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学堂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 *

2014-11-28 07:57安继芳常子冠
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通识学堂优化

戴 红,安继芳,常子冠,迟 红

(北京联合大学 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191)

基于网络学堂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

戴 红,安继芳,常子冠,迟 红

(北京联合大学 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191)

“慕课”(MOOCs)的出现,又一次兴起了网络教育教学的研究热潮。而网络学堂作为目前国内高校普遍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通识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教学型普通院校MOOCs落地的重要平台之一,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学堂对于教学的支持再也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具有优化作用。该文以分析高校通识课程特点和需求、教情学情为基础,重点探讨了通过网络学堂建设,设计网络学堂的资料结构、互动环节和评价方案,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保证教学内容完整、弹性、个性化及开放化,体现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推动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和高效,从而达到优化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的目标。

网络学堂;大学通识课;教学优化;MOOCs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不断深化,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近两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即MOOCs在国内外的兴起,使得在线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优化研究再次成为教学研究的主流,在线学习也已成为远程教育、教育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1]。教学型普通高等院校,在MOOCs来袭的背景下,也在积极开展基于现有e-Learning平台的在线教学研究和改革。

目前,国内外众多高校采用了开源系统二次开发或商用类型的各种e-Learning系统,其中Blackboard商用网络教学平台(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又称“Bb学堂”“网络学堂”),为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法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以及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内的诸多名校所采用,我院近年来也开始建设和使用网络学堂,网络学堂所提供的丰富的功能模块,以清晰的课程结构视图展示,有利于教师快速搭建网络课程和方便学生学习。

然而,与美国高校相比,国内高校引入网络学堂的历史较短,应用还不够成熟,在使用中,多侧重于课程资源的展示,而忽略其交互应用[2]和评价作用,多注重网络学堂对传统教学的辅助支持作用的研究应用,而忽视其对于教学优化作用的研究应用。

本文以我院通识课教学为例,试图对网络学堂在教学优化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旨在提出基于网络学堂的教学优化模式,给出网络学堂课程的建设思想和过程,以及网络学堂课程的结构设计模板。

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大学教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博学多识、通情达理、融会贯通、思辨精微的素质[3],培养学生与专业教育相关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与专业无关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生活需求能力等[4]。多数大学都有着自己的通识教育理念,以服务于学生的智能、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他们往往组织不同学科领域的一组或多组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数学与自然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外语、体育健康等。本文以这五类课程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和“太极拳”五门课程为例,以优化教学为目的,完成其网络学堂的建设。

(一)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

“课程只是骨架,而它的血肉和精灵必须来源于师生之间难以预料的相互影响和交感作用”[5]。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优化理论和方法指出: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要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教学过程,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6]。

优化通识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在现代教学优化理论的指导下,围绕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研究其教学特点和教情学情,优化设计教学过程,以期达到高效高质的教与学效果。

(二)通识课程的特点和教情学情分析

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五门课程作为我院大学通识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知识和体验的积累、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意识和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任务。五门课作为通识教育课,分别具有培养思想道德修养、数学素养、信息素养、英语语言素养和体育健身素养的课程目标,都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顾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素质素养的培养、习惯和意识的建立。这些课在教学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三结合”,“高等数学”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验导学”,“大学英语I-IV”的 “形成性评估”和“太极拳”的“课内外一体化”等。然而,这些课程普遍存在着一些教学困难和问题,如:教学面向的专业多、学情复杂、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差,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课堂教学学时又在不断压缩,不足的学时使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梳理和巩固不能充分实现,这课程的宽度和厚度难以保证,教学设想不能完全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不能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和寻求多种些途径实现教学目标。尽管课程教学大纲中都有课外学时的要求,试图对于课堂教学予以补充,但如何完成课外学时的教学任务、跟踪学生学习过程、检查学习成果,也是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根据以上教学特点和教情学情的分析,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对整个教学进行优化,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教学优化设计

根据巴班斯基的教学优化理论[7],以下从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形式和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评价优化四个方面阐述网络学堂在教学优化方面的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优化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不仅仅要完成知识传授,而且要完成教养、教育、发展三方面[8]的任务,这与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相一致。按照这一教学目标,教师们竭尽全力,试图在有限课时的课堂教学中,完成这三方面任务。然而事实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培养仍然占有绝对比重,而素质和素养的培养、习惯和意识的建立多数仅停留在讲述、建议和要求层面上,难以有时间实质性展开。尽管教师们也注重考虑使用实践活动等方式完成三方面任务,但实践活动的可跟踪性、可控制性和可评价性以及教师的可参与性与指导性往往不能得到保障。

