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培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
中小学生信息化教学的学习体验调查
曹培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
该文从用户体验视角出发,深入了解中小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学习体验,重新审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供参考。该文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对重庆市九龙坡区的1420位学生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在富媒体环境下的学习投入程度相对更高;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感知和效果评价之间存在矛盾;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相应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分析表明,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城市学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相应学习能力具有明显优势;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小学生更加积极;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存在性别差异。文章建议要推动从注重教的信息化转向注重学的信息化、研制面向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标准、注重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协调性和综合性。
信息化教学;学习体验;调查研究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明显进展: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教育信息骨干网络基本形成,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平均生机比已由2008年的19:1提高到2011年的13:1。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不断拓展,初步形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在义务教育领域,国家建设了近15000学时的视频教育资源库,并向所有农村中小学校免费提供,覆盖了1.6亿农村学生[1]。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农远工程”“校校通”“班班通”等重大工程的全面建设,中小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已经基本具备。《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2],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可见,促进教学的信息化将成为教育信息化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打破传统观念,从课堂教学的服务对象—学生出发,重新审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际感受,全面把握“用户”的价值感知情况,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所谓信息化教学[3],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因而,我们习惯于将之称为信息化教学。值得指出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只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表面特征,在更深层面上,它还涉及到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尤其要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关键环节,最终实现对传统教学流程的重组和改造。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感知体验,这种体验对于进一步改进教学具有重要价值。王军锋利用自编问卷对陕西省470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4],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态度积极,认为数字化学习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有帮助。赵建民等以初二和高二学生为对象调查发现[5],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但青少年对网络学习的依赖度不高,“数字鸿沟”现象依然存在,且男生和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以及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群体特征。王海东[6]采用深度访谈法,通过采访11名在美国参加过网上课程的中国留学生,探讨了传统文化因素对网络环境中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李淑英等人认为[7],信息化教学应从学习风格入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信息化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才能防止信息化教学的浅层化。现有研究更多关注于学生学习体验中的一般性感知,包括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认知、学生的兴趣动机以及效果评价等情况,缺乏对学生参与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方式、学科偏好、群体差异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而这些方面的实证数据对于改进实践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获取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真实体验,我们首先对重庆市九龙坡区某学校的7名学生代表进行了非正式访谈,了解他们对于信息化教学的感受和体验。访谈后对记录进行主题分析和内容分析,将重复条目进行合并,再进行概念分类和整理,初步形成了学生价值感知的基本维度。然后,充分借鉴已有相关问卷,最终形成了问卷初稿。之后,选择了一个班进行预测,根据预测情况删除无效题项2个、语意模糊题项1个,增加2个有关学科偏好的测试条目,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正式问卷分为四个维度:第一,信息化教学基本情况,主要了解学生接受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情况、学习方式、影响因素等;第二,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内在体验,包括兴趣动机、必要性感知和自我能力认知;第三,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效果评价,包括知识水平、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第四,信息化教学的学科偏好,从学生角度,探索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的差异化整合价值。
本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调研区域,该区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全区74所中小学校于2013年全部实现电子白板班班通。依据目的性抽样原则,选择了符合条件并能够代表全区整体水平的5所小学和2所中学。其中,城市学校3所,农村学校4所。学生样本从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中抽取,共获取1420个有效数据。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施测前下发注意事项说明,对施测方式和注意事项进行介绍,要求施测人员严格按照既定的施测程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13年3月至4月,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由主试按统一的指导语说明作答要求,在学生完全理解作答要求后,统一进行作答。之后收集、统计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1.信息化教学环境呈现出“移动化”的新特点
在信息化教学中经常使用哪些设备;调查表明,台式计算机和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主流配置,使用比率分别高达62.5%和55.1%;其次是笔记本电脑,占比为25.8%。而近年流行的平板电脑也开始进入课堂,并在信息化教学设备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使用比率为8.5%。这说明,随着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实施,中小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进一步完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开始进入课堂,这些设备所具有的携带方便、使用灵活、智能性高等特点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实地访谈中,我们还发现,由于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使用平板电脑,如果教师也能使用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教学的话,会让学生感觉更加亲近,没有代沟感。
2.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信息技术设备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如何?调查表明,52.8%的学生每天接受信息化教学的时间为2小时以下,31.5%的学生每天接受信息化教学的时间为2至4小时,15.6%的学生每天接受信息化教学的时间超过4小时,仅有6.7%的课堂基本实现每节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开展课堂教学。这说明,虽然信息化环境已经具备,但信息技术的利用率还比较低,教学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其中,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每天实施信息化教学在4小时以上的比率分别为14%和18.9%,城市学校反而低于农村学校。这一方面表明,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率都不够高,教学的信息化程度都有待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信息化设备先进与否,并不是教学信息化的关键,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是促进教学信息化的原动力。
