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阳,冯 锐
(扬州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1)
社会资本理论视域下MOOC课堂互动策略分析*
田 阳,冯 锐
(扬州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1)
近年来在线教育的发展备受瞩目,尤其MOOC的兴起更是助推了在线教育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如Coursera、Udacity、edX等平台同时吸引了近千万的注册用户参与学习。当前针对MOOC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其理论根源和发展趋势层面,实际上MOOC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高等教育的各专业学习当中,甚至有的高校已经先行一步互认MOOC学分,这些研究与当前形势不对称。该研究就是本着打破这种局面,通过分析发现MOOC课堂互动是在社交网媒环境下发生的行为现象,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结合网络本身和人的自身因素分析社会网络中的现象问题。通过剖析MOOC课堂互动的网络结构、网络关系、信任、认知,解析其课堂互动引发的知识生成和知识转移现象,然后提出针对优化MOOC课堂互动的网络结构和关系网络的形成、增加MOOC课堂互动的个体间信任、减少课堂互动中存在的认知障碍和噪音干扰的四个优化策略。
社会资本;MOOC;课堂互动;优化策略
一段时间以来,MOOC的关注热度有增无减,研究MOOC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2014年4月29日,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成立,标志着MOOC等在线教育在国内持续两年的热潮又被抬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线教育研究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成立大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说:“MOOC正影响全球教育的格局”。在2012年之前,MOOC这种形式的教育存在于少数教师和研究者的尝试阶段,他们通过博客交流MOOC经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2011年底,斯坦福大学Sebastian Thrun与Peter Norvig教授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吸引了190多个国家16万人注册学习,最终有2.3万人完成学习[1]。这直接引发了美国硅谷等地创业者的极大兴趣,Coursera、Udacity和edX等MOOC服务商平台应运而生。截至到2014年4月30日,仅Coursera平台上就有来自世界108所知名大学的643门课程和来自世界各地近500万的学习者参与学习。
MOOC风靡全球,不仅是学习者的盛宴和福音,也是教育研究者的热土和圣地,这引发了教育关注者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兴奋。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学习者蜂拥参与MOOC?其中有一些观点认为MOOC能如此风靡,首先是得力于其课程形式小巧和灵活的课堂互动及课后论坛讨论,为学习者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机会;其次,MOOC平台提供的都是世界知名大学课程,具有较强的聚合力;再者,MOOC学习是低成本学习;最后,MOOC的学习时间是灵活的、可调动的。
我们看到了MOOC的魅力所在和广阔的前景,但是我们对MOOC的课堂互动依然了解甚少。从公开的研究资料中不难发现,众多的MOOC学习者不能持续完成一门课程,往往中途掉队,仅有少数人能完成一门课程[2],这个原因是否与课堂互动有关,有待发现。另外,课堂互动是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MOOC的课堂互动弥散在网络环境中,它是复杂网络条件下的协同过程,课堂互动的涵盖范围发生巨大变化,课堂互动边界跨越了时空限制、虚拟网络环境、现实世界。
因此,本研究将从社会学视角分析MOOC课堂互动。MOOC课堂互动是在人、技术、环境、思维有机融合的条件下发生的[3],这种课堂互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它是通过镶嵌在网络结构中的关系互动体现出来的互动形式。社会资本理论恰好能从网络结构、网络关系等方面剖析MOOC课堂互动的形式,进一步解释MOOC课堂互动引发的知识生成和知识转移现象。最后为学习者、教学者、MOOC运营团队提出课堂互动的优化策略。