网络学堂具有不受时空限制、陪伴式、支持群体非线性学习的特点,在教学中支持形成性学习评价,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提供了可能。

2.教学形式和方法优化

巴班斯基把教学方法分为三种: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组织和实施学习活动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9]。在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协同实现教学目标,包括进行“入课教育”说明学习意义,提出学习要求;使用讲授和演讲、图解和演示、练习和实验多种形式,应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知识和情景的再现以及问题探究等方法,或在教师指导下,或学生独自地、分组地学习,完成各项作业和实践活动,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查和考试,检查教与学的效果。

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需要从课程目标、课程特点、教情学情和现有的教学条件诸方面综合考虑。传统的课外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如:教学资料阅读、实验和作业、实践活动和报告,学生可独立完成或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指导、反馈和检查,往往通过作业和报告的批改、课堂讲评、考查和考试来完成。传统的形式和方法简单机械,辅导、指导、交流和反馈不及时、不充分,学习过程监控不够,造成形成性学习评估缺乏全面性或客观性。

将网络学堂作为网络学习平台和工具,能够对课外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补充和完善。基于网络学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如下页表所示,作为优化课内课外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手段,这些方法是必要的。同时,90后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沟通的欲望和能力较强,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的重要场所,这也使网络学堂作为教学形式和方法的优化手段成为可能。

基于网络学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3.教学内容优化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大纲,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同时体现三大作用为前提,可以以教养作用的内容为主,以教育和发展作用的内容为辅。课堂教学以课程主干内容为主线,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对于重点和难点要解释和剖析充分,这样在有限的学时下,教学才会显得从容有效,学生课堂学习的负担不至于太重,不至于囫囵吞枣,而在课后再花大量的时间去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在课外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应以多种媒体形式共享课堂教学内容,其中重点是课堂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的再现和演示。其次应以主干内容的延展内容(主干的枝节)、教育和发展作用的内容为主,如课外学习资源、课外阅读资料、拓展实验等,注重对课堂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补充以及学科间联系的体现,注重学习内容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以及引导性,支持自主学习、弹性学习和个性学习。课内外教学内容的互补选择和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提高教学内容的优化程度。

4.教学评价优化

多元化教学评价因其评价内容的完整性、评价视角的全面性和评价形式的多样性,而更加科学合理和客观,成为目前评价方法的主流。网络学堂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丰富了教学评价的内容、视角和形式,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优化了教学评价体系。

(1)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教养目标、教育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利用网络学堂的课下学习过程监控功能,在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中进行数据和信息采集、量化和非量化分析以及及时地评价反馈。过程性、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10],同时也为总结性评价提供基础和依据,对总结性评价方式和指标的制定具有参考作用,使其更加合理客观。

评价视角可以是主观视角和客观视角,来自教师、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成员的评价为主观评价,还可利用网络学堂的过程监控功能所采集到的跟踪数据,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给出的评价为客观评价。

评价形式和方法除了传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形式外,还可利用网络学堂的作业提交、自测、论坛、留言和数据统计功能,进行过程监控,以观察记录、交流讨论、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如建立学生的“电子学档”[11],对学生学习内容、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包括作业、作品、成绩、获奖等)、学生各项评价信息进行记录。

(2)对于教师的评价

评价视角除了传统的教师自己、学生、同行和领导的主观评价,以及学生成绩等的客观评价外,还包括网络学堂课程的建设、教师通过网络学堂开展教学活动的评价。可使用一些量化数据,如学堂功能的完整性、结构的合理性、资料的丰富性和数据上传量、教师使用学堂的次数和频率,教师对于学生上传的作业和完成的测验等所给与的反馈和评价的质量和及时性,参与讨论、答疑辅导情况等等。这些客观数据反映出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对学堂的重视程度,也是教师在实现教育和发展两大教学目标中所做努力的体现。

基于网络学堂的教学评价的实(及)时性,提高了教学评价的效率,使教学双方在获得评价信息后,可以及时地调整教和学的方法,改进教和学的状态,有助于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四)基于网络学堂的教学优化设计的框架结构

网络学堂具有教学资源共享、教学互动交流和教学评测评价三大功能,结合网络学堂的教学功能,笔者针对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进行优化设计。基于网络学堂的教学优化设计的框架结构如下页图1所示。