3.小组合作应该成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呈现形式
在信息化教学中,哪种教学方式更有效?调查表明,62.5%的学生选择了“组织开展合作学习”,50.7%的学生选择了“提出学习任务,组织研究活动”,45.1%的学生选择了“布置查找资料的任务”,42.6%的学生选择了“布置作业”,37%的学生选择了“展示学习成果”。同时,高达71%的学生选择将“小组合作”作为最喜欢的教学方式,而仅有27%的学生选择了“教师讲授”。这说明,小组合作应该成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撑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是明智之举。
4.学习资源是影响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什么才是影响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学生眼中,学习资源在信息化教学中作用巨大。46.1%的学生认为“丰富而好用的学习资源”是成功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关键因素。17.5%的学生认为“自律能力”是成功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关键因素,其次分别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充分的教师指导等。这说明,为学生提供丰富而适用的优质教育资源,不仅可以帮助改善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学习体验,而且可以为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提供重要支撑。
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学习体验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兴趣动机、必要性感知和自我能力认知。其中,兴趣动机是指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兴趣程度和动机水平;必要性感知是指学生对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程度进行判断;自我能力认知是指学生对自己是否具备信息化教学所需能力(如计算机操作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合作能力等)的自我评价。
1.学生在富媒体环境下的学习投入程度更高
从总体看,相对“黑板+粉笔”式的传统课堂,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兴趣动机更为积极。在学习趣味上,88.5%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更加有趣,10.1%的学生持中立态度,仅有1.4%的学生持反对意见;在学习动机上,87.4%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提高了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情感态度上,80.1%的学生认为增强了自己的学习信心。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持积极态度。实地访谈也印证了该观点,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在富媒体环境下的学习投入程度更高,信息化手段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活力。
2.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感知存在矛盾观点
在必要性感知上,84.1%的学生认为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很有必要,91.2%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88.9%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可以提升自己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84.2%的学生认为可以提升合作和交流能力。但是,仅有55.6%的学生同意信息化教学达到了期待效果,更有高达44.8%的学生认为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学习效率不高。这说明,信息化教学很有必要,但其效果还远未达到学生预期。很多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有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3.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相应学习能力
在自我能力认知上,83.5%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较好的搜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16.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方便地接触到各种信息化设备,他们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8],数字化生存是当代中小学生从小就开始的,也是最习惯的生存方式。同时,82.2%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在信息化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学习,而17.8%的学生认为自己并不具备相应能力,对能否在信息化教学中有效开展学习没有信心。这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需要教师提供针对性指导和帮助。
4.数学可能是最适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学科
在学生访谈中我们发现,针对每个学科,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价值并非完全一致,信息化教学可能存在学科偏好。为此,我们特意增加两个题目,试图从学生角度了解信息化教学的适用学科。通过分析发现,在所有学科中,数学是学生眼中信息化教学的最适用学科。43.2%的学生认为数学是最适合采用信息化教学的学科,所占比率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语文和科学,41.8%的学生选择了语文,33.9%的学生选择了科学。其后依次为英语、生物、物理、历史、地理等学科,占比依次为17.7%、12.3%、10.6%、8.2%和5.9%。
1.城乡学校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城市学校的学生在信息素养及相应学习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并对此充满自信
运用SPSS15.0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在学习体验的总分上,城市学校学生的得分为88.88,农村学校学生的得分为87.65,城市学校得分比农村学校略高1.23分,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1.87,p>0.05。这表明,在信息化教学中,城乡学校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兴趣动机和必要性感知上,t=1.19,p>0.05;t=0.14,p>0.05,城乡学校学生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在信息化教学中,城乡学校学生的兴趣动机和必要性感知的水平基本一致。但在自我能力认知上,城市学校学生得分为35.51,农村学校学生得分为34.56,两者之间存在边缘性极其显著差异,t=3.34,p=0.001。这说明,城市学校的学生在信息素养及相应学习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并对此充满自信。
表2 城乡学校学生的学习体验比较(M±SD)
2.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小学生更加积极,并在必要性感知和自我能力认知两个维度上表现出明显优势
运用SPSS15.0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页表3所示:在学习体验的总分上,小学生的得分为87.64,中学生的得分为89.20,小学生得分比中学生低1.56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2.22,p<0.05。这表明,在信息化教学中,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更积极,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兴趣动机上,小学生得分为26.83,中学生得分为27.09,小学生的兴趣动机比中学生略低0.26分,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1.21,p>0.05。这说明,在信息化教学中,中小学生的兴趣动机程度基本一致,不存在明显差异。在必要性感知上,t=-2.89,p<0.01,中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感知程度更高,两者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在自我能力认知上,t=-2.03,p<0.05,中学生的自我能力认知程度更高,两者呈现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在信息化教学中,中学生比小学生更加认可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并在信息素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表3 中小学生的学习体验比较(M±SD)
3.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存在性别差异,男女生在兴趣动机、必要性感知、自我能力认知等三个维度上的表现基本一致
运用SPSS15.0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在学习体验的总分上,男生的得分为88.66,女生的得分为87.70,男生得分比女生略高0.96分,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1.46,p>0.05。这表明,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存在性别差异,男女生基本一致。在兴趣动机、必要性感知和自我能力认知上,t=1.23,p>0.05;t=0.95,p>0.05;t=1.72,p>0.05,男生的得分都略高于女生得分,但未产生显著差异。这表明,在信息化教学中,不同性别学生的兴趣动机、必要性感知、自我能力认知都基本一致,不存在明显差异。
表4 男生和女生的学习体验比较(M±SD)