MOOC即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翻译成中文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也有人根据MOOC的发音称其为“慕课”, 维基百科定义MOOC是一种针对于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在线课程[4]。最早,MOOC是2008年戴夫·科米尔(DaveCormier) 和布莱恩·亚历山大 (Bryan Alexander)对乔治·西蒙斯 (George Siemens) 和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 在马尼托巴大学开设的一种新型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英文名“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首字母的缩写。这门名为“联通主义和连接性知识”的课程吸引了25名在校生和2,300名免费在线参与的学生[5]。随后,研究者基于MOOC的特征和应用情况,把MOOC定义为基于开放教育形式基础之上的拥有大量参与者的巨型在线课程,并且其必须拥有自由选择的平台或工具和完整课程结构的生成式课程[6]。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是资本的一种形式,是指为实现工具性或情感性的目的,透过社会网络来动员的资源或能力的总和。社会资本一词最早由汉尼芬(Hanifan)用来说明社会交往对教育和社群社会重要性的时候独立使用。19 世纪80 年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Bourdieu)在《社会科学研究》上首次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正式界定,并在社会学领域广泛使用[7]。他提出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同对大家共同熟悉或认可的制度化关系和长期交往的朋友联系在一起[8]。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从社会纽带能够为个体所提供的社会资源角度,依据交往时间、密切程度、熟悉程度、互惠等指标将个体的社会关系区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两种不同的类型[9]。伯特(Burt)从网络结构的角度提出社会资本不仅是社会纽带所能带来的资源,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结构来表达。他提出了著名的“结构洞(Structural Hole )”理论,将研究对象从网络中的资源转向网络结构所导致的资源分配问题上[10]。科尔曼(Coleman)从社会资本是产生优势利益的社会结构功能角度,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在集体中协同工作的能力,由兼具两种特征的多种不同实体所构成,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组成了这些实体,并促进了处于该结构中个体的某些行为”[11]。普特南(Putnam)认为社会资本由社会组织的特征所构成,例如规则、信任和人际网络。他认为一个人际间信任程度和互惠程度更高的社会比一个缺乏互信的社会在经济运行上更加有效,社会资本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进一步促进了信任和互惠的产生和自我强化[12]。林楠(Nan Lin)最后系统论述和分析了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即镶嵌在网络结构中的资源集合,这种资源同时与网络关系并存,而且是通过动机性互动生成的动态资源[13]。
1.MOOC课堂互动特征
课堂互动是调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主要要素,围绕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彼此间良性的交互作用,这是一个整体性的动态生成过程,课堂互动的最大特征是动态生成的,它往往是无止境的、无边际的、不可测的[14]。基于关联主义的MOOC除了拥有大规模、开放、在线、免费等基本特点外,还具有社交网媒的互动学习、非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注重学习者通道建立、学习者高度自主、自发性学习五大特点[15]。基于关联主义的MOOC课程互动是围绕着人、技术(互联网终端、通信设备)、网络环境、思维四要素有机融合发生的,这四个特征要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MOOC课堂互动的有效实施(如图1所示)。
图1 MOOC课堂互动特征元素关系
首先,MOOC集成了免费的在线开放资源、专家的辅导和社交网络的互联互通[16]。几乎所有类型的社交网媒都可以融合于MOOC,学习者在社交网媒中开展交流和协作,实现知识的分享和构建[17]。MOOC课堂互动是充分考虑了学习者学习要求和满足学习者需求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的人、技术(互联网终端、通信设备)、网络环境、思维的高度交互融合的互动形式,这种课堂互动是在人的网络结构中发生的,并动机性地形成了自组织网络关系,具有明显的协同性和生成式的知识转移现象,这是MOOC课堂互动的人的要素。