三、网络学堂课程建设方法

网络学堂的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或教育教学机构往往在前期的软件平台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购买或研发。但在后续配套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上,重视的程度和投入的资金往往不足。很多学校购买或研发的教学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张举范[12]、樊文强[13]等在相关论文中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原因分析。本节我们将总结在网络学堂中开展五门通识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提炼基本和共性的建设思路、工作任务和建设路线图,给出可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如图2所示)。

图1 基于网络学堂的教学优化设计的框架结构

图2 基于网络学堂的课程建设方法导图

(一)步骤

1.需求分析:分析课程特点、教情和学情、教师和学生对于网络学堂课程的需求、现有教学资源,分析研究其他网络辅助手段,如微博、微信等与网络学堂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目前网络课堂优秀的成功应用案例,给出各门课程的需求分析报告。

2.收集资料、准备素材:收集、整理、提炼和建设相关资源,包括各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文档库、课件库、素材库、题库、作品库、音视频资源库、有价值网络资源和网站、课外阅读资料库等。

3.建设实施:基于网络学堂的基础功能,设计网络学堂课程的结构,设计资源结构、互动环节和制定评价方案,实现共享教学资源、互动交流、反馈评价三大功能。

4.使用、跟踪、反馈、评估:教学前,利用网络学堂作为优化工具,设计基于网络学堂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网络学堂,跟踪分析、评估检验应用效果,可考虑采用对比实验等方法。

5.修改、完善:总结经验和不足,改进完善网络学堂课程和基于网络学堂的教学设计方案。

其中第3步作为学堂设计的核心工作,是体现学堂功能,发挥学堂在教学优化中的关键步骤,在学堂建设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下面针对第3步中网络学堂课程的三大功能的设计和实现进行详细论述。

(二)课程结构设计

1.资源结构设计

资源结构设计包括资源分类设计、资源类型设计、资源导航设计、学习单元(任务)设计、个性化学习设计和协作学习资源空间设计。

(1)资源分类设计和资源类型设计

资源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课程基本情况、基本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资源。课程基本情况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教学团队、教材、教学日历等与课程相关的基本信息,资源类型主要为包含文字和图片的文档。基本教学内容又分为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教学内容,两者并集是完成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的必备资源,资源类型主要为课件、动画、音频视频文件。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通过概念地图等可视化认知工具加以展示,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脉络、系统性梳理所学内容提供方便。若一门网络学堂课程需要多位任课教师、多个教学班学生共同使用,可考虑以任课教师或班级为单位,设计各班专区,专区中有任课教师或班级的个性化教学内容等。拓展教学资源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的资源,可以是与课程相关的或无关的内容,主要是为拓展课程深度和广度、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等而提供的,资源类型可以是包括网络链接在内的任何形式。

(2)资源导航设计

为方便学生快速找到所需资源,学堂还应在现有基础上,使用如静态导航地图这样的工具进行资源导航。若能够获得学堂二次开发的权限,可考虑设计和实现动态导航地图。

(3)学习单元(任务)设计和个性化学习设计

为方便学生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学习,可将教学内容组织为单元(任务)和课时。每个课程单元要有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和考核评价。一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后,经过考核,可选择进行下一单元的学习。考核一般采取带自动反馈和辅导的自测方式。以学习单元(任务)设计为基础,还可以设计个性化学习模式,给不同专业、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菜单式学习建议,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4)协作学习资源空间设计

在网络学堂中专门开辟一个学生可自行上传学习资源的空间,该空间的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知识和批判性、创新性思考的过程,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发现的知识、信息和资源放到学堂供大家分享,是一种互助和协作的学习形式,它能增强学生的教学参与感,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2.互动环节设计

互动环节的设计包括作业提交、测验和自测、讨论和答疑三个环节。作业(包括作业、报告和论文等作业类)提交环节的设计要考虑作业次数、作业内容、作业要求、提交方式、提交时间、作业辅导、作业反馈、作业讲评等因素,做好规划;基于试题库,进行测验自测环节设计,要考虑试卷的组织、答案反馈、知识点或技术点的点拨等内容;利用网络学堂的论坛和聊天室功能,根据教学任务设计讨论主题、聊天主题,开展以学生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和聊天活动,其目的是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交流沟通,增进情感,跟踪思想和学习状态,答疑解惑。讨论可以是周期性的,如每周话题,或非周期性的,如针对某个学习内容或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同时,为保证学生充分参与互动活动,可指定发言次数,将发言数量和质量作为过程评价因素之一。

