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策略优化,构建高效课堂

2014-11-29 07:49:32冯素芬
考试周刊 2014年84期
关键词:实践操作

冯素芬

摘 要: 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优化数学活动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模型,在经历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学会理清数量关系,发展学习数学知识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活动实效。

关键词: 活动情境 实践操作 知识形成 知识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优化活动策略,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创设各种有效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动中促思,在动中探索,活动中发现,活动中发展。

一、利用活动情境,激发参与活动

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具体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从中寻找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产生兴趣,唤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乐于思考、积极探究、深入体验,引发学生在活动情境中积极地讨论、交流、探究数学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教师提出:“根据大家提出分数,老师一下子就可以判断是否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学生提出分数:1/4,1/3,7/17,1/9,2/9……教师在学生提出某一个分数后,就及时作出判断,要求学生及时验证,学生验证教师判断的准确性,佩服教师的智能,自然激发了求知欲。教师继续提出:“要准确判断出分数是否可以化为有限小数,必须先思考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什么有关?”在问题情境中,生1:“分母如果是4、8、25的分数是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的。”生2:“如果分母是3、7、11的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教师进一步提出:“根据同学们的探讨,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母有关系,那到底是什么关系?”生3:“如果分母的质因数是2和5,一定能化为有限小数。”生2:“分母里含有质因数3,为什么也能化为有限小数?比如7/10。”学生深入探究后,体验与感悟到:一个最简分数中分母含有质因数2或5,不含其他质因数,就可以化为有限小数,如果含有其他质因数,就不可能化为有限小数。在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探究,发挥自身主体作用,激发了参与活动意识,积极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

二、重视实践操作,体验知识形成

实践操作的目的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之间的矛盾,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源泉,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获取数学新知的良好方法。教师要善于把动手操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加大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信息量,让操作与制作活动把学生的动作和脑的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使操作活动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以活动促进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寻找规律,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有效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建构数学知识模型。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例2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演示,学生通过观察判断,认识了物体对称的特点。接着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分发若干剪刀和彩纸,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探究运用什么方法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合作交流后,学生理解了剪纸时,要将纸对折一下,在纸上留下了一道折痕。它将这张纸分成了左右两边,只要在其中的一侧画上要剪的图形的一半,剪好后一打开就可以得到一个对称图形。学生根据屏幕上的对称图形,每个学生都尝试剪一种对称图形,操作活动成果展示会上,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作品,介绍自己是怎么剪的。教师继续提出:“要判断剪出的图形是否对称,必须找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怎样找呢?”学生利用若干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硬纸板,在小组中合作讨论,并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这三种图形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看是否对称,找找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学生一边动手折纸,用尺子沿折痕画出对称轴,一边交流探究,学生感悟出长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实现了动中学习,动中思考,动中发现,激发了学生的知识内需,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数学新知,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数学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拓展活动空间,发展知识应用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内容,拓宽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空间,创设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数学活动,化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为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学习思路进行探究、发现。促使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理解、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巩固学到的数学新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成数学创造性思维和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家里1至6月份的用电量(集齐家中1—6月份用电的收费发票),把这些数据带到课堂上,先独立制作统计表,掌握求平均數应用题知识。教师让学生应用刚学习的数学知识,把家中上半年平均用电量求出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搜集的数据,从每个月份用电量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独立观察与思考后,发现了有些月份的用电量超过上半年平均用电量,教师则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回家询问这些月份用电量大的原因。让学生与家长共同探究如何节约用电。这种拓展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会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如在教学“面积”时,教师提出:“学校准备重新修建旧操场,大家能不能测量并计算出操场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量出操场的长与宽?生1认为用卷尺精确测量;生2认为先量出自己的脚步是多长,再利用走步子的方法测量;生3认为利用操场边的方砖(30 cm×30cm),先数出操场长和宽的方砖各有几个,累加之后就是长和宽的长度……在学与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已有的经验进行讨论交流,采用多种策略进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计算,再把自己的计算结果在小组里展示,最后统一精确的操场面积。教师有效拓展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增强了对数学作用的体验,强化了应用数学观察、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巩固了数学旧知,发展了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猜你喜欢
实践操作
让生本教育走向生活
在素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的拓展与开发初探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1:26:54
多元推导教学方法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2期)2016-11-19 17:10:30
理论引领,实践操作,反思提升
考试周刊(2016年74期)2016-10-08 11:16:06
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
考试周刊(2016年68期)2016-09-21 14:25:36
浅谈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究
以实践操作感悟数学
考试周刊(2016年2期)2016-03-25 00:28:24
把握教材内涵,发展数学思维
考试周刊(2016年6期)2016-03-11 08: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