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穆家庆访谈录
本刊记者
人物简介:穆家庆,1986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由体育教师做起,现任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广西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教28年,其中8年在大学,19年在中学,1年在中职校。在15年的校长生涯中,先后担任三所学校校长,坚持引领学校特色高位多元发展,倡导“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让每位孩子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树立“三比(健康比学业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能力比分数更重要)”的学生培养观。在教学上,穆家庆的教学寓教于趣、寓导于行、寓练于思、寓教于情,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富有感染力的、朴实自然的情境中积极参与、感受乐趣、积极思维、主动锻炼、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做到身心并育。确立了“健体、益智、修身”的体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形成了“引趣激情,情振趣生”的体育教学风格,在业内羸得了极好的声誉,受到了师生的好评。2003年~2005年,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研究》(子课题)被评为全国一等奖。2004年9月代表中国学校体育专家组赴日本参加中日学校体育研讨会,进行体育学术交流。2009年3月在北京参加中美高中特色办学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近年来,穆家庆相继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校长和广西名校长培养对象等多项殊荣。
中国学校体育:您认为作为体育教师出身成长为校长,和其他学科相比,有哪些优势?您的成长经历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穆家庆:目前在我国,体育教师出身而大有作为的人并非凤毛麟角。其实就校长这个岗位而言,我觉得不应该去追问他本科学的是什么专业,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发现一个管理型人才所储备的知识,大约只有30%是从学校里学到的,70%以上则是在工作实践中学习积累的。作为一名中学校长,他所要具备的教育管理能力、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及管理方法等,很多都是在工作实践中摸索、思考、实践才逐渐形成的。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英雄不问出处”。其实,无论是从体育教师成长为校长,还是从语文教师成长为校长,我觉得都需要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事业来追求,需要全心全意付出的精神和勇气。作为体育人,其实我很感谢当初就读体育专业时,导师对我的关爱和引导,他们训练我的体能,让我拥有健康的体魄;培养我遇到困难要有迎难而上、不畏艰难的斗志以及对目标持之以恒、追求到底的精神……这都让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浅。正是这种不怕困难、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让我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同时,体育专业强调的团队精神也陶冶了我的情操,开阔了我的胸襟,让我在处理工作关系、人际关系时能够避免“个人英雄主义”的狭隘,顾全大局,舍“小我”为“大家”,多了一份奉献的情怀。如果要说体育专业和其他学科相比,有哪些优势的话,我认为,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优势”了吧。因此,对于我的母校、我的专业,我总是满怀感激之情。
至于说我的成长经历中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我不敢妄言,但我想,作为一个学校的高层管理者,有几点体会还是可以和大家分享的。第一,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心态。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把教育作为我人生为之奉献的事业,苦在其中,乐在其中;第二,有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我能根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及时确定、完成自己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进步;第三,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不仅帮助我适应新的岗位,胜任新的挑战,与时俱进地发展,还能促使我面对新困难、新问题不为难、不退缩,在学习中提升思想境界,在思考与实践后有队员加入国家青少年足球队(如黄浩轩),冼海超、丁全诚也已加入上海东亚足球俱乐部;学校先后培养了13名国家一级运动员,154名国家二级运动员。竞技体育如今已成为北海九中一张亮丽的名片。2004年,获广西体育传统学校比赛总分第二名;2009年,获南宁国际马拉松赛男子第二名;2010年,该校足球队获“粤、港、台、桂、澳”足球邀请赛第一名;2010~2013年四年蝉联广西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并代表北海市参加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获得冠军。
历经十余年的风雨,北海九中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坎坷之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先后三次长篇报道了北海九中体育艺术特色办学成效,并将其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曾先后到该校进行实地采访,了解其体育特色办学情况。
“培养一个特长生,帮助一个家庭;办好一所特色学校,造福一方百姓”。展望发展前景,北海九中信心倍增,学校将力创北海教育另一个示范点——广西一流体育艺术特色学校。
注:本文部分图片及文字内容由北海九中提供。中探索教育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这三点另我受益匪浅,我想对青年教师应该也是有帮助的。
中国学校体育:您是怎样认识体育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德育、智育等相比体育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穆家庆: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是基础,是根基。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成长。正如古人所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无体则无德智也”。强调的就是体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毛泽东主席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说明党和国家历来主张“三育并重”,任何一方不可偏废,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三育并重”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既包含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对教育培养人的素质的普遍要求,又贯穿着有一定社会制度的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某些特殊要求。在我国经济体制进行了重大变革,社会生活等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的今天,如何教育青少年学生、培养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无疑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明确的一个重大问题。但在德、智、体三方面,我们强调德育的主导地位和决定作用,并不是说德育可以替代智育和体育,也不能用时间和比例来衡量它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智育、体育是为德育服务的;德育是依托智育、体育来实现目的的。智力再好,身体再壮,若道德品质不好,智、体便失去了意义;反过来,道德品质再高,但智力、身体很差,德便失去了依托。一位西方教育家说得好:“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也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其次,“三育并重”体现的是一种“渗透”与“被渗透”的关系,因为在学校里,德育除了一定量的课堂教学外,更多的是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渗透到学校工作各个方面,如体育课可结合意志教育、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最后,它们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德育工作使师生教与学的目的明确、杂念减少、情绪稳定,可促进智、体教育。因此,我认为,在学校教育中,“三育并重”体现的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
中国学校体育:您现在担任中职学校的校长,在您看来,目前中职学校的学校体育现状如何?
