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人抑郁症研究进展

2014-12-03 11:10周锡芳单守勤闫韦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军人发生率

周锡芳 单守勤 闫韦娟 王 伟

抑郁症具有很高的患病率、自杀率、复发率,是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1]。中国军人是一个庞大的特殊职业群体,军营存在军事环境高危险、高复杂、高恶劣;军事训练高强度;军事管理高封闭等特性,使得军人抑郁发生的危险性相对于普通人群增大并具有职业差异性[2]。军人抑郁症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心理卫生问题,已受到军队心理学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关注并研究军人抑郁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军事实践意义。本文对中国军人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和干预研究进行综述。

1 中国军人抑郁症流行病学特征

1.1 中国军人抑郁症患病率概况 所有的对军人抑郁调查研究都表明,我国军人存在较高的抑郁发病率。武辉等[3]对我国4019名青年军人进行调查发现,中国青年军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5.9%,重度抑郁者占0.97%。冯正直[2]等对全军陆、海、空、武警军人进行抑郁流行病学特点调研发现,中国军人抑郁发生率为18.1%,其中轻度抑郁发生率为最高,重度抑郁发生率次之,中度抑郁发生率最低。周红宇[4]等对驻湘某部669名基层官兵为研究对象做焦虑抑郁障碍的抽样调查,抑郁总发病率为19.13%。周玉林[5]对武警部队新兵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发现,在新兵当中抑郁者所占的比例高达25.1%。赵晓辉[6]等对16所军队干休所446名离退休干部抽样调查发现,军队离退休干部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9.42%。刘建斌[7]等对作战部队基层官兵焦虑抑郁情绪测查分析与干预研究发现,抑郁发生率高达60.65%。目前我国军人抑郁的发生率在所有精神疾患中占34%,呈现出军事作业任务越重,环境越恶劣,抑郁发生率越高的趋势[8]。

1.2 性别特征 国内已有的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女性的抑郁发作是男性的两倍[9],但军内对此研究较少,研究结果不太一致,甘丽英[10]研究表明,中国男性军人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军人(18.2%vs10.2%)。男女性别间总体抑郁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3 年龄、军龄特征 军人抑郁症的平均发病年龄大多处于16 ~29 岁这个年龄阶段,是抑郁高发人群[11],冯正直[2]等研究发现,士官和军官军龄在第7、9、11年抑郁发生率高。年龄方面17岁以下抑郁发生率较高,从25岁开始抑郁发生率逐步上升,到30岁以后下降。这与抑郁症的发病多集中在15~19岁和25~29岁年龄段相一致[12]。甘丽英[10]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抑郁发生率前三位是28岁、30岁和20岁,不同军龄军人抑郁发生率前三位分别是11年、9年和10年。

2 军人抑郁症危险因素

中国军人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军人生活事件,军事作业环境、特殊自然环境、训练伤等,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可能与军人抑郁的发生显著相关。甘丽英研究[10]中国军人抑郁发生首要危险因素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其次为吸烟、饮酒、运动不足这3种不良行为习惯;长期服用药物及患有慢性疾病也是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我军特殊作业环境、特殊自然环境、训练伤均为我国军人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军人生活事件也使抑郁发生危险增大;社会支持能够调节和缓冲生活事件对抑郁发生的负性影响。武辉[13]等研究发现,抑郁与心理素质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抑郁与归因方式中正性事件、成就事件、人际事件、内外维度、持续维度、普遍维度、宿命维度和归因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负性事件呈显著正相关。李君[14]等研究认为,军人个性特征与抑郁发生有相关性,抑郁质军人发生抑郁的比例最高,多血质军人发生抑郁的比例最低,其他气质类型和混合型气质类型军人发生抑郁的比例居于两者之间。回顾分析表明,抑郁症患者整体人格不够成熟稳定,在人格特点方面更倾向于内向、情绪不稳定及精神质,这与目前国内外研究一致[15]。其次部队驻地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会对军人发生抑郁产生影响,甘丽英等[16]研究发现,高寒地区陆军军人具有较高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周玉林等[5]研究发现,影响抑郁情绪的因素有兵源、人际适应情况、恋爱情况、独生情况,这表明城镇籍新兵、人际关系不适应的新兵、有恋人的新兵、非独生子女新兵有抑郁情绪倾向。

