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片贴敷联合TDP照射治疗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

2014-12-02 03:17周秀娟包永兰陈文贵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五联社康中心广东深圳518172
吉林医学 2014年33期
关键词:土豆片外渗硫酸镁

周秀娟,包永兰,陈文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五联社康中心,广东 深圳 518172)

静脉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药液渗漏在静脉以外的软组织。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抽无回血,皮肤暗紫,变硬[1]。输液外渗会使患者承受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同时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也会对医护人员产生心理压力,引发医疗纠纷。临床上一般采取硫酸镁湿敷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帮助患者尽快消除局部肿痛,及时有效的治疗输液外渗引起的局部肿胀及皮肤损伤,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社康中心对80例输液外渗患者分别采用土豆片贴敷联合TDP照射和硫酸镁湿敷治疗。现将临床实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社康中心因静脉输液所致局部肿胀及皮肤损伤患者80例,年龄3~82岁,男36例,女44例,平均38.43岁;因静脉输入抗生素外渗33例,甘露醇等脱水剂外渗31例,止血药及血管活性药等外渗16例;发生静脉外渗肿胀面积最大6.8 cm×4.3 cm,最小1.4 cm×2.6 cm,平均4.3 cm×2.7 cm。其中,皮肤肿胀疼痛者78例,伴有皮肤变性者5例,表现为针尖处皮肤发白,面积最大1.5 cm×1 cm,最小 0.3 cm×0.2 cm,平均0.8 cm×0.4 cm。输液外渗发生的部位为手背、前臂、足背。按液体外渗发生的前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40例患者用土豆片贴敷联合TDP照射为试验组,40例患者用50%硫酸镁热敷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时间、红肿面积、输液外渗发生时间及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验组:采用新鲜土豆片外敷联合TDP照射治疗,即采用新鲜马铃薯洗净切成薄片,根据液体外渗的面积选择一片或多片新鲜马铃薯将该部位完全覆盖,外面覆盖纱布并固定,出现干燥立即更换,一般30~60 min更换1次,更换土豆片间歇期同时采用TDP照射。采用重庆蜀水仪器厂生产的特定TDP治疗仪进行照射治疗,治疗15~30 min,距离患处约20~30 cm左右,每天分上下午照射,温度以患者无烫感为宜,照射时间30 min。持续外敷及照射治疗至患处红、肿、疼痛症状、体征消失。

1.2.2 对照组:将适量硫酸镁粉剂溶于40℃ ~50℃温水中,配成50%硫酸镁溶液,用无菌纱布湿敷4~6层放入该溶液中,浸湿后拧至不滴水为宜,敷于渗出肿胀处,外层裹一层保鲜膜,用3M胶布固定每敷30 min更换1次,持续外敷至患处红、肿、疼痛症状、体征消失。

1.3 评价方法:建立登记卡,分别于处理后24 h、48 h、72 h 3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比较处理前后局部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治愈:红、肿、热、痛完全消失;有效:痛感消失,红、肿消退面积≤70%;无效:疼痛无缓解或稍有缓解,局部红、肿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3.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肿胀面积及消肿时间比较:两组患者肿胀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肿时间和显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肿胀面积、消肿时间及显效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肿胀面积、消肿时间及显效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肿胀面积(cm2)开始消肿时间(h)完全消肿时间(h)显效时间(h)试验组40 12.2±0.5 2.50±0.63 7.60±0.65 5.02±0.68对照组 40 12.5±1.2 5.3±2.65 14.6±1.96 10.12±0.93 t值 0.981 10.156 11.024 11.024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局部皮肤损伤疗效比较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输液外渗发生的原因分析

3.1.1 患者因素:静脉输液外渗患者因素中,主要是由于婴幼儿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都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另外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移位、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增加了外渗的可能。

3.1.2 药物因素: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3.1.3 疾病因素: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力衰竭脉滴注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3.1.4 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①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②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③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④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⑤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⑥使用输液泵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⑦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3.2 传统用的硫酸镁湿敷的局限性:50%硫酸镁湿敷传统用于治疗液体外渗所造成的局部组织肿胀,作用机制是通过镁离子的高渗作用促进组织水肿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在临床应用较普遍,但因其疗效缓慢,只适用于一般药液外渗引起的红肿,对强刺激药物如:高渗药物、静脉高营养液、多巴胺、葡萄糖酸钙、20%甘露醇、碳酸氢钠、青霉素、血制品等渗漏所致皮肤损伤疗效欠佳,且硫酸镁水分蒸发后析出结晶,使纱布干燥变硬,脱离皮肤接触面,不利于药物吸收,在天冷时,若所用硫酸镁未加热,则影响其疗效的发挥[2],而且硫酸镁潮湿,患者舒适感差而不乐意接受[3]。

3.3 土豆片贴敷配合TDP照射治疗输液外渗的效果分析:马铃薯又名土豆,具有高渗性,能缓解局部肿胀。马铃薯内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2参与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可保护皮肤免受炎性反应侵害;马铃薯内的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及龙葵碱,具有兴奋平滑肌和加强血液流通的作用,可渗于皮下组织及血管内,加快血液流通,起到较强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同时,在进行马铃薯片外敷治疗时,必须选择新鲜、光滑、色泽黄白、完整的马铃薯,不能使用生芽、变质、变绿的马铃薯。生芽、变质、变绿的马铃薯内的龙葵素会明显增加,患者吸收大量的龙葵素会导致中毒的发生[4]。

“TDP”俗称“神灯”,采用电加热装置对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的TDP辐射板进行加热,产生2~25 μm波长范围的电磁波,人体组织吸收电磁波能量,温度升高,产生热效应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增加血氧供应,组织细胞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进组织和细胞修复,再生及水分与溶液的吸收,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抗炎止痛作用[5]。TDP照射可有效地提高并调节患者体内的儿茶酚胺、乙酰胆碱以及5-羟色胺的活性与能量,经神经信息的反射性于患者脑内分泌出一种内源性的吗啡类物质——脑啡呔,并且可调节交感神经与植物神经的功能,快速的提升患者痛感阈值,发挥持久镇痛的作用[6]。

综上所述,土豆片贴敷配合TDP照射治疗输液外渗有明显的疗效,TDP照射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创面的渗出,增加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能力,有抗炎和镇痛作用,使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任何不良反应,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7]。两者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治疗输液外渗的局部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马 珊,马蓉莉.双氯酚二乙胺盐凝胶涂擦治疗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223.

[2] 王翠英,崔进华.复方丹参液热湿敷治疗小儿钙剂外渗临床观察[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24(4):309.

[3] 吴妙莉,黄 慧,蓝宇涛,等.舒康博G水凝胶敷料治疗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5):23.

[4] 唐 艳.马铃薯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的疗效[J]. 华夏医学,2012,25(4):521.

[5] 黄培莲,龚海英,徐 贞,等.TDP照射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6):5525.

[6] 罗叶昕,阳仁美.TDP照射协同硫酸镁湿敷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1):89.

[7] 周小红.中药熏洗联合TDP照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3):607.

猜你喜欢
土豆片外渗硫酸镁
土豆片外敷治疗预防接种疫苗后局部反应的观察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肉,回锅里了
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
愕然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
如意金黄散湿敷联合碳酸氢钠局部封闭治疗盖诺外渗的疗效观察
硫酸镁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