然后,技术要素是课堂互动的必要元素之一。MOOC课堂互动是依托于网络平台和互联网终端设备(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等要件搭建起来的,具有明显的技术特征。
再者,课堂互动的环境应该是一种平等、和谐、开放的生态系统[18]。MOOC课堂互动是依据镶嵌在网络结构中的资源匹配和新资源融入的复杂生态系统,它的角色是学习者、教师、MOOC运行团队、网络环境、技术(互联网终端、通信设备)、思维(知识)。
最后,MOOC学习者通过关联的社交网络和学习平台进行思想交换、知识分享等思维层次的交流。MOOC课堂互动正是通过这种关联实现异步发布式的知识构建,体现出个体智慧与集体智慧相互影响的交流过程。
总之,MOOC课堂互动都是紧紧围绕着“以学为中心”的互动方式,并形成了MOOC课堂独有的跨时空、虚拟网络与现实交互的生态系统,这种独特的MOOC课堂互动生态系统构成了MOOC课堂互动的“圈子文化”,表现出较强的社交性。
2.MOOC课堂互动模式
根据李青对MOOC课程的运行模式分析(如图2所示),MOOC课程都是基于一个运行平台建立起来的学习活动,由教师发起课程,学习者注册后通过平台观看多媒体教学内容参与学习,然后教师和学习者基于运行平台可以进行讨论;MOOC运行平台为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了社交媒体的链接,学习者也可以通过微博、社交网站、论坛、社会化标签进行交互学习和讨论,这部分内容又被聚合到MOOC运行平台供学习者学习和反馈给教师。因此,MOOC课堂互动是在MOOC课程运行模式基础之上的活动。
图2 MOOC的基本运行模式[19]
MOOC课堂互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习者的互动,他们可以通过MOOC运行平台进行互动,或者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互动;二是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他们主要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互动;三是学习者与平台中心的互动,他们通过浏览/参与平台中心和平台中心定期发送e-Mail/RSS课程信息进行互动;四是平台中心和社交媒体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平台中心主动构建社交媒体链接和学习者的社交媒体信息聚合反馈给平台中心形成的互动。因此,MOOC课堂互动的四个类别符合陈丽的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层次塔模型(如图3所示)。层次塔模型以媒体为平台,层次塔底层是操作交互;中间层是信息交互,信息交互有三种形式: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最上层是概念交互[20]。
图3 互动层次塔模型
结合MOOC运行模式和互动层次塔模型,不难发现学习者、教师、MOOC平台通过社交网络媒介环境进行互动,三者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通讯、共享、协同学习,教师基于这种环境进行教学管理,MOOC平台基于这样的环境进行学习管理(如图4所示)。
图4 MOOC课堂互动模式
通过剖析MOOC课堂互动模式,可以清晰地发现处在MOOC课堂互动的核心元素是社交网络媒介环境,这对MOOC课堂互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的互动都要通过社交网络媒介环境发生,在这里发生知识分享、知识生成、知识转移、社交行为、资源流动、资源分配、自组织等内容。
1.社会资本理论的作用
社会资本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对事物逐渐认识的过程,社会学家首先从认识到社会资本的存在,到论证社会资本的价值,再到社会资本的测量,最后到社会资本理论的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研究者基于前人的研究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补充了社会资本理论,使得社会资本理论变得丰满,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如下表所示)。通过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研究者逐渐对社会资本理论的维度达成了共识,目前公认的社会资本理论的维度有网络结构、网络关系、认知、信任四个方面。
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21]
(1)网络关系维度
社会资本能实现个体从嵌入性资源中获取回报,并激励个体积极在社会网络中进行投资以取得回报[22]。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存在是动机性的互动行为,这种互动带来的是社会关系形成。关系本身具有附加性,强关系形成了社交网络中的粘合社会资本,更有利于个体从关系网络中获取资源或利益;关系网络中的弱关系形成了桥社会资本,弱关系能带来信息的传递,在桥社会资本的作用下,网络关系会发生变动,网络中的资源会发生流动。如果网络中的资源是信息,那么就会带来信息的流动。