3 军人抑郁症的干预

周锡芳[17]等研究结果表明,对门诊抑郁症患者在中医药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干预,在有效控制抑郁症状的同时,患者的认知、理解、推理、判断等方面的缺陷得到明显的改善,心理社会功能进一步完善,生活的主动性、活力、信念、兴趣及工作的持久性得到明显改善。军人抑郁症的干预研究较少,徐福礼等提出[18]对部队基层官兵抑郁症的防治策略是积极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引导官兵正确把握自己的心理,强化心理训练;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理素质;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早发现早治疗。陈健[19]等强调对住院离退休老干部抑郁的心理护理干预是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早期识别与干预心理危机事件;防范意外;利用家庭与社会支持系统;注重情感关怀。崔雪莲[20]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药物治疗对军人抑郁症疗效的评价发现20hz rTMS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且rTMS联合药物的疗效优于单一使用rTMS的疗效。

4 军人抑郁症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虽然我国在抑郁症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军人抑郁症的研究还相当少,本人从知网数据库中检索2003-2014年的论文,输入检索词检索到有关军人抑郁症的研究论文只有44篇,《军人抑郁症》17篇;《军队人员抑郁症干预》3篇;《军队离退休干部抑郁症》14篇;《部队官兵抑郁症》16篇(重复的论文有6篇)。从数量上说是极其少量,从内容上说也是涉及面较窄。我国关于军人抑郁的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有局部的调查,大部分的研究是把抑郁作为精神疾病或心理健康调查的一个指标,很少有专门针对抑郁的调查研究,最近几年有一些零星的调查,也仅限于一些区域性或针对特殊作业环境下军人抑郁流行病学的调查,军人抑郁症干预措施的研究微乎其微。有学者对近10年来我国军人心理健康特点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发现我国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抑郁是主要心理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性分析发现军人抑郁症的比例较高且有上升趋势,这些研究提示我们应该高度关注部队特殊的军人群体,军人是一个高职业压力的群体,其焦虑抑郁障碍应引起重视,有效控制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生有利于军人的工作绩效和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21],应加大力度深入探讨抑郁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预防及预后等规律,应进行多学科、多样本的综合研究,建立一套一致高效的评估和治疗系统,统一军人抑郁测评量表及标准,做好严格筛查,剔除抑郁症易感人群,分析军人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给予抑郁症患者最大的关心与支持,帮助军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作风,塑造良好的个性,拓展心理训练,提升心理素质及抗压能力,有效降低军人抑郁症的发生,减少自然减员以增强部队战斗力。

[1]施翠芳,李瑾.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点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1022-1023

[2]冯正直,甘丽英,孙辉,等.中国军人抑郁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20):2138-2142

[3]武辉.中国青年军人抑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路径模型[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9

[4]周红宇,周国华,陈叶青.基层官兵焦虑、抑郁障碍的抽样调查[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23(6):48-49

[5]周玉林.武警部队新兵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社会心理学,2011,26(1):43-46

[6]赵晓辉,周兰兰.军队离退休干部抑郁状态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5):324-326

[7]刘建斌,叶兰仙,郭坚.作战部队基层官兵焦虑、抑郁情绪测查分析与干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8,3(6):11-13

[8]杨国愉.高海拨环境下驻训军人情绪特点的动态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5):7-9

[9]陈建新,吕淑云,杨超.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0(6):99-100

[10]甘丽英.中国军人抑郁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横断面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3

[11]王焕林,孙剑,宋海鹰,等.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结果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38-40

[12]徐伏莲,黄奕祥.青少年抑郁症状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2):255-256

[13]武辉,冯正直,宋新涛.中国青年军人抑郁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6):433-436

[14]李君,李炳汝,李青,等.中国不同群体军人抑郁情况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19(7):14-16

[15]刘建平.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与自杀风险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2):1390-1392

[16]甘丽英,孟素平,冯正直.高寒地区军人抑郁症状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12):1332-1335

[17]周锡芳,李文,薛蓓蕾,等.综合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的疗效[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168-170

[18]徐福礼,吴佳,成国立,等.浅谈部队基层官兵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J],西南军医,2009,11(2):320-321

[19]陈健,沈旭东,安维娟.住院离退休老干部抑郁情绪的调查与心理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5B):71-72

[20]崔雪莲.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对军人抑郁症疗效的评价[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8

[21]陈志煌,孙维峰.新兵功能性消化不良致病因素概述[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22(1):47-48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军人发生率
军人母亲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军人脚上的“路虎”——作战靴
军人伪装效果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