穆家庆: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与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职业技术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体育教育对提高他们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因此,体育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新时期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但是,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就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来说,最近我校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尽管大多数学生表示每周能够保证1~3次的课外活动,但是持续时间并不长;男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较多,每次30~45分钟的人数约达38.24%;每次45~60分钟的人数约达36.27%;60分钟以上的则仅为11.76%。女生的这些指标较差,每次30~45分钟的人数约达22.68%;每次45~60分钟的人数约达21.65%;60分钟以上的仅为4.90%。这与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中对学生体育活动强度的要求相差甚远。为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不能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锻炼身体的体育教学模式上,应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中职体育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中国学校体育:你校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学生的成长和就业有哪些积极的推进作用?
穆家庆:近年来,我校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体能训练、终身锻炼和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相结合作为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广泛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优化体育课教学,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保证每天进行一小时课外体育锻炼。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将体育教育改革落在实处,全方位促进学生朝着快乐型、健康型、多元型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几年我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98%以上,就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的满意度、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德育渗透。在体育教育中,我们要求教师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将“体育”与“育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他们将来升学和就业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和人文理念,提高学生升学和就业的综合竞争力,真正体现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二是打造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需要一支优秀的体育师资队伍。这几年,我校以实施“青蓝工程”为依托,以“历练师品、提高师艺、提升师德”为宗旨,引领青年教师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专业的师资雄厚,体育教师共17名。其中体育组组长高级讲师马升界老师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百米冠军劳义(我校学生)的启蒙教练;高级讲师罗虹冰老师是广西中职名师培养对象,在形体训练等课程具有独特风格,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充分肯定。在实施“青蓝工程”过程中,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每个学期我们由有经验的高级讲师“一对一”地指导青年教师,通过听课、评课、观摩课、实验课题、教学论文、教案设计、教学案例等一系列活动,为年轻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初步构建了一支体育教育专业型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我校体育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探索体育教育与中职校学生职业特点相契合的教学模式。为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积极采纳学生对于体能训练内容的意见,设置一些趣味性强的训练内容,配合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们主要根据中职校学生今后从事工作的职业特点,将体能训练分为静态坐姿类(如会计、文秘等)、静态站姿类(如营业员、乘务员等)、流动变姿类(如导游、销售员等)、工场操作姿态类(如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等)、特殊岗位姿态类(如保安、井下作业等)五类,教师在课程的设置上,针对具体的职业特点,设置相应的训练内容。由于我们强调了具体的训练项目与学生今后从事职业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锻炼、重视体能训练的思想意识,因此我校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中国学校体育:当前社会上对体育教师有一些偏见,如前段时间媒体上出现了“数学是体育教师教的吧”、“语文是体育教师教的吧”等偏见说法,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穆家庆:类似这种说法,我也有所听闻,应该说这些都属于不负责任的说辞。我们不排除在体育教师当中、在体育运动员当中,确有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但绝不是全部,更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社会上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大概是与大家对体育这门学科领域知之甚少有一定关系。其实,体育包含的领域很广,许多运动项目都离不开数理逻辑思维。如射击,射击队在选拔选手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他们的速算能力,奥运冠军张山就是由于速算能力很强才被选拔入队的;又如体操王子李宁,现在是成功的商人;著名演员李连杰也是练武术出身的,你看他们现在的成就,你能说他们只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吗?当然不能,术业有专攻,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体育教师能像一个数学家那样解题,同样,你也不可能要求一个数学家能像武术运动员一样去表演武术。所以,希望大家再谈到体育教师的时候,不要以偏概全,应该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是金子总会发光,有理想、有追求,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奥运精神,一定有助于我们成就辉煌。
中国学校体育:作为体育教师出身的校长,请您给体育教师针对其个人职业的发展和规划提出您的几点建议。
穆家庆:作为过来人,我想用三句诗文与大家共勉:第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敬岗爱业,确定的理想目标一定要无怨无悔地去努力实现。目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教师的职业压力大,很多教师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天天如此,年年如此,职业倦怠感逐渐滋生,越来越没有工作的热情。其实,人生有两种职业心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另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作为教师来说,我觉得应该要有后一种职业心态。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敬岗爱业,在内心告诉自己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用教育这种职业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到乐业;才会从追求功利价值到追求社会价值,进而追求人生价值;著名的教育专家李镇西深有体会地说:“我的教育不为领导,不为职称,不为荣誉,只为这我的乐趣本身”。正是这种良好的职业心态成就了他辉煌的教育生涯。第二句:“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作风历来被人称道,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没有这一点,你注定不会把工作做实、做好,而教育工作又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敷衍的,因此,“脚踏实地”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席”的。但仅此而已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仰望星空”,在“仰望”中,确定更高、更远的发展目标。青年教师要善于审视自己的职业理想,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当然,我这样说并非要求所有的体育教师都要成长为校长或者学校的管理者,而是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比如,你可以从一名年轻教师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进而成为市级、省级的名师,再到国家级的名师。对于这一点,我想强调的是,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然后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一定会成就了自己。第三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青年教师来说,“见贤思齐”固然重要,但关键的是能做到“闻过则喜”,进而步入“他山之石攻玉”的境界,而真正有助于自己改正缺点和错误的,莫过于学习和反思。学习使人进步,反思则促人奋进。教师的使命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而且要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和良好的习惯,并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坚强的意志。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学习来吸纳、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实现专业素养的提高。同时,还要勤于反思。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足见教育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作用。当然,教育反思可以是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理念的反思,也可以是教学管理的反思。通过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臻完美,逐步完成成长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升华。
我相信,每个青年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因为我们都怀揣着多彩的梦想,行走在中国教育改革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