对于形成性评价要求较高的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英语”,基于以上交互环节设计过程监控功能,利用这些交互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对采集到的作业信息、测验自测信息、讨论交流信息进行量化、分析计算,得到过程性、形成性评价结果,并通过这些交互手段进行反馈。

3.评价方案制定

评价方案中包括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方法的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选取评价点,可设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等。对于每个评价点的评价内容,确定评价主体、评价形式和方法。网络学堂可支持的评价形式有作业、测验自测和讨论。根据评价指标,在这些交互环节中采集数据和信息,应用分析计算方法得到分析结果,如频度统计、均值统计、加权平均法,对于相关性较强的数据也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14]和数据挖掘方法等。分析结果可以用数值或图表形式表示,必要的可视化,可以使分析结果更加直观和形象。

图3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学堂课程结构简图

评价方案中还应考虑评价反馈,包括反馈内容和反馈形式。反馈内容可以是分析计算的原始结果,即客观评价,也可以是描述性的主观评价;反馈形式可以是开放式,即将学生普遍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广播的形式广而告之;也可以是个别式,即面对个别学生或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地、点对点地反馈。

4.课程的结构设计

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例,该课程作为大学计算机通识课程体系中的第一门课,是我院最先进行网络学堂课程建设的通识课程之一。目前该学堂由七位计算机教师共同建设、维护和使用,面向全院六百多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图3所示为学生视角看到的学堂结构,分为12个模块,分别承担着教学信息和资源共享,师生、生生互动,反馈评价的功能。

经过两年的建设,学堂的结构和内容都在不断完善,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堂访问量逐年上升,两个学期达到18万次之多。

四、结语

最大化地实现通识课程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三大教学目标,以优化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为手段,应用网络学堂这一国内很多高校普遍采用的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对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进行有效支撑,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我们应该注意在发挥网络学堂优化教学作用的同时,避免增加教师教学的复杂性和教学设计的难度,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时间。优化教学的目的是要体现更好的学习绩效,利用网络学堂的开放性、交互性、探究性以及智能化、可视化等技术优势,使得更加高效的教与学成为可能。

[1] 王红艳,胡卫平.中国在线学习研究现状与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3,(8):30-34.

[2][13] 樊文强,刘庆慧.中美顶尖高校e-Learning、网络教育及OER开展比较及启示——基于高校应对时代发展挑战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3, (2):23-26.

[3] 周景辉,聂英杰.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比较与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542-546.

[4] 钱小龙,汪霞.加拿大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以基本就业技能培养为导向[J].现代大学教育,2013,(3):34-40.

[5] 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6][7][8][9]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0] Hwang, G. J., Y. R. Shi, et al. Concept Map Approach to Developing Collaborative Mind tools for Context-Aware Ubiquitous Learning [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0, 42(5): 778-789.

[11] 刘仁坤,杨亭亭,王丽娜.论现代远程教育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2,(4):52-57.

[12] 张举范,李娟,程正勇.网络学习时代网络课程的反思与重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83-86.

[14] Laurent Zwald.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J].Machine Learning, 2007, (66): 295.

戴红:副教授,硕士,基础教学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时空数据建模、数据可视化、计算机基础和专业教育教学(daihong@buu.edu.cn)。

安继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文本检索、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ann@buu.edu.cn)。

2014年4月10日

责任编辑:马小强

Teaching Optimization of General Courses based on 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

Dai Hong, An Jifang, Chang Ziguan, Chi Hong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MOOCs is bringing forth a rise of network-based education research again. As a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widely used by many domestic ordinary colleges, 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eaching of the college general courses,It is facing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s an main platform to realize the MOOCs’ model in these colleges, The teaching based on Blackboard system not only supplemented and extented classroom teaching, but also optimized teaching in four ways,such as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forms and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Based on situation analysis about the features of the courses, demands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s, this paper highlighted how to promote to realize teaching objectives more all-round, ensure the teaching contents more complete, fl exible, personal and open, embody the teaching forms and methods more various, and drive the teaching evaluations more all-sided, objective and efficient to optimize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of general courses through building Blackboard-based courses to design the structure of materials, interactive sessions and evaluation schemes.

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 College General Course; Teaching Optimization; MOOCs

G434

A

1006—9860(2014)07—0088—06

*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地方本科高校文科专业群综合实践教学研究”(课题编号:DIA110276)和2013年度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基于网络学堂建设的通识课教学优化的研究与实践”(京联教[2013]25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通识学堂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