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瑞斌
(太原市尖草坪区中北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太原 030051)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开始重视身体健康,于是,健身秧歌就逐渐地发展起来。健身秧歌来自于传统的民族秧歌,是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伴随着音乐悦动的节奏,秧歌就是结合了扭动身躯和踏踏碎步,还结合了许多的器材:腰鼓、花棍、手绢、扇子等形成的大型群众性娱乐的体育活动项目。秧歌主要是包括了东北秧歌、山西秧歌、河南秧歌、高平秧歌、西北秧歌等几大流派,各个地区各有各的特色。自从1942年延安地区和陕甘宁地区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秧歌运动给秧歌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个时候,秧歌运动的代表性特征就是为了鼓舞群众的斗志以及激励群众思想。目前,许多人参加秧歌活动,一方面主要是为了要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可以达到放松身心达到娱乐的目的。由于秧歌活动的一些基本动作和运动强度都比较简单而且轻盈,于是在许多中老年人中逐渐地兴起,成为他们强身健体、舒缓身心、丰富生活的主要方式。
提及健身秧歌的起源,我们通常认为有两个观点。
第一是觉得秧歌就是农民在插秧时节,在农田里一边忙碌地耕作着,一边哼唱着自娱自乐的田里的歌曲,久而久之就发展形成了歌舞相结合的“秧歌”。在《辞海》中就有提到秧歌是汉族人民民间流行的舞蹈之一。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比较受百姓的欢迎,是由于农民作业耕作而形成的。由于在不同的地区流传,形成了不一样的特色,有东北秧歌、华北秧歌、河南秧歌、高平秧歌、西北秧歌等。跳舞的人通常把自己打扮成各式各样的人物,他们手拿着花棍、手绢、扇子等道具,和着音乐跳舞。在表演的方式上,中间是插入小场,首尾都属于大场。小场就是少数的人一起去表演的舞蹈或者小戏曲,其中有简单而不失有趣的故事情节;而大场就是大型的集体舞蹈。在1942年,延安地区和陕甘宁地区新兴的“新秧歌运动”中,农民们用他们的智慧形成了许多独具匠心、富含革命内容、质朴的新型秧歌。当地的百姓叫它们“翻身秧歌”。一些地方还把花舞、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等也称之为“秧歌”。通常就把所有田里劳作时唱的歌归为秧歌。比如薅草歌这一系列的。因为一般都有个带头唱歌的,有号子的意味,因此很多也称作“秧号子”,在江西、浙江地区也称作“田歌”。清朝诗人李调元在他的《南越笔记》中曾提到:“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径田插秧。一者挝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竟作,弥日不绝,是曰秧歌[1]。”
第二主要是在出土古文物的鉴定中发现我国北方的秧歌至今为止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不止如此,还发现了记录古代人民跳秧歌舞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祭祀二十四星宿的,因此很多人就觉得秧歌是来自于古代的祭祀舞蹈。民间对于秧歌的传说众说纷纭,其一就是当忽必烈在位期间,把百姓分组,每组50人,并且每组派一名官兵看管,官兵为了娱乐,命令百姓集体唱歌跳舞,之后就以其特殊的舞蹈方式流传下来了。东北秧歌以前是属于演唱秧歌,随着不断的变化和发展,成为满汉最流行的民间舞蹈。到了清朝,人口逐渐由关内转至关东地区,迁移的百姓将关内的戏曲以及歌舞也都带到关东地区,于是之后便融合了关东当地的少数民族舞蹈,形成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到了乾嘉年间,这种独特的舞蹈又融合了当地的庙会,再次形成一种更独特的东北秧歌。
这些年来,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国家体育部门特地组织了著名舞蹈专家和教授共同研究编排了4套健身秧歌,并且把它命名为新秧歌,即健身秧歌[3]。这种健身秧歌在传统的动作配乐器材上,加以推陈出新,以其娱乐和健身的目的得到许多百姓的喜爱。
山西省的健身秧歌文化非常流行,因为山西省传统秧歌种类多,致使山西人民在练习健身秧歌的同时也把当地的传统秧歌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特有的健身秧歌文化。山西省健身秧歌活动的组织每年都有很多的竞技比赛,不仅让健身秧歌丰富了传统秧歌以舞为主的形态,还结合山西的地域文化特征,加上健身秧歌本身的娱乐、健身功能,让越来越多的广大群众参与了进来。参与的群众增多之后,潜意识的使山西省健身秧歌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同时为山西省健身秧歌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山西秧歌的受众定位明确,通过表演传达的信息也贴近生活,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且形式欢快,在表现健身主题的同时也满足了当地百姓对精神娱乐的诉求。