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及建设路径探析

2014-12-01 11:51王婉秋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公共服务全民

王婉秋

全民健身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全民健身体育事业,必须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2012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特别指出:“体育工作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人民愿望的体育政策和措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这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权益,是体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可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一个正式的、官方的概念提出,无疑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群众体育事业重点、难点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定时期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多元需求的必然[1]。本文在此背景下,将重点分析如何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以期对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系统、全民健身组织系统、全民健身活动系统、全民健身科技指导系统、全民健身宣传系统以及全民健身监督评价系统。这些子系统均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且相对独立的系统,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全民健身体育事业的发展。

1.1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系统

场地设施系统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载体,为群众体育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系统主要由四大类场地构成:一是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体育场馆,是满足体育运动竞赛、训练和群众健身娱乐等需要的场所[2];二是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地设施,这些场地设施主要用于学校体育和单位职工体育活动;三是以健身路径工程为主的社会健身休闲场地,主要包括公园、城市广场、江岸河堤、健身步道、登山步道、自行车健身道及多功能运动场等,这些场地利用了山川、河流、森林等自然资源,使人们能在舒适的美景中享受健身的乐趣;四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健身俱乐部、健身会馆等,满足了一部分有消费能力的体育健身爱好者的需求。

1.2 全民健身组织系统

组织系统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活力源泉,主要包括公共体育服务的责任主体、服务机构和人员队伍等。在现阶段,各级政府是责任主体,能够有组织地、最大限度地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企业、非营利组织、社区及个人等,他们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有效配置公共体育资源,保障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政府主动作为和社会全面参与的“双向互动”过程,二者之间既要权责分工明确,又要相互协作、共同推动,最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格局。

1.3 全民健身活动系统

活动系统包括由政府主导,各类社会力量为辅助,以大型综合全民运动会为抓手,蓬勃开展的群体赛事活动。有各级协会为主体,以基层站点为依托,广泛开展的就近就便、持续经常、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大众的原则,突出主题,引导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以达到体育健身的效果。

1.4 全民健身科技指导系统

科技指导系统由以下两方面内容构成:一是全民健身科技指导中心。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体育锻炼方法的传播、群众健身的科学指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以及健身活动的宣传等方面的带头作用;二是体制测试服务机构及各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积极开展为群众建立体质档案、普及健身知识、组织大众体质监测、联合医务部门为不同人群提供科学知识和咨询、开据健身处方等服务活动,有力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1.5 全民健身宣传系统

宣传系统利用电视专栏、报纸、宣传栏、广告牌、手机短信、网络等媒体普及全民健身知识、告知重大全民健身活动、发布日常健身站点信息、建立全民健身信息服务网站,内容可包括健康管理、健身交流、社会体育指导员、通知公告等服务信息,方便大众选择,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健身需求。此外,还组织水平较高的专家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利用节假日、全民健身日、各类比赛走进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指导,举办“全民健身大讲堂走进社区”等公益健身服务活动,围绕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在现代生活方式推广、健身方法和理念传播等方面加大力度宣传。

1.6 全民健身监督评价系统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否实现了人民群众的基本体育权益、是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需要一套完整、科学的监督评价体系去衡量,包括对政府的宏观管理、绩效评估与反馈、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等。监督评价系统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考核依据、是保障公共服务质量的有效机制,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与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绩效与水平。

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特征

2.1 普惠性

全民健身服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体育健身手段来满足每一个公民都能够享有的生理、心理及发展需求,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服务行为。政府制定计划实施全民健身,就是为了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以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其普惠性是让更多的人享有锻炼的机会,让更多的人参加体育活动、获得健康的身心,最终达到促进人的健康与和谐发展。每个公民都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应以全体国民为服务对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

2.2 公平性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本着社会正义和平等的理念,在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体育权力,其内在要求是让所有的公民都能公平、便捷地享有公共服务。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基本体育需求的公共服务。此外,在全民享有体育发展成果的层面,还要缩小地域和城乡之间的差距,促使人人享有体育基本权益均等化,以实现社会公平。

2.3 公益性

全民健身事业作为一项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并不是要求国家大包大揽。其公益性体现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着眼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以实现公民权益为准则,让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都能基本无偿享受到公共体育服务。

2.4 统筹性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了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弱势群体的公共体育服务建设,逐步消除公共体育服务中存在的区域、城乡的差异,切实解决城乡均衡问题,不断缩小各地区之间人民群众享有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对差距,彰显公共体育服务的统筹性,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

