编写要精简,只注明主要部分,如教学方法和模式,给体育教师以发展的空间。
4.2 创建多功能小黑板
在复式教学中,由于电器化设备的缺少以及体育教学场地的特殊性,教师创建了多功能小黑板。在体育课之前,体育教师把要上课的内容提前写在小黑板上,上课时便可以应用,减少了书写的时间,为课堂提供更多的时间,并且这个黑板可以两面都用,并且可重复应用,值得推广借鉴。
4.3 培养“小助手”
由于复式课堂的复杂性,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环境特别复杂,一位体育教师很难掌控整个课堂,特别是当体育教师在教授一个班级时,另外一个班级的同学很可能出现意外情况,影响了体育教学。因此,体育教师要培养自己的小助手,这个小助手可以是班长,也可以是体育委员,或者任何有能力的同学,体育教师通过提前教授或者教育,把小助手的能力提高。当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小助手就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掌控课堂的秩序,这样,就能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使体育课堂更有效率、更加安全。
G807.0
A
1674-151X(2014)04-076-02
2014-02-28
孙晓东(1988~),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