山西省健身秧歌为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娱乐提供了一种表达方式,并在这一过程的功能和自娱,不但能达到精神上的愉悦,还可以锻炼身体,可以作为一种休闲、运动、健身为年轻人和老年人推广,有助于拓展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其次,广征博采、融会变通的实践,一方面可以借鉴使它充实、丰富自身,杜绝了凝固僵化;另一方面保持了健身秧歌自身特色的稳定因素,为民间传统体育健身锻炼注入新时代的气息,更好地为当代人服务。同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健身秧歌健康发展下去,世世代代繁衍不息。但是,我们会发现健身秧歌运动在现代年轻人心中并没有得到偏爱。我们要注意到这一问题,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措施,注入新元素,进行创新,进行完善,尽快拯救这一局面,否则后果就是健身秧歌运动失去群众基础,失去广大忠实粉丝,被新的事物取而代之,从此被人们遗忘,这是十分糟糕的。
健身秧歌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种,而民族传统体育学是我国体育学一级学科下二级科目,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依靠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使得其发展迅猛。在当前科学发展观的建设下,我们发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将得到更多的重视,其研究的方法也将逐渐增多而且比较科学客观。可见,健身秧歌也会达到另一新的高度。
健身秧歌逐渐走上规范化舞台。国家体育部门特地组织了著名舞蹈专家和教授到民间考察调研,汲取了各地传统秧歌的优秀资源,并且在2000年7月成立了“健身秧歌”这个运动项目,成功编制了第一套健身秧歌,并且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竞赛规则与制度。在2003年又修改了《2003年版健身秧歌竞赛规则(试行)》[3]。这套秧歌相比以前那些传统的秧歌来说更加的健康科学而且更优美,与我们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要满足大众锻炼身体,具有许多价值。在此之后他们又创造了第二套健身秧歌,这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青年人的健康需求。除此之外,许多地方也都创造了具有自己地区特点的不一样的健身秧歌。这一系列的举动更加带动了健身秧歌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比赛可以推动运动项目的发展,也可以促进运动的标准化、大众化。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开始举办健身秧歌的比赛,而且也有可能成为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还有专属的健身秧歌大赛。目前,健身秧歌正在努力往第100个体育项目进发,这样也好带动健身秧歌的发展。
学校作为一个神圣地,培养了许多人才。当然学生是祖国重点关注的对象,因此他们的身体健康不容忽视。健身秧歌又是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它的开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寓运动于娱乐,因此许多学校逐渐地开办起来。目前,上海浦东新区等地区已经试行推行健身秧歌,并起到不错的反响,这对于健身秧歌的发展未尝不是一场契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逐渐关注自身身体素质。而健身秧歌又正是以健身为基础,因此它才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假如没有这些群众的关注,健身秧歌就无法发展下去。它不仅有健身功能还有娱乐性,群众才会一直喜欢下去。对于传统秧歌,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健身秧歌,但它也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因为只有以群众为基础的创新,才会一直被群众喜爱,才得以发展。所谓的创新,其实不仅要简单易学,还要达到健身和娱乐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健身秧歌在我国发展迅速,逐渐走向规范化,随着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一套套适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舞曲。近几年来,它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功,现在它是一项拥有许多功能的现代体育活动项目,比如健身、娱乐、竞技等功能,适合这个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我们要不断坚持,尽自己的努力推动健身秧歌的发展。
[1]邵月.论健身秧歌的产生、发展及健身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1485-1487.
[2]郭婷婷.广场舞的健身价值及趋势发展探微[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5):161-162.
[3]李玲.健身秧歌——构建和谐城市社区的纽带[J].中国校外教育,2009(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