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评估 *
——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分析

2014-11-28 08:49刘美娟周平红马静思
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维度标准信息化

张 屹,刘美娟,周平红,马静思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评估*
——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分析

张 屹,刘美娟,周平红,马静思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信息化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用来评价、衡量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合理性、可靠性和针对性。该文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进行了解读,论述了其内容框架,并结合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描述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在每一维度上的达标程度,从而发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合理的建议,以期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力标准;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校园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数字化校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优化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提升[1]。信息技术能力标准是衡量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准则,为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可以帮助决策者和教师培训者利用标准规划教师培训课程。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提出,到2020年,应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基本达到教育技术能力规定标准[2]。2013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教师[2013]1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并于2013年11月开始启动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但是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时应该参照怎样的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当前的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如何?对标准的达标情况怎样?以及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有哪些需求?

为了即将到来的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得到更好的实施,本文首先解读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然后以X省为例,从标准的角度出发,分析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现状,依据实证调研数据,科学、合理地评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现状。通过评估发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存的问题,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供有力的依据,促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构建

目前,世界各国逐渐重视教师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些评估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标准,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的《教师信息和传播技术能力标准》。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建了教师ICT的国际标准,这个标准描述了教师运用 ICT 进行有效教学所应具备的能力,即《教师信息和传播技术能力标准》,提出教师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技术素养、知识深化、知识创新,教师应该从理解教育中的ICT、课程与评估、教学法、ICT、组织与管理、教师专业学习六个维度来进行工作[3]。欧洲组织根据本国的教育发展现状简化了UNESCO《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提出了符合本国特点的《eTQF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框架》,包括四个一级指标:ICT,教学法,课程与评估,教师专业发展,和13个二级指标。每个主题部分包含代表教师能力发展水平的四个阶段(如教师的技术能力发展水平四个阶段是入门、基本工具,复杂工具,普适工具)[4]。2012年加纳连接项目——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框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二维表,在纵向上继续沿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标准中的内容,包括理解教育中的ICT、课程与评估、教学法、ICT、组织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六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横向上表示教师达到的ICT能力逐步增强[5]。综上所述,UNESCO发布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框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推广性,有利于各国根据本国的发展现状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2004年12月,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标准,提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素质维度有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6]。但是,该标准没有从更宏观的视角,从经济模式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教育的发展目标与规划。为了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薄弱、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2013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教师的重要文件,号召教育界教师、专家等研究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7]。2013年12月,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在上海举办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标准研制专家咨询研讨会,同样和欧洲、加纳等国家一样,参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标准》,经过多轮专家会议讨论产生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8]。

(二)《能力标准》的指标体系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薄弱、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自“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以来,标准研制组经过多轮会议的认真研讨,并开展实际调研,2014年2月初步形成了《能力标准》的草案,按照教育部预定的计划,于2014年5月印发了教育厅[2014]3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本文作者之一曾经研究了不同国家的标准,并参与了《能力标准》的制定工作。

《能力标准》以教师工作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两个方面来描述能力标准的指标体系。本标准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在《能力标准》指标体系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两方面,在学习与发展维度具有相同的单元,在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价与诊断四个维度具有不同的指标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指标,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提出的,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能力标准》指标体系

续表1

三、研究数据的来源及分析方法

(一)数据的来源

为了调查X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的整体情况,项目组在X省约17个市区中选取16个市区作为调研地区,受调研对象为普通高中、普通初中和教学点,约占全省中小学总数的10%,发放了《X省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应用现状调查问卷》,本次调研于2012年11月20日正式开始,截至2012年12月30日,经过多方面的努力,项目组共回收795份学校问卷。调查问卷共包括六大要素:信息化应用、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资源建设、数字化环境建设、数字化管理以及保障体制[9][10]。本研究从《X省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应用现状调查问卷》中分别提取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各维度相关的数据,在挑选指标数据时严格按照《能力标准》的指标要求,精心筛选了有足够代表性的数据。