(2)网络结构维度
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是关系网络创造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的价值资源,在成员与成员之间拥有一定的互信度时,这种关系网络会为成员提供集体所拥有的资源,而且帮助成员获得某些方面的提升或利益等[23]。这些都是发生在网络结构框架下的。实际上,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不是某些活动的完全替代物,而只是与某些活动具体联系在一起,就是这种联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价值,即社会资本所在[24]。社会资本被公认为一种以规范、信任和网络化的核心内容,促进提升创新速度、创新能力以及竞争力的形成上表现出较高的绩效水平[25]。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关系形成,社会关系的形成又依赖于社会互动。作为社会关系的社会资本,基本上是通过社会网络存在的,其生成、运用和享受都是在个体间的互动中完成的[26]。表现出来的社会网络就是从网络结构研究网络中的现象,即社会资本的网络结构维度。
(3)认知维度
社会资本是可以转化的并具有高度生产性的行为,通过互动能够直接获取经济资源,并提高自己的文化资本[27]。个体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做出对资源的选择,这就需要智力的消耗和认知努力去理解这些资源[28]。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同样涉及到网络中的资源问题,比如分享的语言和文化,这样的认知资源镶嵌在个体的网络关系中[29]。因此,网络中的其他个体为了与他人建立关系,就需要去彼此理解[30]。好比今天我们所说的“圈子文化”,个人为了融入这些圈子,必须做出认知努力。
(4)信任维度
基于信任的关系会创造社会资本[31]。社会网络中的成员发生信息交流或交换是社会资本的典型特征,但是这些资源交换和网络成员的交互合作是在信任基础上发生的[32]。因此,一个具有良好信任基础的社会网络将具有较高的社会资本。
2.社会资本理论与MOOC课堂互动
MOOC课堂互动是在社交网媒体条件下发生的,这会自然的形成了一个社交网络。这个网络中的学习者因为有明确的学习动机(获得知识),他们必须参与互动;教学者有他们的教学动机和目标,他们也必须参与互动,获得他们想要的资源;MOOC平台有着它盈利动机和品牌目标,它也必须互动,获得更好的粘合性,增加自己的资源和吸引更多用户来参与学习,或者说是增加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理论就是研究在社会网络环境下发生的动机性社交行为,基于分析社会网络的网络结构、网络关系、认知、信任四个维度得到的影响获取社会资本的因素,得出学习者、教学者、MOOC平台三者如何构建网络关系能达到更好的互动和提升互动绩效,以及学习者、教学者、MOOC平台形成什么样的网络结构能达成良好的互动模式。这种动机性互动的内在纽带是信任和综合作用的结果。学习者、教学者、MOOC平台参与“投资”资源程度的多少将决定三者获得利益的数量和质量。因此,MOOC课堂互动是可以通过社会资本理论分析的,并且具有良好的交融性和可分析性(如图5所示)。
图5 社会资本与MOOC平台互动关系
1. 网络结构与MOOC课堂互动
MOOC课堂互动的网络结构是有边界的,MOOC的每一门课程都会形成其网络结构关系,在固定的边界范围内,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结构空间密度会逐渐增大,网络内部成员互动会越来越频繁,网络中的社会资本会增加。网络结构内的成员分为MOOC课程学员、教师、MOOC平台,这三者由于动机和目的各不相同,就会因为各自动机形成各自的网络结构关系。依据社会资本理论,网络结构主要表现在网络中心性、聚合群落、结构洞几个方面。
(1)网络中心性
网络中心性主要看的是网络结构中居于主要核心位置的组织或人。MOOC课堂互动的中心性应该是教学者或具有较强自组织能力的学习者,且动机强烈,有较强的互动能力。处于MOOC课堂互动中心位置的节点控制着网络的主动权,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互动能力。这种中心性一方面是自然存在的,另一方面是自组织生成的。自然存在的中心性是与课程同时诞生的,自组织生成的中心性源于学习者的主动互动投入。
(2)聚合群落
聚合群落与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凝聚子群一样,MOOC中的凝聚子群应该是行动者之间相对较强的、直接的、紧密的、经常的或积极的关系[33]。聚合群落的形成,有利于MOOC课堂互动更加频繁,互动者之间将更容易、更主动分享知识,也有利于MOOC的生成式学习。
(3)结构洞
“结构洞”是伯特(Burt)发现的,伯特说结构洞是一个缓冲器,像一个电路中的绝缘体。由于网络中存在结构洞,处于结构洞两端的个体或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附加的、不重叠的网络效用[34]。结构洞这一特性能应用来解释MOOC课堂互动的信息冗余,以及参与者缺乏互动性等问题。这是两个极端,一方面结构洞可以带来有价值的信息,避免了信息的冗余;另一方面,结构洞阻止了参与者的互动,使得参与者有可能失去有价值的机会,导致参与者积极性不高。
