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能力—体能”融合与协调发展的体育课堂教学

2014-12-05 19:19曹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3250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传接球技能动作

曹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325000)

“技术—能力—体能”融合与协调发展的体育课堂教学

曹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325000)

运动能力是人参加体育活动所具备的能力,是人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表现。运动能力是一种有关运动的综合素质,属于个人的个性心理范畴,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学生不但要掌握运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运动技术,使之“学以致用”,体现出自身所特有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等能力,运动能力只有在实际演练的真实情景中得到运作才能得以体现与发挥。

3.体能

运动技术的传习活动有助于强化体能或增强体质,为此体能的提高不是简单枯燥的重复练习,而是应该在运动技术的学练与运用过程中不经意地得到强化。体能的提高如果只是简单操作的量与强度的叠加,那结果就是现在所看到的不断涌现的“体育盲”,体能的提高也无法检验,也无从预期。

二、“‘技术-能力-体能’融合与协调发展”的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建议

1.技术重在操练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一个动作的掌握需要学习者自身的肌肉感受,这种感受不是可以用语言和观察能得到的,而是必须由学习者在反复不断的操练过程中肌肉受到不断刺激、不断感受中得到的,这是一种默会性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此操练是掌握技术,提高技能的最有效手段。操练具有二层含义,一是指身体某一关节或某一肌肉的操作,二是指一定的练习,顾名思义操练就是身体的动作练习。但操练不是简单枯燥的重复练习,而是需要有内涵、有变化、有层次、有梯度、有挑战的练习,这样的学习学生才不会感觉枯燥,感觉单调、感觉乏味,才会有运动的快乐,有快乐才有内在的需要,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

体育课是以运动技术这一类操作性知识为基本的传习内容,运动技术这种知识不是听听看看说说想想即可掌握的,而是必须历经反复的本体感受及亲身操练才能掌握,操练就是人体的肢体活动,所以反复操练既是动作发展从泛化、分化到自动化的必须过程,也是获得本体感受的过程,更是身体锻炼的过程,也就是强化学生体能的过程。运动技术传习的方法与认识性知识传习的传统方法有本质的区别,以耳熟能详的讲解法、示范法、直观法、重复法等常用的方法,在体育课上就不太适用了,适合体育课的最佳方法就是操练,就是把文本性知识(动作要领)转化为技术学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操练既掌握技术,又提高体能。如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肩肘倒立》的课中,执教教师首先设计了2人搭高房子—2人搭矮房子—单人搭独立小楼的3个环节,通过3个游戏活动学生学会了翻臀举腿的动作,发展了在非正常体位下控制身体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了无支撑肩肘倒立—2人互助无支撑肩肘倒立—2人互助肩肘倒立的练习,当学生完成了练习后,肩肘倒立的雏形已经出现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无须过多地讲解动作要领,只是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给予引领与点拨,学生通过操练明白了动作的原理,有了本体的肌肉感受,从而掌握了动作的技术。

2.能力重在应用

“能力与技能唯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发展”(裴斯泰洛齐《天鹅之歌》),发展运动能力与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学习的结果在于“明白”,而“明白”的考验在于应用,为了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及提高技能必须积极创设真实的练习情境,让所学的技术结合已学过的动作技术,进行有趣味的组合练习,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活动经历与体验。在开始阶段会出现所学的技术不熟练、不成熟、不稳固,但在真实情境中逐步掌握的技术,体现的技能与运动能力才是牢不可破,得心应手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素质及心理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在运动能力的发展过程中,不必过于纠结动作技术的完整性,对技术的掌握,技能的应用,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差异,只要有耐心,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在活学活用的过程中逐步巩固技术,获得良好的活动经历与活动体验,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

3.体能重在无痕

创造性地设计“糖衣药丸”式的运动,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与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喜欢、开心、有趣、新奇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展基本活动能力、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学生体能是新时代体育教学的特征。我们要突出把一切身体素质的练习都渗透在动作技术的学练过程之中,结合所学的技术进行相对应的身体练习,不仅要动作与动作进行串联,还要把动作与身体素质的练习进行串联,让体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江干区陈佳佳老师的《肩肘倒立》一课,通过左右摆臀、模仿骑单车、仰卧举腿用腿部做石头剪子布游戏,学生在后仰举腿基础上,又进行了两人一组腿部搭建高楼—搭建矮楼,执教教师通过对后倒举腿动作进行分解,逐步提高难度,以此发展学生柔韧、协调、腰腹力量等身体素质,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在非正常体位下控制肢体的感觉及空间感知能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是融合在技术的学练之中,都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都是在充满乐趣的练习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对体能不必刻意追求,但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及有高昂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技术学练之中,这样体能必定会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毅力必定也会得到提高。

三、“‘技术-能力-体能’融合与协调发展”的体育课堂教学的关键技术

1.整合

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系统更大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单一技术是课的基础,立足基础进行整合,与战术进行整合、与素质进行整合,使练习从单一变为综合,从枯燥变为有味,从个体变为团体。如南湖区《胸前传接球》课中,执教教师把运球与传接球、听信号与传接球、前后左右移动与传接球、交叉跑位与传接球等进行了整合,把技术、灵敏反应移动的素质、观察判断决策的能力融合在一起。这样的组织丰富了学习的形式,使学习增添了神秘感与不确定性,迫使学生必须在练习过程中运用所掌握的技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2.辐射

整合是外显的,辐射就是内隐的。辐射就是需要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一个练习或活动中挖掘一切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如《肩肘倒立》一课中的搭房子游戏,不仅是学习翻臀举腿的动作,同时也在发展学生的腰腹力量与控制身体的能力;《胸前传接球》一课中的比稳比多,不仅是掌握传接球的技术,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相互照顾、相互体贴,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意识。改变一个练习方法的某一环节,带来的效果就会发生改变,要从单一学习、掌握技术的角度转化,在学习掌握技术的同时,发展运动技能,发展智力、发展身体、发展社交、培养社会情感,使练习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组织

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系统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组织活动时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基于这些需求,以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为基础来设计活动。如教学内容(水平、学年、学期、单元)的组织与编排、课的各个环节的组织、练习与练习的组织等。如本次活动中,教师把肩肘倒立与前滚翻、运球与传接球等内容组织在一起,在新动作技术学习过程中结合原有技术进行练习,既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又巩固了原有的技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组织不仅要注意教材、身体素质等发展的纵向关系,还要注意横向关系的关联,如实心球与篮球头上传接球、跪跳起与立定跳远等技术相似的动作。再者要注意学生在获得技术、掌握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确认那些活动对他们来说是有趣和有意义的,并且使他们能熟练地进行这些活动,掌握活动的方法,使这些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与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马卫平.六问“目标引领内容”[J].中国学校体育,2014,02.

[2]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曹强,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导师,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讲师团成员。先后荣获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教研员、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方法》国家级先进工作者,全国最受群众喜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嘉兴市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参与了《浙江省学科教学规范》、《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教科书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投影片》的编制工作。先后有30多篇论文在《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刊物发表。

猜你喜欢
传接球技能动作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劳动技能up up!
动作描写要具体
拼技能,享丰收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画唇技能轻松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