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开设档案公选课的再审思

2014-12-05 04:18重庆文理学院档案馆马雁
办公室业务 2014年3期

文/重庆文理学院档案馆 马雁

对高校开设档案公选课的再审思

文/重庆文理学院档案馆 马雁

在高校开设档案公选课存在着内容单一,学生选课积极性不高;缺乏激励机制,档案人员开设积极性受挫;档案氛围营造不浓,领导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和原因,并以此提出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一级学科平台建构包含档案管理在内的图书情报管理公选课,以专题为主,编写实用性教案和讲义,改革考核环节,改变以课堂和试卷进行考核的方式等建议和措施。

高校;档案;公选课

一、高校开设档案公选课的搁浅原因

随着学分制的不断深入,公选课在各高校开展的如火如荼,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8年8月,教育部、国家档案局颁发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53条明确提出:“有条件的高校要开设档案公选课”。现已事过多年,据笔者了解在高校开设档案公选课的为数并不多。即使已经开设的高校也是举步维艰,勉强维持,效果并不理想。笔者所在学校也多次与相关部门、院系协调沟通,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但都因种种原因而搁浅。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档案公选课内容单一,学生选课积极性不高

与档案同属一级学科的图书馆开设的文献检索公选课,在80年代最为火爆,但如今也每况日下,不受学生青睐了。笔者所在学校图书馆从2002年为全校所有的本科专业开设“文献检索”课,2005年开设为公选课,有36学时,2个学分。刚开始时每学期有300多人选课,但最近几年选课的人越来越少,2011年后就因人数不足没有开班了。据了解,学生选课少的最大原因则是内容单一,目前学生习惯用百度、狗狗等收索工具,认为基本能满足外部资料信息的查阅功能,觉得没有必要专门费时费力来选修课程,还不如将时间和精力用在更实际更实用的课程上。同样,档案学更是如此,笔者在大学生档案知识问卷调查中,提出了“如果开设档案公选课,你是否准备选修”这一选项,在100份的调查问卷中,只有5人表示要选。档案公选课因为内容单一,学生认为对学业提升不大,而成为众多放弃不选的主要原因。

(二)缺乏激励机制,档案人员开设积极性受挫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量大,管理人员整天忙于事务,由于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对开设课程的老师在档案工作量的核算、课时费的计算等方面缺乏吸引力。虽然公选课开设门槛并不高,但真正要上讲台、在讲台上立足,不费一番功夫肯定是不行的。要编写教案、讲义,了解学生的档案知识需求,日常工作又忙,学校、档案馆也没有硬性的指标任务要求,对自己的考评、考核、职称评聘意义不大,影响了档案工作者申请开设公选课的积极性。只是个别同志凭着对档案工作的热爱、对学生关爱的个人情结而开设,没有形成教学团队。另外,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在档案理论知识和理论框架把握上还比较欠缺,所谓档案专业科班出身的较少,很多虽然从事档案工作多年,但在档案理论研究方面还涉入不深,对档案知识体系的架构能力还很薄弱,虽然在档案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掌握了不少案例,但要开发利用,形成讲义还有待档案工作者费力淘神、潜心专研才行。这都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做保障,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制,严重地阻碍了档案人员开设公选课的积极性。

(三)档案氛围营造不浓,领导支持力度不够

毋庸置疑,档案工作处于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末端,不可能成为各级领导和机构的关注热点和关注焦点。档案工作者自身在档案宣传、档案氛围营造等方面也不是很作为,安以现状,固守陈规。因此,档案意识教育还没有引起高校各层面的重视。无论在领导层面,还是教师层面、学生层面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普遍认为开设公选课意义不大,特别是在现有的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更是不可能在经费、人员等方面提供保障。笔者也就开设档案公选课征求了相关领导,领导们大都表示这是件好事,要支持,你们先试着开展学生的档案宣传教育,看看成效后再纳入公选课范畴。