2. 网络关系与MOOC课堂互动
MOOC课堂互动是社交网络化的互动,这种课堂互动基于网络关系。MOOC的网络关系起初是学习者与教学者因为一门课程或者一个话题联系在一起,他们绝大多数起初是弱关系连接,虽然在有边界的网络结构中,但是这些都是随着MOOC课程的推进而使得网络关系密集化的。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网络关系维度考察MOOC课堂互动,可提炼出网络关系的粘合、桥接性、互动性三个方面。
(1)粘合
MOOC的参与者网络关系形成依赖于MOOC课堂环境系统。参与者关系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需要构建关系进行互动,另一方面MOOC课程本身有这样的要求和功能。两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MOOC参与者最终都建立关系,粘合在MOOC的课程上。基于粘合社会资本,即构建强关系社圈,MOOC课程互动的网络关系粘合程度随着课程时间的推移,粘合性会逐渐增加。但是如果MOOC课程互动不能有效进行,这种粘合就不会密切,甚至助推粘合关系的瓦解,因为MOOC参与者是动机性参与MOOC课程互动来获取资源的。
(2)桥接性(中介性)
网络关系中有强关系和弱关系之分,二者在社会资本理论中分别指的是粘合社会资本和桥社会资本。实际上桥社会资本强调的是关系的中介性,尤其“结构洞”的提出,更加确信了桥社会资本的存在。MOOC课堂互动在课程早期是相对薄弱的,因为参与者的关系都是弱关系,这种桥的作用就尤为突出,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互动调动将助推MOOC课堂互动高效进行,利于形成高质量的网络互动关系。
(3)互动性
MOOC课堂互动是带有较强目的性的互动,参与者动机非常明确。所以,MOOC课堂互动的调动将变得容易起来。高质量的社会资本有利于网络中发生频繁的交流和互动,资源将发生良性流动,这对MOOC课堂互动十分有利。
3. 信任与MOOC课堂互动
MOOC课堂互动离不开良好的信任氛围,信任是互动的基础,社交的根源。社会资本理论强调网络关系中的信任将给网络成员带来信息分享和资源,甚至带来直接性利益。MOOC课堂互动是建立在知识学习基础上的,参与者的目的和动机基本一致,参与者有较好的信任基础,这将带来网络内部的自组织、分享。
(1)分享
MOOC课堂互动最大亮点就是参与者的思维和占有的知识分享引发的讨论和互动。社会资本理论强调网络内部关系深化,建立更紧密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分享氛围。构建良好的MOOC课堂互动信任,更有利于学习者获得知识。
(2)自组织
MOOC课堂互动的参与者通过公开讨论或发表意见,带来的要么是支持或反对,或者是感兴趣,支持者、反对者、感兴趣者都将会形成圈子,这就是MOOC课堂互动引发的自组织现象。实际上,MOOC课堂互动的自组织源于参与者对自己占有的知识与他人分享的知识发生共鸣作用,无形中形成信任。社会资本理论强调高质量的信任将带来高质量的回报和更高的协同性。对于MOOC课堂互动的高质量回报意味着知识学习的高效率和参与者们的高协同性。
4. 认知与MOOC课堂互动
认知是社会资本理论中的重要维度之一。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都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MOOC课堂本身传递的知识就是高质量的,这就要求参与者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对于MOOC课堂互动,较强的认知就能理解更多知识或元素,就会带来更多思维互动和讨论,引发参与者的关注或兴趣,形成关系网络。网络关系中的强认知能力有利于发现网络中的镶嵌资源和发生知识转移。
(1)镶嵌
社会资本理论强调资源镶嵌在网络中等待适当的时机发生调用。MOOC课堂互动就是要调动这些资源给参与者带来知识和提升。因此,MOOC课堂互动需要协调好参与者的认知,有利于激活镶嵌在网络中的资源。
(2)知识转移
知识转移是学习型网络固有的现象。MOOC课堂互动具有生成式特点,知识资源通过其网络关系发生流动,在参与者的认知加工功能下,网络中流动的知识资源将发生知识转移,内化成参与者自身的知识。
MOOC课堂互动是基于社交网络媒介环境下知识生成和知识转移现象的助推动力,是实现MOOC良好教学的重要一环。正是由于MOOC平台把人、知识、技术、网媒环境关联起来,构成了一个围绕学习者学习的复杂网络。而通过社会资本的网络结构、网络关系、信任、认知四个维度透析这个存在的复杂网络,不难看出这个复杂网络当前的状态和存在的问题。因此,实现MOOC课堂互动的优化可以从这个复杂的网络入手,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对复杂网络环境进行结构、关系、信任、认知透析,进而提出对MOOC课堂互动的优化策略。
1.优化MOOC课堂互动的网络结构
通过规划MOOC课堂互动的网络结构,构建互补型中心性节点,梳理节点间的主干网络架构。微观看是一个中心节点,宏观看是一个聚合社群;另外确立一个层级互通的网络结构,避免结构洞的出现。
