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相关人员对学生拒绝上学行为的知晓率及态度调查*

2014-12-03 11:10陈玉霞麦锦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知晓率上学案例

陈玉霞 麦锦城

拒绝上学行为(SRB)指的是孩子自动地拒绝上学或难以全天坚持在课堂学习的表现[1-2]。SRB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表示一个孩子没有保持和年龄相符的上学功能或应对学校压力源的能力,它不仅包括长期的不上学行为,也包括那些很少不上学,却是在胁迫下上学的行为[2]。

SRB与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密切相关。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英美许多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义务教育法和童工法。这些法律的实施,使得SRB现象成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严重社会和行为问题[1,3]。日本从1947年开始实行9年义务教育,2000年9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而日本社会存在的SRB现象比其他国家更严重[4]。随着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我们将面临与发达国家同样的SRB问题。据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的报道,前来儿童心理咨询门诊就诊的首位问题是“不上学”,且人数逐年增加[5]。我国目前尚无拒绝上学的流行病学资料[6]。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相关人员是SRB预防和干预的第一道防线,他们担负着对SRB的严重性和范围的初步评估工作,而这些评估将对后面的治疗有直接的指导作用[7]。因此,学校相关人员应当具备SRB相应知识。

本研究将对广州市学校相关人员SRB的知晓率及态度进行调查,为学校开展SRB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广州市10个城区中,每个城区随机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各3所,每个学校抽取心理老师、校医、班主任、学校领导各1人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36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48份(96.67%)。参与调查的心理老师86人,校医84人,班主任90人,学校领导88人。

1.2 方法 学校相关人员SRB知晓率及态度调查问卷:根据精神卫生知晓率的内涵[8],参照相关知晓率调查问卷进行编写,具体包括了老师对SRB案例的识别能力、发展趋势、影响程度估计、态度及病因认识等方面的内容。问卷经专家指导并进行预调查,对预调查中发现的老师们填写困难的条目进行修改后形成。

本调查问卷首先将SRB的表现以案例的方式呈现。案例:在你的工作中,你也许听说过或遇到过一些这样的学生,他们既没有生病,家庭经济也没有困难,却难以整天坚持在课堂学习。他们可能表现出以下一种或多种行为:①一段时间完全不上学;②上学,但在一天中会离开学校或缺席某些特定课程;③上学,但伴有激烈的早晨不当行为,如发脾气或拒绝离家,导致旷课;④在学校异常痛苦,向父母或他人请求不上学;⑤经常性迟到。然后呈现调查问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项题两部分)。1.你认为案例中的学生可能存在什么问题?2.你认为导致学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案例中学生的问题可能对其健康成长会造成影响吗?如果你的答案是有影响,请继续回答:你认为上述问题可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4.对于案例中的学生,你认为最恰当的一个处理方法是什么?5.对案例中的学生表现出的行为,你的态度是什么?6.如果你所在的学校或班级有类似案例中的学生,你会担心以下哪些问题?7.你认为以下哪些方法可能会对案例中的学生有帮助?8.如果要对案例中的学生进行帮助的话,你认为需要以下哪些学校相关人员的参与?请被调查的老师根据自己的观点作答。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SRB知晓率结果采用百分率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学校相关人员对SRB的知晓率 对案例中呈现的儿童的问题,有79.3%的老师认为是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有15.5%的老师认为是孩子的性格或学习态度问题,只有5.2%的老师认为是SRB。

对于案例中儿童的问题的可能原因,有87.1%的老师认为是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法、家庭关系),有81.9%的老师认为是孩子自身的问题(性格、学校态度);有75.9%的老师认为是学校环境(学习压力、师生同学关系等)。

对于案例中儿童的问题可能对其造成的影响,有85.4%的老师认为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中度或重度影响,有14.6%的老师认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会有影响或有轻度影响。

对于案例中儿童的问题可能会对其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有83.6%老师会认为对学习造成影响;有75.9%的老师认为会破坏学生家庭或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有68.1%的老师认为会导致升学和就业问题;有56.9%的老师认为会增加犯罪的潜在危险;有48.3%的老师认为是成年后患精神疾病的高危因素。

对于如果自己所在班级或学校有类似案例的学生,老师们所担心的问题,有82.8%的老师担心该生社会和人际交往被破坏;有76.6%的老师担心该生学习成绩下降;有75.9%的老师担心影响班级管理;有74.1%的老师担心给其他同学带来坏的影响。

2.2 学校相关人员对SRB的态度及处理方法 对案例中儿童的态度,有81.0%的老师认为值得同情,有15.5%的老师不喜欢,有1.7%的老师觉得无所谓,有1.8%的老师觉得讨厌。

对于案例中儿童表现的问题的最佳处理方法,有94.0%的老师认为需要心理或药物治疗,有4.3%的老师认为休学或转学,有1.7%的老师认为不用处理,学生自己慢慢会变好。

对于哪些方法可能会对案例中的儿童有帮助,有98.3%的老师认为情感上的鼓励和支持,有85.3%的老师认为创造良好的班级或学校氛围,有63.8%的老师认为做思想工作,有38.3%的老师认为强化纪律教育。

