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敏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201199)
“趣味课堂”孕育“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冯敏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201199)
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积极有效营造“趣味课堂”,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打基础,始终是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中的“趣味课堂”是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为目的,在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方法手段,将趣味性、竞争性、创造性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激发和维持学生学练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练的积极性,以激趣促进健身,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体育课堂。
为什么要在体育教学中营造“趣味课堂”,笔者以为主要是由以下三点决定的:
1.学段特点。小学阶段的体育学科学段目标和教材内容注重体验性、基础性。教材内容都以基本活动为主,游戏性强、趣味性、娱乐性浓。整个小学阶段注重让学生通过尝试、体验各种基础性的体育活动来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2.年龄特征。第一,小学生处在游戏的年龄阶段,喜欢游戏是他们的天性,体育游戏是他们进行健身活动的基本形式;第二,从兴趣的层次来看,兴趣有“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小学生的兴趣处于“有趣”阶段或处于从“有趣”向“乐趣”过渡的阶段;第三,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需要不断用有趣的事物来刺激,从而激发、维持学习兴趣。
3.学习心理。从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当人们对某件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将会为之神往,并在参与的过程中,相应的产生满意、振奋等积极的情绪。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
任何课堂教学的实施都是从教学设计开始的,营造“趣味课堂”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只有“高结构的设计”,才能实现“低结构的操作”。即课堂教学要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将枯燥的学练有趣化。在精心设计“趣味课堂”的同时,努力做到以下“七化”:
1.教学内容多样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菜单”,供学生能够全方位、充分地“品尝”。这些内容的特点是项目门类多,知识技能要求低,学生学练上手快、兴趣高;其次,要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如模仿青蛙、小兔、袋鼠的跳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再次,应多开发、引入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如曲棍球、网球、简易高尔夫、滑板等;最后,小学低年级(水平一)阶段不宜过早项目化,应多开展一些综合活动,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体育基本技能和广泛的体育兴趣。
2.方法手段趣味化。在日常教学中可多采用游戏、竞赛的形式。如要解决投掷垒球的出手角度的问题,可以在垒球上挂一条彩带,让学生尽情地在空中划彩虹,感知不同投掷角度与投掷远度的关系,体验投掷的乐趣;又如,通过定时比量的“蚂蚁搬家”接力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发展学生体能。使动作技术、体能练习游戏化、有趣化。
3.师生互动常态化。体育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互动的活动,教学中应积极进行师生的有效互动,教师应放下身段,努力与学生交朋友,尽可能多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如,在学生进行“戏球”、“武术动作组合”创编的过程中,教师融入学生团队,与学生一起游戏、创想;在各种接力比赛中,教师加入学生小组,和学生一起竞赛。教师参与学生活动的激趣效应大大出乎想象,远远超越教师纯语言激励的效果。
4.教学场景情境化。小学生喜欢故事,乐于扮演各种角色,沉浸于游戏,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努力通过场景布置、影像感染、语言引导,将学生带入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通过角色的扮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练,习得动作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如,在进行“单、双脚的各种跳跃”教学中,创设大森林的场景,让学生扮演各种善于跳跃的动物,激发兴趣,达成健身育人目标。
5.场地器材童趣化。场地器材是营造“趣味课堂”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引入、自制新颖鲜艳的体育器材,从刺激学生的感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进行“单、双脚的各种跳跃”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跳跃练习的兴趣,可在“圆盘垫”上设计“小脚丫”,“圆盘垫”轻巧、方便,学生可以拿它任意摆放。不同的方向就可以生成出不同的组合,使学生在学习跳跃的同时,发挥想象,任意创意,把不同方向的跳跃内容变得简单化、童趣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适宜的器材才是最好的器材,在器材的运用上要力求做到“去成人化”,如采用儿童篮球架,让学生投篮甚至扣篮,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6.教学语言形象化。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口头语言,具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都是“趣味课堂”的重要元素,也是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一个具有高低起伏的“声波”(口头语言),和一组姿态表情各异的“相片”(肢体语言),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另外,教师规范优美的示范动作,也是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名片”。如,在进行篮球投篮教学时,教师示范时的一个三分球可以立即引发学生的学练兴趣。
7.教学评价多元化。在创设“趣味课堂”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要特别倡导激励性评价和个体纵向评价。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肯定,少进行横向比较,多采用纵向比较。对一些体能差,动作技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关注,多鼓励,将他们的点滴进步放大;对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多给予展示的机会,不断强化已有的兴趣。用评价手段使体育课堂充满乐趣。
在营造“趣味课堂”时,还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激趣与健身的关系。游戏具有趣味功能,但不一定所有的游戏都有健身功能,因为它只是游戏,而体育游戏则不同,它兼有健身和趣味的功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能片面追求趣味,而应该体现体育课的健身特征,以激趣来促进健身,只有那些有趣的、有健身实效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才是理想的“趣味课堂”。
2.兴趣与意志的关系。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但体育教学绝不能枯燥无味;反之,体育课堂需要情趣意味,但绝不能缺失德育的功能。比如,耐久跑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但绝不意味着耐久跑的教学可以枯燥无味,应该努力将枯燥的教学内容有趣化,在学生参与耐久跑的过程中适时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实现“趣味课堂”的育人价值。
冯敏,男,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现任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体育教研员。上海市《体育与健身》学科小学中心组组长;上海市体育学科名师基地、德育实训基地、郊区县培训者研修班导师;人教社《体育与健康》(水平二)教材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