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特征

2014-12-04 07:28李建彬冯石献冯化飞齐晓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肥胖率年龄段河南省

李建彬,周 刚,冯石献,韩 冰,冯化飞,高 莉,常 亮,齐晓艳

1)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郑州450001 2)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研究所郑州450016

研究[1-2]显示:肥胖不仅是一种独立的慢性疾病,同时还是高血压、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各种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的病因。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流行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不仅导致了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3]。根据WHO 资料,到2015年全球15岁以上超重的人群将达到23亿人,肥胖的人群达到7 亿。在中国,近年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迅速升高,给人民的健康和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4]。掌握人群超重和肥胖现状及流行特征,可以为超重和肥胖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为了解河南省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及特征,作者对2012年河南省高血压和糖尿病流行病调查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全省15~74岁常住人口(在调查地居住6个月以上)中抽取代表性样本,第一阶段按经济因素分层抽样,把河南省159个县区按人均GDP 水平法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30个县区;第二阶段按照城市∶农村=4∶6 的比例,在30个县区中抽取24个街道办事处和36个乡镇;第三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每个街道办事处和乡镇的所有居委会和行政村进行编号,随机各抽取1个居委会(行政村),共计60个行政村(居委会);第四阶段,以户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共计18 942个居民参与该调查,依照统计学数据清理要求,经最终审核,共对18 772 名调查对象的数据进行分析。

1.2 调查方法 采用集中调查方法,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面对面询问。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高血压患病史、家族史,慢性病危险因素及卫生保健情况。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的测量。全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均测量2次,取其平均值,身高、腰围和臀围精确到0.1 cm,体重精确到0.1 kg,测量完成后有质控员抽取10%的被调查者进行复核。

1.3 判断标准 超重、肥胖的诊断标准以《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和控制指南》的分级标准:24 kg/m2≤体质指数(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

1.4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调查员、体格检查人员、血标本采集人员、实验室人员和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时,现场设置质控处和问卷审核处,严把质量关,并填写质控表格。调查问卷采用双录入,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核对和逻辑检查。

1.5 统计学处理 用EpiData 3.1 对数据进行双录入和一致性检验。应用SAS 9.1 进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城乡、职业、文化程度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检验水准α =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该次调查有效问卷共18 772 份,有效率为99.10%。其中男性居民8 421 人,女性居民10 351 人;城市居民7 588 人,农村居民11 184 人。

2.2 不同性别、年龄、地区人群超重率比较 2012年河南省15~74岁人群超重率为31.10%(5 838/18 772)。男性为31.37%,女性为30.89%,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2,P =0.473);城市为32.04%,农村为30.47%,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9,P =0.023)。城市男性超重率高于城市女性超重率,而农村男性超重率低于农村女性超重率。超重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见表1。

表1 2012年河南省不同性别、年龄、地区的人群超重率 %

2.3 不同性别、年龄、地区人群肥胖率 2012年河南省15~74岁人群肥胖率为13.99% (2 626/18 772)。男性为14.17%,女性为13.66%,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1,P =0.144);城市为15.54%,农村为12.95%,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08,P<0.001)。城市男性肥胖率高于城市女性肥胖率,而农村男性肥胖率低于农村女性肥胖率。各年龄段男女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见表2。

表2 2012年河南省不同性别、年龄、地区的人群肥胖率 %

2.4 不同职业人群超重和肥胖情况 不同职业人中离退休人员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为最高,学生最低。农民、工人、干部和医护人员的男女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农民为女性高于男性,其他为男性高于女性。见表3。

表3 2012年河南省不同职业人群的超重和肥胖情况例(%)

2.5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中,文盲的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分别为38.54%和20.01%;高中(中专)最低,分别为27.91%和10.91%。除初中学历外,其他文化程度男女间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文盲及小学学历,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男性;高中及以上学历,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性。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超重率和肥胖率先下降后升高。见表4。

表4 2012年河南省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超重和肥胖情况例(%)

3 讨论

自1980年以来,全世界肥胖人口几乎增加了1倍,不仅在发达国家患病率高,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也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2009年至2010年,美国成年肥胖率高达35.7%,不到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肥胖患者。肥胖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治疗肥胖及其相关疾病产生的医疗费用巨大,2008年美国由于超重和肥胖产生的个人直接费用,分别为266 美元和1 723 美元,总医疗费用更是高达1 139 亿美元[5]。我国成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在近十年来增长非常迅速,2002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7.6%和5.6%,到2010年迅速增长为30.6%和12.0%[6-7]。因此,掌握肥胖的流行特点和分布特征,针对性地开展肥胖的预防和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该次调查是1949年以来河南省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15~74岁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为31.10%和13.99%,远高于2002年河南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的超重率(24.0%)和肥胖率(8.8%)[8]。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导致肥胖率快速升高。调查发现,在不同人群中超重率和肥胖率存在差异,主要受性别、年龄、城乡、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男女超重率和肥胖率无差异,经分析发现各年龄段男女超重率差异不大,仅25~岁年龄段男女差异有统计学差异;而各年龄段男女肥胖率均有统计学差异,45岁以下男性高于女性,45岁以上女性高于男性,可能与年轻的女性比较注重身材,注意节食和锻炼,随年龄的增加对身材的要求下降并且从事的多为轻体力劳动和其中年后自身的内分泌代谢变化导致肥胖率快速升高有关。超重率和肥胖率都随年龄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中、高年龄段达到高峰,老年时有所下降。城乡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城市高于农村,与国内其他相关研究[7,9]结果一致。超重率主要表现为45~岁年龄段城市居民明显高于农村;肥胖率主要表现为在低年龄段(15~岁)和高年龄段(55~74岁)城市高于农村,可能与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及农村居民从事重体力活动较多有关。调查中还发现在不同职业中,除离退休人员外,干部和农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都较高,干部肥胖率较高可能为其应酬较多和锻炼较少有关,农民肥胖率较高可能与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关。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表现为大专以上学历者显著高于大专以下学历,其他各学历间差别不大,可能与高学历者主要从事脑力劳动,易养成不良生活习惯,而低学历者从事体力劳动有关;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可能为学历越高女性对超重和肥胖的危害越有清醒的认识。

超重和肥胖并不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的。通过控制膳食、身体活动、减少静态生活方式等可以有效地减少肥胖的发生。目前,人们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比较重视,而对肥胖的认识不足。应加强对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使人们认识到肥胖的危害,有效地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1]Chan RS,Woo J.Prevention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how effective is the current public health approach[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0,7(3):765

[2]Huang CK,Lee MS,Lee SD,et al.Obesity in the elderl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Taiwan[J].Obes Res,2005,13(1):170

[3]Flegal KM,Kit BK,Orpana H,et al.Association of allcause mortality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 using standard body mass index categories[J].JAMA,2013,309(1):71

[4]张娟,施小明,梁晓峰.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的直接经济负担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6):598

[5]Tsai AG,Williamson DF,Glick HA.Direct medical cos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the USA:a quant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J].Obes Res,2011,12(1):50

[6]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

[7]李晓燕,姜勇,胡楠,等.201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及肥胖流行特征[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8):683

[8]张雷,张书芳,胡东生,等.河南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5(1):124

[9]武阳丰,马冠生,胡永华,等.中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16

猜你喜欢
肥胖率年龄段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
各年龄段患者应用金匮肾气片处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