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

2014-12-02 03:16黄振杰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麻醉科江苏溧阳213300
吉林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肌间麻醉药臂丛

黄振杰,彭 婷,李 杰,金 娟 (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麻醉科,江苏 溧阳 213300)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中。笔者使用三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旨在观察其对感觉、运动阻滞和术后持续镇痛时间的不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9~71岁,体重46~78 kg,患者无高血压和冠心病病史。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每组20例,分别用0.25%、0.375%和0.5%罗哌卡因各30 ml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1.2 阻滞方法:所有患者均未使用术前药,入室后常规监测BP、HR、SpO2和ECG,开放外周静脉通路,面罩吸氧3 L/min,静脉推注咪达唑仑1~2 mg。患者去枕平卧,或颈肩部垫薄枕,头偏向健侧,确定前中斜角肌间隙,在该间隙环状软骨水平下1~2 cm处作局部麻醉药皮丘,用STMUPLEX神经刺激仪(B.Braum公司,德国)和STMUPLEX 50 mm神经刺激针(B.Braum公司,德国)以向下、向后各成45°角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刺激频率2 Hz,起始刺激电流1 mA,当引出相应的肌肉收缩后,逐渐将电流减小至0.3~0.4 mA,仍可见肌肉(三角肌、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收缩,固定穿刺针,回抽无血,注入由专人配置好浓度的罗哌卡因30 ml,每推注5 ml回抽1次,2 min内推注完毕。

1.3 观察指标:记录阻滞前及阻滞后10 min和30 min时的HR、BP和SpO2;记录臂丛神经各分支(腋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阻滞时间,以注药完毕到针刺无痛作为感觉阻滞时间,超过60 min仍有针刺疼痛则为阻滞不全;记录臂丛的运动阻滞程度,运动阻滞评估采用Bromage改良法[1]:无运动阻滞(0级),感上肢沉重(1级),不能抬肩但能屈肘(2级),不能屈肘(3级),不能屈腕(4级),不能活动手指(5级);观察术后持续镇痛时间,以手术开始到术后切口开始感觉疼痛时作为术后持续镇痛时间;同时记录麻醉期间出现气胸、膈神经麻痹、霍纳综合征、喉返神经阻滞、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的阻滞前及阻滞后10 min和30 min时的HR、BP和 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腋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均阻滞完善,A组的感觉阻滞时间明显长于B组、C组(P<0.05),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均出现不完善阻滞,感觉阻滞时间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侧阻滞成功率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的运动阻滞程度以C组最完善,B组次之,A组最差;术后持续镇痛时间A组<B组<C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详见表1。

表1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各分支感觉阻滞时间的比较(±s,min)

表1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各分支感觉阻滞时间的比较(±s,min)

注:与C组比较,①P<0.05;与B组比较,②P<0.05

组别 例数 腋神经/n 肌皮神经/n 桡神经/n 正中神经/n 尺神经/n 前臂内侧皮神经/n A 组 20 8.0±2.9①②/20 11.1±2.8①②/20 13.0±2.7①②/20 37.1±8.8①②/11 48.8±5.3①②/12 38.7±9.9①②/14 B组 20 5.9±2.3/20 6.2±2.5/20 7.4±2.5/20 21.6±11.5①/20 30.9±12.6①/14 25.3±10.6①/18 C组 20 5.5±2.5/20 5.8±3.2/20 6.9±4.0/20 17.9±13.4/20 23.1±13.3/17 19.2±12.6/18

表2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后持续镇痛时间和尺侧阻滞成功率的比较

表3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运动阻滞(Bromage改良法)程度比较(例)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影响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因素有多种,包括局部麻醉药的浓度和容量、穿刺路径、神经刺激仪的电流强调以及诱发的动作类型等[2]。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缺点是常有尺侧阻滞不全,但使用改良法肌间沟臂丛阻滞[3],其尺侧阻滞不全有明显改善;配合神经刺激仪进行臂丛神经阻滞[4],较传统异感法阻滞能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

罗哌卡因是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为纯的左旋对映异构体,其理化性质与布比卡因相似,但脂溶性低于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的心脏毒性和中枢神经毒性较布比卡因低,并且具有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现象和缩血管作用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上外周神经阻滞的首选局部麻醉药[5]。本研究使用0.25%、0.375%和0.5%罗哌卡因30 ml行肌间沟臂丛时间阻滞,结果显示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升高,其感觉和运动阻滞越完善,尺侧阻滞成功率越高,术后持续镇痛时间越长。研究显示,150 mg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后,血药浓度最高为2.97 μg/ml,明显低于中毒浓度[6],本组资料中罗哌卡因最高剂量为150 mg,说明此剂量是安全的。臂丛神经阻滞时使用何种浓度和剂量的局麻药应综合考虑手术部位、范围、手术紧急程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0.25%、0.375%和0.5%罗哌卡因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其中以0.5%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最完善。

[1] 陈江兴.肌间沟一针两点注射法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03,8(4):264.

[2] Taboada M,Atanassoff P,Rodriguez J,et al.Plantar flexion seems more reliable than dorsiflexion with Labat's sciatic nerve block:a prospective,randomized comparison[J].Anesth A NALG,2005,100:250.

[3] 李文辉,廖生根,阮凯珅,等.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改良法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5):125.

[4] 周青春.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20例临床体会[J].吉林医学,2009,30(15):164.

[5] 杭燕南,主编.当代麻醉手册[M].第2版.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66-67.

[6] 王祥和,丰浩荣,许鹏程,等.等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及血药浓度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8):781.

猜你喜欢
肌间麻醉药臂丛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鱼身体里的“小刺”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常见麻醉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针灸复合全身麻醉干预麻醉药用量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