目前,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推动教学的信息化是时代之趋,也是人心所向。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信息化教学赢得了中小学生的支持,他们对教学信息化持有积极态度。但不容忽视的是,教学信息化的产出效益并不乐观。比如,84.1%的学生认为使用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开展信息化教学很有必要,而仅有55.6%的学生同意信息化教学效果相对更佳;91.2%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而仅有55.2%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效率。可见,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影响远未触及核心,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还处于较浅层次[9]。我们在实地调研中也发现,很多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内在特征和个性差异,更缺乏基于差异的个别化教学策略,这导致了技术更多用于“教”的信息化而非“学”的信息化。回顾历史,无论是1995年由圣地亚哥州立大学Bernie Dodge提出的WebQuest,还是产生于1999年的Justin-Time Teaching,都将促进学习者的个别化学习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关键。而近年来兴起的微课程、慕课和翻转课堂,也同样展现了信息技术在促进个别化学习方面的巨大潜力。为此,我们必须转换视角,从课堂教学的服务对象—学生出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风格,将个体差异作为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材施教、因能施教,适时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设计针对性的差异教学策略,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直以来,教育技术研究者都十分关注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而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才是有效的?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困惑和问题[10],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不断出现新的类型和版本,教学实践中运用技术的方式也产生许多新的模式,它们不断冲击着人们在技术整合方面建立起来的共识。常常是对于一种技术对教学的可能效果尚未探讨清楚,就又出现了新的技术和新的技术应用方式。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有效运用教学技术的含义始终不够明确,容易导致教学实践者无所适从。教学的有效性分别经历了追求教学效率、追求创造新的教学模式的阶段,到目前发展为关注学生的取向。在本次调查中,中小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有着丰富而真切的学习体验,这些体验应该成为改进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现实往往是这样:人们在忽视这些具有价值的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却又对如何在教学中有效使用技术感觉到迷茫。而且,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标准建设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在数字教育资源、信息化环境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但在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教学信息化领域却一直面临评价引导的缺位。为此,我们建议要研制面向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标准,让学生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通过探索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制定出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控和测评,保证教学支持服务的质量。
相对传统的教学改革来说,信息化教学改革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情况也更为复杂,它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管理机制、技术支持、资源建设、经费投入等多个层面的协同配合,而且需要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系统性创新,进而实现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而不是渐进式的修修补补[11]。所以,我们在推进教学信息化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改革的协调性和综合性。首先,充分合理利用学校已有的信息化设备,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综合优势,提高现有信息化教学设施的使用效率;其次,要认识到学习资源是影响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加强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力度,推动优质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网络学习空间;再次,强化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重点关注小学阶段学生和农村学校学生,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主动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学习体验;最后,探索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规律和特点,在整体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同时,针对个别优势学科进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
[1]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D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204/201302/148023.html, 2014-02-28.
[2]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 http://www.moe.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2/03/29/20120329140800968.doc,2014-03-13.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6-8.
[4]王军锋.数字化学习调查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09, (19):45-48.
[5]赵建民,姜梦妍.无锡市青少年网络应用现状调查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2, (6):39-44.
[6]王海东.中国留美学生的网上学习体验:文化的影响[J]. 开放教育研究, 2008, (3):67-72.
[7]李淑英,杨朝政.关注学习风格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 2009, (8):77-80.
[8]曹培杰, 余胜泉. 数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 2012, (4):21-27.
[9]黄荣怀. 教育信息化助力当前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J]. 中国电化教育, 2011, (1):36-40.
[10]孟琦. 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教育技术之实用取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6.12.
[11]何克抗.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 课程·教材·教法, 2014, (2):58-62.
曹培杰: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与政策、数字化学习与管理(caopeijie@gmail.com)。
2014年5月15日
责任编辑:李馨 赵云建
Investigation o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in Teaching with ICT
Cao Peijie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Beijing 100088)
This paper focuses o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with I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 experience. We investigated 1420 students in Chongqing’s Jiulongpo and found that students’learning engagement is better in the rich media environment; that’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need for teaching with ICT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most students think they have good information literacy.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students have no signi fi cant difference in urban schools and rural schools;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is more positive than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re is no gender difference in students. The article suggests promoting conversion of e-Teaching to e-Learning, developing new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students and focusing on the 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ology reform.
Teaching with ICT; Learning Experience; Investigation
G434
A
1006—9860(2014)09—0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