二、高校开设档案公选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008年教育部、国家档案局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提出有条件的高校要开设档案公选课,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档案工作的实际,对高校档案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凝聚了几代高校档案工作者的心血,其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一)强化大学生档案意识教育的需要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档案教育是缺失的,从小学到中学教育体系中没有档案知识教育这一模块,与欧美国家重视青少年的档案宣传教育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以此造成大学生的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知识缺乏,毕业后弃档现象突出,形成了大量的弃档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格局下,档案的社会化、档案的文化认同以及档案的记忆观,特别是在公民身份认同等方面越来越受到普通民众的关注,彰显着独具的魅力。不容置疑,在大学生档案意识宣传教育方面,各高校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者也都开展了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但相比以课程式的教育来说效力还是明显不足的,通过以公选课的形式面向学生开展宣传教育,在教育的深度和教育的体系上都是其他宣传教育不能媲美的。

(二)培养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档案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档案知识的渗透,是对“理论教学、实践、素质拓展”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式的贯彻落实。按照“从出口往回找”的思路,如果在文秘、财务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中渗透专业档案知识教学,就能够让相关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就文秘档案、财务档案、基建档案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等层面胜出其他高校一筹。笔者所在学校人事部门的新进年轻人,由于没有人事档案方面的相关知识,走了不少弯路,闹了不少笑话,在认识到这点后,该同志虚心向专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请教,了解相关知识,很快成熟起来,成为人事部门的骨干。

(三)是档案工作者打破陈规,走出馆门,走进学生,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档案工作者自己经常自嘲自己是被遗忘的角落,不引世人重视。主动介入教学工作,主动为学生服务,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在教学中促进工作,在工作中为教学积累素材。档案人员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忙于业务工作而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再学习和进一步研究、提炼,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思考较为欠缺。通过教案,教材的编写,完全可以进一步提高档案人员的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推动工作,实现双赢。

三、高校开设档案公选课的措施

在高校开设档案公选课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其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既然教育部、国家档案馆提出了有条件的高校要开设档案公选课。笔者认为,虽然开设条件不是很成熟,但也应因地制宜,让学生接受系统的档案知识学习,弥补长期以来档案教育缺失的遗憾,使档案宣传教育在大学中普及,并入脑入心。

(一)循序渐进,利用好时机,注意点面结合

可与相关专业的院系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模块中,设置档案管理模块,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可以设置人事档案管理基础,在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工程基建档案管理知识、在财务管理专业设置财会档案管理、在法学专业开设司法档案管理等课程。强化其专业档案管理知识结构培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如果条件不成熟,也可以先依附于专业基础课,作为其教学实验实训环节的一项内容。这时,档案馆的老师就作为指导辅助性的开展教学工作。在这方面,笔者所在档案馆就承担了文秘专业学生的档案实训课的教学,效果还比较明显,深受学生和老师的好评。

(二)以一级学科平台建构包含档案管理在内的图书情报管理公选课,为大学生提供容量更大、效用更实际的课程,使这一相关公选课成为学生更有用的公选课程

与档案同属同一学科的图书馆,在开设公选课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形成了稳定的教学团队,有丰富的师资力量。但由于内容的单一,学生选课积极性不高。完全可以将图书馆和档案馆的两股力量整合,联合组成教学团队,在全校开设“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公选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当然,虽然图书情报与档案学同属同一学科,但毕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整合教学内容方面,特别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在教学内容方面如何取舍、侧重以及嵌入式教学模式等方面的都应该是必须解决问题。

(三)以专题为主,编写实用性教案和讲义

因为是选修课,不能直接用专业类的档案管理教材,在自编、自导教案、讲义上一定要下功夫,要融理论、实践为一体,要浓缩内容,在广泛性、趣味性、知识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收集的案例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增强课程的实用性。这些教案与讲义也可作为宣传手册向全校学生发放,进一步扩大教育的宣传面。

(四)改革考核环节,改变以课堂和试卷进行考核的方式,以实做、调研、讨论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所替代

档案学作为一门重实践操作的应用性学科,在考核环节,则应该重点考核学生的档案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档案信息收集、处理、研究的能力。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班组联合、个人等不同层次的考核。如在每个同学提交档案学习心得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同学们开展历史档案收集、整理、采访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调查报告来确认学生的学分,而不是单一的试卷、课堂形式的考核方法。

(此文为重庆文理学院2013年度院校研究项目《基于一级学科平台开设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公选课的实证研究》成果,作者马雁为重庆文理学院档案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