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3.1 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在场地设施资源方面,经常出现学校体育场馆闲置、社区体育资源不足的现象。整合、利用社区体育资源,努力使学校体育场馆发挥最大效益,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实施管理的纽带作用,树立整体观念,加强体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3]。可将学校体育场馆等资源向社区充分开放、社区体育资源为学校所充分利用,达到资源的有效整合。此外,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工程”示范引导作用,实施《“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努力按照国家规定标准配置城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逐步增加场地设施的数量和种类;鼓励公共体育场馆扩大开放对象,定时定量向民众开放,经营性场馆设施可通过降低消费价格吸引更多的锻炼者参与其中。

3.2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就发展公共体育服务而言,政府的职责在于制定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规划,确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国家标准,建立公共体育服务的评价体系,加强公共体育服务的全面监督。政府的一切工作以做好服务为出发点,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然而目前我国政府的职能转变比较缓慢,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还比较薄弱,制约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体质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明确各级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责任,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强化对公共服务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

3.3 有效开展丰富的全民健身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各级政府部门和组织机构可分别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例如,各省市体育局可结合本地的人文、地理环境举办登山节、风筝节、龙舟节、红色运动会等大型节日活动;或是开展腰鼓、舞狮、射弩等独具民间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促进体育体验旅游的发展,打造富有当地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可举办太极剑、健身操舞、篮球、乒乓球、健步走、武术等多种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体现全民健身活动的多样化、普遍化、经常化。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可开展户外夏令营、登山比赛、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系列活动等,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和积极性。

3.4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已有一定数量的积淀,问题的关键在于相当一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名无实,真正能够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作用的非常少。为此要着力于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素养和能力,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在搞好基本体育知识培训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类健身专项技能的培训。要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体育和残疾人体育活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吸纳优秀教练员、运动员,授予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称号,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体育指导服务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此外,要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网络的大力宣传,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影响力,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协助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不断增强他们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5 搭建完善的体育信息平台

公共体育服务信息的完善是推动公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城市、农村的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刻不容缓,政府可以通过搭建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来吸引公众的参与。在社区范围内,可通过小区告示栏、定期的健身讲座等普及体育知识,实现信息共享;在大型体育设施兴办前通过网络进行民意调查或投票[4];在举办大型体育活动时通过官方体育微博来告知信息等。这些新兴的体育信息传播渠道能够拉近政府和群众的距离,提升政府亲民便民的形象。

3.6 完善政府的监督管理机制

要建立健全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监管机制,构建多元监督主体,联合人民群众与大众传媒形成一个立体监管网络,对政府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5]。为了便于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政府可以采取公开听证、民意调查、咨询委员会等多种形式。

3.7 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建设

城市与农村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非均等的结构性矛盾,造成了农村公共体育投入不够,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滞后,从而成为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过程的障碍。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而导致其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差异化特征,形成了体育权利享受的非平等性。因此,在未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中,应重点加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弱势群体的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注重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体育服务需求的资源布局,从而避免公共体育资源分布不均或过分集中[6],从而导致公共体育服务在供给上出现失衡的现象,以保障和实现每个公民都有平等享有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利。

3.8 全面推进体育社团实体化工作

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部门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活动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需要社团组织进行有益补充。通过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参与体育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有效传达不同群体的体育需求,广泛搭建全民健身活动平台,多角度、多途径吸纳社会资源,创建群众体育品牌赛事活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4 结语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系统、组织系统、活动系统、科技指导系统、宣传系统及监督评价系统,其具有普惠性、公平性、公益性、统筹性等特点。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需要开展丰富的全民健身活动、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需要构建体育信息平台、完善对政府的监督评价机制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从“一元”到“多元”的不断完善的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过程,其核心功能是保障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权利和享有体育健身的良好服务环境,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但是,形成覆盖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还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战略任务,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而实现打造体育强国,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体育目标。

[1]董新光.对全民健身体系基本涵义、特征和架构的讨论[N].中国体育报,2003-01-02.

[2]杨永江.公共体育场馆资源如何发挥最大作用[J].内江科技,2011(2):1-2.

[3]闻 涛.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9):2-4.

[4]宣依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刍议[J].体育文化导刊,2013(11):66-67.

[5]金 涛,周 超,胡亚明.近十年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现状与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10):12-13.

[6]戴 健.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4-25.

[7]汤际澜,谢正阳.基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11):76-79.

[8]王景波.地方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2):34-35.

[9]梁俊雄.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新探[J].体育科学,2001(1):27-28.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公共服务全民
全民·爱·阅读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政策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