首先,基于MOOC平台功能突出网络结构的中心性,使得平台自身具有较强的通达性。平台的网络结构可以自行设计,按分类建立学习社区,把MOOC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关联起来,从结构上实现一个闭合循环网状链接。基于关键词检索、关键词链接、图片链接、视频超链等技术,实现关键词、图片、视频、参与者与相关主题社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围绕课程的核心网络架构。
其次,MOOC课程团队要定期推出鲜明的学习主题和互动活动。通过基于一门课程的主题学习和互动活动设计,吸引参与者参加,逐渐形成围绕一门课程的聚合群落,进而基于主题或互动活动的细分,产生子课题或活动,参与者基于其兴趣有选择的参加。最终形成一个主题为主、子课题为辅的层级相互关联的聚合群落。
最后,设立MOOC平台的定期学习者随机分组功能。因为结构洞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个体被粘合在相关社群中,得不到机会或没有意愿与其他陌生个体或群落建立关系导致的。因此,MOOC平台可以通过制度性规则让学习者在学习一门课程的周期内,多次被随机分组,进而破除结构洞,避免因为网络结构而导致的知识阻碍、互动困难等问题出现。
2.优化MOOC课堂互动的关系网络形成
MOOC课堂互动的关系网络密集程度决定MOOC课堂互动的好坏。应营造一个参与者积极创建关系的氛围;基于参与者的目的和动机鼓舞他们更多地交流和讨论,发表个人看法等,形成“圈子文化”粘合参与者,使他们建立紧密的互动关系。
首先,MOOC平台要粘合参与者。社会资本理论强调网络中资源占有与资源获取是实现关系粘合的重要因素。因此,平台上不仅提供相关课程内容,还要提供课程评价、课程相关资源、资料,推荐学习优秀案例和学习方法,进而引发参与者的关注。
其次,MOOC课程团队要极大的发挥其桥的功能,也就是中介性。定期推荐优秀的课程作业、定期发布优秀参与者的学习经验和心得、定期举行回答参与者提问活动等,进而实现参与者与MOOC课堂团队的紧密关系建立。
最后,定期进行互动讨论,实现学习化社交。建立课程讨论社区,并添加好友关注功能。通过对问题的讨论逐渐分化出参与者的兴趣或其关注的问题所在,形成基于讨论的“圈子文化”。
3.增加MOOC课堂互动的个体间信任
信任是构建关系的基石,增加参与者之间的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关系结构。建立一个分享机制,定期进行分享活动;营造一个懂得分享、愿意分享的MOOC交流氛围,引导参与者积极参与分享活动;以兴趣为出发点,发展自组织形式的MOOC社团活动。
首先,鼓励参与者自我表现、发出声音和思想。社会资本强调分享是获取信任的途径之一。鼓励参与者分享出其独立的思想和评论,有助于其他人对他的了解,进而得到其他参与者的关注,实现网络内部关系深化,有利于促进深层次的互动。这种鼓励可以通过建立MOOC的课堂自动提问系统实现,因为MOOC不是实时在线直播,所以当参与者学到某一课时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提问。
其次,鼓励参与者分享知识、资料、学习心得。MOOC平台可以设立积分机制,当参与者分享知识、资料、学习心得等内容,就会获得相应积分,并与最后的学习评价挂钩。
最后,MOOC课堂团队要起到信任评价的第三方作用。MOOC课程团队要审核参与者发布资源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从源头做起,避免无价值信息出现,影响其他参与者的心态。
4.减少MOOC课堂互动的认知障碍和噪音干扰
MOOC课堂互动的设计形式要符合参与者的目的和动机,站在参与者角度思考问题,减少参与者对互动不理解性的障碍;尽最大程度降低MOOC课堂互动的技术干扰、网络内部竞争干扰、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干扰,使参与者能便捷、快速的理解互动内容和互动形式,然后积极参与互动。
首先,MOOC平台界面要简洁和直观,避免广告等内容出现。复杂的界面容易分散和消耗参与者的学习注意力,不便于高效学习互动。
其次,互动内容要具有由浅入深的过渡效果。在互动过程中,如果出现复杂难懂的问题,必然导致参与者失去互动的兴趣。因此在设计互动过程中,就应该把互动问题设计成由简入繁,逐级过渡的效果。
最后,MOOC课程团队应定期广播课程应该的进度和要求。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懒惰或滞后等的干扰因素,这就需要课程管理团队定期通过邮件等手段进行广播课程进度和要求,辅助参与者学习。
MOOC浪潮席卷全球,对MOOC的研究也逐渐由MOOC的起源和与MOOC相关的理论研究走向了对MOOC的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网络环境、传播媒介、学习分析、评估评价等方面深入研究。文章分析了MOOC课堂互动模式,并探讨了社会资本理论分析MOOC课堂互动的可行性,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网络结构、网络关系、信任、认知四个维度分析MOOC课堂互动的内在本质和机理,分析出网络中心性、聚合群落、结构洞、网络粘合、网络互动、分享、自组织、镶嵌、知识转移等是影响MOOC课堂互动的主要因素,最终提出“二个优化,一个增加,一个减少”的MOOC课堂互动优化策略,即优化MOOC课堂互动的网络结构和关系网络的形成,增加MOOC课堂互动的个体间信任,减少课堂互动中存在的认知障碍和噪音干扰。
[1]蔡文璇,汪琼.2012:MOOC元年[J].中国教育网络,2013,(4):16-18.
