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联合化疗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2014-12-03 03:15吴瑞娟谢慧丽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伊马替尼干扰素白血病

吴瑞娟 谢慧丽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血液病科,46200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因造血干细胞发生恶性转变所导致,其主要特征是粒系细胞出现慢性增殖现象,是一种恶性克隆性病变,此种疾病起病较为缓慢,但是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大部分出现在中年阶段[1]。目前,临床中应用伊马替尼对CML进行治疗具有广泛性,而其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本文选取40例CML患者,分析干扰素联合化疗与伊马替尼治疗CML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01—2013-12收治的40例CML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ML诊断标准。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4.6±1.5)岁;病程1~4年,平均(1.8±1.2)年。慢性期患者36例,加速期患者2例,急变期患者2例。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初始剂量400 mg/d,1次/d,且观察患者实际血常规及毒副反应等对应用剂量进行调整。对照组患者起始治疗予以干扰素,300万U/d,1次/d,持续1个月调整为隔天1次,持续至2个月则调整为2次/周,最短治疗时间需持续18个月。在此过程中,予以HA方案持续3周期,然后实施DA方案持续3周期,然后将HA与DA交替使用,1次/月,持续12周期。

1.3 疗效评价标准 血液学效果,完全血液学缓解(CR):白细胞<10×109个/L,血小板<450×109个/L,外周血未出现幼稚细胞,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均消除;部分血液学缓解(PR):外周血内存在幼稚细胞或血小板>450×109个/L或脾部出现肿大症状;未达血液学缓解(NR):症状未缓解,血常规不达标者。细胞遗传学疗效,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骨髓内未出现Ph染色体;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存在Ph染色体量1%~34%;完全分子学效应(CMoR):BCR-ABL融合基因呈现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予以60个月随访工作,通过治疗,研究组CR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细胞遗传学疗效和分子学效应:研究组CCyR 14例(70.0%),MCyR 3例(15.0%),伴随治疗CCyR或MCyR累积所获比例具有上升现象,3年后达到平台期;13例(65.0%)为CMoR。对照组CCyR 6例(30.0%),CMoR 8例(40.0%)。研究组CCyR及CMoR率相比较对照组均明显上升(P<0.05)。

研究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达到16例(80.0%),5年总生存率17例(85.0%);对照组则分别为12例(60.0%)、8例(40.0%),两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

3 讨论

CML按照疾病进程可以按照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进行分类。应用伊马替尼使得CML能够得到长期缓解,对患者预后具有明显改善。慢性期病情具有一定稳定性,药物治疗过程具有较高反应能力,在加速期或急变期治疗时并无较为显著效果,预后质量明显降低。

伊马替尼作属于2-苯氨基嘧啶衍生物,对于CML具有明显效果,且作为一线药物应用广泛。临床药理学机制:取代机体细胞9号染色体上ABL原癌基因,且使之与22号染色体BCR基因发生易位从而融合成ATP,由此避免ABL酪氨酸激酶发生持续性磷酸化,对于Ph阳性白血病大量繁殖具有抑制作用,起到明显抗凋亡作用[2]。

经本文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总有效率持平,但是研究组CCyR及CMoR,生存率更为显著。伊马替尼治疗CML慢性期时能够得到显著遗传学缓解和分子学缓解,有效增加生存时间,研究发现其并未对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存在较为显著治疗效果[3-4]。有资料发现,伊马替尼在治疗时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且会对患者依从性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通常大部分患者会具有耐受性,经对症、短暂停药即可解决,且能够持续完成治疗。耐药性存在对于伊马替尼应用造成一定困难,而且患者处于加速期和急变期更易产生耐药情况[5]。

总之,在对CML进行治疗时,主要是通过治疗使之恢复细胞遗传学,或是治疗到分子生物反应恢复,避免疾病发生进展,增加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得机体恢复健康。所以在选取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注意患者意向及机体情况等,由此选取合理治疗方法。

[1]吴东升,王前,丁茜.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32):134-135.

[2]廖晓凤.干扰素联合高三尖杉酯碱加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9):1055-1056.

[3]吴文,沈志祥,陈钰,等.α干扰素合并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探讨[J].上海医学,2001,24(5):285-287.

[4]巩宏涛,马鸿雁,沈立云,等.伊马替尼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3):171-173.

[5]李俊,刘英杰.干扰素联合化疗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比较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2,25(4):286-288.

猜你喜欢
伊马替尼干扰素白血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干扰素 你了解吗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干扰素应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伊马替尼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22例临床观察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探讨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