对于如果要对案例中的儿童进行帮助的话,需要哪些学校相关人员参与,认为需要心理老师参与的占99.1%,认为需要班主任参与的占95.7%,认为需要任课老师参与的占79.3%,认为需要学校相关领导参与的占62.0%,认为需要校医参与的占38.3%。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被调查的学校相关人员中,绝大多数老师认识到SRB是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但是能正确识别的只有5.2%。这一结果提示,学校相关人员SRB的知识严重不足。国外研究显示,一般情况下,儿童在接受正规治疗之前的1~2年已经表现出上学问题,40%以上的儿童甚至2年以后才有机会接受到正规治疗。因此,在问题的出现和正规治疗之间,学校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8]。儿童离开学校的时间越长,重返学校就越困难。

大量的研究发现,很多原因都可以导致SRB的发生,除躯体和精神疾病外,还有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人际关系、个人性格特征等[9-10]。日本的研究显示,在所有SRB的原因中,除了教育体制外,学校氛围位居第二位[11]。有美国学者通过访谈发现,SRB的根源在于学校相关因素,而学校通过校园氛围、教学环境、纪律、师生关系等的改善能够促进学生的上学行为[12]。王晓雪等对我国学生SRB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压力大,第二位是考试频繁作业过多[13]。而在本研究有关SRB原因的调查中,老师们的回答中排在首位的是家庭环境,其次是孩子自身的问题,最后才是学校环境。学生的SRB行为针对的是学校,学校才是SRB产生的根源。老师们对此尚无清楚明确地认识,从而导致了对SRB学生不正确的处理方式和态度。例如,有19.0%的老师对SRB学生觉得无所谓、不喜欢甚至讨厌;有少部分老师认为休学或转学是最恰当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和态度是极其错误的,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对于SRB的影响,有14.7%的老师认为对学生不会有影响或有轻度影响,显示出部分老师们对SRB危害认识不足。至于SRB对学生的具体影响和老师们所担心的SRB带来的问题,老师们的回答中居于前两位的都是对学生社会关系的破坏和影响学习成绩,显示出老师们对SRB的短期和直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但对于其对学生长期和间接的危害认识明显不足。国外研究显示,如果不对SRB进行及时矫正,它会带来严重的短期或长期后果。短期后果包括儿童压力增大、成绩下降、社会疏离、犯罪危险增加、家庭日常功能破坏等。长期后果包括:由上大学机会减少带来的经济困扰、职业和婚姻问题、药物滥用和犯罪行为、焦虑抑郁等[2]。

对于哪些学校相关人员应该参与到SRB学生的帮助,几乎所有的被调查对象都认为心理老师和班主任需要参与,半数以上的人认为领导应该参与,认为需要校医参与的不到40%。SRB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一些身体的症状:如头痛、胸闷、呕吐等[1]。校医具备SRB的相关知识,可以减少学生在各医院之间重复的和不必要的检查,从而及时进行干预。美国学者对学校卫生人员如何对SRB的学生进行帮助提出了独到的见解[14],值得我们借鉴。

SRB发生在学校这个特定的场合中,学校相关人员在SRB的预防和干预中将起到重要作用[15-16]。有学者提倡一个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的治疗模式[7]。这个治疗团队应该包括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父母、心理专家、班主任、任课老师、学校领导、校医等,有时还需要包括其他从事社区工作的专业人士[16]。

总体而言,目前学校相关人员SRB知识缺乏,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后果不是很了解,对于学校所能提供的帮助也不明确,部分老师对SRB甚至存在错误的观点和态度。教育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相关人员SRB知识的宣传教育。

[1]Kearney C A.School refusal behavior in youth: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M].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6:6-8

[2]Kearney C A,Albano A M.孩童厌学:治疗师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4

[3]Kearney C A.Bridging the gap among professionals who address youths with school absenteeism:Overview and suggestion for consensus[J].Profession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Practice,2003,34(1):57-65

[4]Chiland C,Young J G.Why children reject school:Views from seven countries[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0:99-100

[5]姜季妍,李晓非,任传波,等.儿童少年情绪障碍260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3,6(3):229-230

[6]静进.儿童青少年厌学和拒绝上学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865-866

[7]Kearney C A.Michelle Bates.Addressing school refusal behavior:Suggestions for frontline professionals[J].Children & Schools,2005,27(4):207-216

[8]孙建胜,骆宏,姚娟娟.国外公众的精神卫生认识现状[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4):263-264

[9]Lyon A R,Cotler S.Toward reduced bias and increased utility in the assessment of school refusal behavior:The case for diverse samples and evaluations of context[J].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07,44(6):551-552

[10]Okuyama M,Okada M,Kuribayashi M,et al.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prolongation of school refusal[J].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1999,53:461-469

[11]Shoko Yoneyama.Student discourse on school phobia/refusal in Japan:Burnout or empowerment?[J].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2000,21(1):77-92

[12]Julia Wilkins.School characteristic that influence student attendance:Experiences of students in a school avoidance program[M].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2008:12-13

[13]王晓雪,王旭梅,何强.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行为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10):941-943

[14]Carrie Masia - Warner,Rachel G Klein,Heather C Dent,et al.School-based intervention for adolescents with social anxiety disorder:Result of a controlled study[J].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2005,33(6):707-708

[15]Alissa F Doobay.School refusal behavior associated with separation anxiety Ddisorder:A cognitive-behavioral approach to treatment[J].Psychology in the School,2008,45(4):261-272

[16]Cheryl Brand,Lynn O'Conner.School refusal:It takes a team[J].Children & Schools,2004,26(1):54-64

猜你喜欢
知晓率上学案例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应用于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护理中对知识知晓率的改善评价
上海市某区交通警察健康知识及相关行为调查
上学啦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流动人口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调查分析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