[2]姜蔺,韩锡斌,程建钢.MOOCs学习者特征及学习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54-65.
[3]陈卫东,叶新东,秦嘉悦,张际平.未来课堂——高互动学习空间[J].中国电化教育,2011,(8):6-11.
[4]Wikipedia.MOOC[D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MOOC,2014-05-03.
[5]John Daniel , Making Sense of MOOCs: Musings in a Maze of Myth,Paradox and Possibility[DB/OL]. http://www-jime.open.ac.uk/jime/article/viewArticle/2012-18/html/,2014-05-10.
[6][19]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30-36.
[7]周娟.社会资本概念与测量的理论研究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0,(10):80-81,1997.
[8][法]布迪厄.布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9]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Readings in economic sociology,1985,91(3):63-68.
[10]Julia hauberer.Social Capital Theory: Towards a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M]. Prague:Dissertation Charles University in Prague,2010.
[11][美]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基础[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12]Putnam, R D.Ma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s in modem Italy [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13][22][34][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4]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0,(10):73-80.
[15][17]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6):31-36.
[16]McAuley, A., Stewart, B., Siemens, G. &Cormier, D. The MOOC Model for Digital Practice [EB/OL].http://www.elearnspace.org/Articles/MOOC_Final.pdf,2014-05-10.
[18]陈卫东,张际平.未来课堂的定位与特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7):23-28.
[20]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5):24-28.
[21]鲁欣钧.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社交网站知识分享影像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23][27]Bourdieu P. The Forms of Capital[A].Richardson.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C].Westport, CT:Greenwood Press,1986.
[24]Coleman J S.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8,94(5):95-121.
[25]陈柳钦.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J].东方论坛,2007,(3):84-91.
[26]奂平清.社会资本的影响因素分析[J].江海学刊,2009,(2):128-132.
[28]Curley, S. P., Connelly, D. P., & Rich, E. C. Physicians’ use of medical knowledge resources: Preliminary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findings[J]. Medical Decision Making, 1990,(10): 231–241.
[29]Lilian Woudstra, Bart van den Hooff, Alexander P. Schouten.Dimensions of quality and accessibility: Selection of human information sources from a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J].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2012,(48):618-630.
[30]Huysman, M.Design requirements for knowledge-sharing tools:A need for social capital analysis[A].M.Huysman&V.Wulf (Eds.).Social capit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C].MA, Cambridge:MIT Press,2004.
[31]Erich J. Sommerfeldt. Netwroks of social capital: Extending a public relations model of civil society in Peru[J].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013,(39):1-12.
[32]Kennan,W.R.,&Hazleton,V.Internal public relations,social capital,and the role of effective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A].C. H. Botan,&V.Hazleton (Eds.),Public relations theory II[C].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6.
[33]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中的凝聚子群[J].中国电化教育,2009,(8):22-28.
田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教育应用与新媒体传播、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社会网络分析等(tianyang001@yeah.net)。
冯锐: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网络教育应用与新媒体传播、社会网络分析、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等。
2014年6月10日
责任编辑:马小强
MOOC’s Classroom Interac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Based on Social Capital Theory
Tian Yang, Feng Rui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Media,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1)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in high-profile. In particular, the rise of MOOC is boosting the broader space for development to online education. If Coursera, Udacity, edX platforms simultaneously attracted nearly 10 million registered users to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Current research on MOOC mainly in its theoretical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trend levels.In fact MOOC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variou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mong higher education, and even some universities already one step ahead of the mutual recognition of MOOC credits. These studie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symmetry. This study is in line to break this situation.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behavior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MOOC phenomenon occurs in a social network media environment. Based on social capital theory can analyze the social network phenomenon problem combining the network itself and the human factor itself. Thus, by analyzing MOOC classroom interaction network structure, network relationships, trust,cognitive, analytical classroom interaction which triggered the phenomenon of knowledge generation and knowledge transfer. Then proposed the formation of MOOC optimized strategy for classroom interaction network structure and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and increased trust between individuals MOOC classroom interaction, and reduce the presence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cognitive impairments and noise interference.
Social Capital; MOOC; Classroom Interac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G434
A
1006—9860(2014)09—0059—08
* 本文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交网站传播特性及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12BXW048)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