(二)数据的分析方法

联合国教师ICT国际标准包括政策框架、能力标准模块结构、实施指南三部分内容,其中实施指南根据标准中具体模块结构设计了调查问卷,详细列出了教师在每一项技能规定或模块内应该掌握的具体技能,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从标准的视觉评估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现状[11]。本文采取联合国实施指南的研究方法,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角度评估X省中小学数字化校园中教师信息技术的现状,首先对与《能力标准》五个维度一一对应并能够代表所属维度内容的3-6个相关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基本统计描述分析,计算其平均值,根据其均值大小,确定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以此获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比如,某一维度有5个指标来代表其内容,假设有3个指标具有了较高的均值水平,那么就认为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该维度上已达到标准的程度为3/5。

四、从《能力标准》的角度分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

依据联合国的研究思路,针对各专家、学者等讨论的《应用标准》,分别从《能力标准》的五个维度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研究。

(一)X省数字化校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

数字化校园是指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12]。随着数字化校园进程的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截止到2012年底,根据《能力标准》测量的X省795所不同性质不同地理位置的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问卷中部分设计的是百分比类型数据,部分是用1—5表达不同强弱程度的数据,从1-5强度逐渐增强。

表2 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现状

续表2

根据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现状,我们初步界定得分比例大于60%,强弱程度在3以上为该指标已经达标,即“*”表示已经达标的能力指标。由表2可以看出:

1. 学习与发展和技术素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技术素养方面,拥有电子邮箱的教师比例达到了77.87%,教师使用信息化工具辅助教学的程度为3.02,获取、合理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能力为3.40;学习与发展方面,利用网络参与教研的能力达到3.04,能够每学期参与信息化教研的教师比例为83.5%,能够每学期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比例为91%。

由此可得,技术素养方面,大多数教师拥有了电子邮箱,超过一半的教师已经在使用信息化工具辅助教学,教师基本能够获取并合理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学习发展方面,基本上每个教师每学期都能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信息化教研,并有部分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参与教研。总之,教师在学习与发展、技术素养两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现状,只有达标教师的情况和使用电子白板等信息化相关设备教学教师的比例、信息化工具辅助教学的能力需要引起重视。

2.计划与准备和组织与管理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计划与准备方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师使用计算机备课的时间,得分分别为2.92、39.30%,处于较弱的水平。只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电子备课能力这一指标的得分较高,为3.19;组织与管理方面,正确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设备,应对系统中常见错误的能力、使教学资源编辑软件用于多用途的教师比例得分分别为2.61、21.60%,只有利用网络交流的能力得分较高为3.09。

由此表明,在电子备课、网络交流方面已处于较好的发展水平,只是教师使用计算机备课的时间不足,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应对系统中常见错误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3. 评价与诊断处于薄弱的水平

评价与诊断方面,对学生进行信息化评价的能力、教师采用信息化方式评价学生的比例、使用多种信息化评价方式的教师比例得分分别为2.57、23.10%、8.50%。由此可得,各指标均处于较低的水平,有待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工作,尤其是教师在使用多种信息化评价方式进行评价的能力处于最弱的现状,应该给予较高的重视。

(二)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达标程度

1.基于《能力标准》X省各维度的达标分析

根据X省数字化校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分析,明确了X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上的现状。为了了解达到标准的指标个数与选取的指标个数之间的关系,按照上文所界定的得分比例大于60%,强弱程度在3以上为该指标已经达标的原则,得出各维度发展水平,具体如图1所示,图的有色区域为达标指标,无色区域为没有达标指标。

图1 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现状

从图1可以看出,学习与发展,选取的5个指标中有3个指标达到了标准;其次是技术素养方面,选取的6个指标中有3个指标达到了《能力标准》的要求,组织与管理、计划与准备发展程度相同,选取的3的指标中均有1个指标达到了标准,发展水平最差的是评价与诊断方面,选取的3的指标中,没有指标达到标准。

由此可得,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不均衡,学习与发展及技术素养发展最好,组织与管理、计划与准备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处于较好达标程度,评价与诊断发展能力发展最弱。

2.现状与预期的差距分析

对各维度达标指标与选取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可清晰地得到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与《能力标准》预期要求的差距,即现状与预期的偏离程度,具体下页如图2所示,两线条分别表示是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和《能力标准》预期的达标水平,其中预期是指《能力标准》中各个指标均达标的水平。

从下页图2可以看出,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达标曲线均在预期发展水平曲线之内,其中,评价与诊断维度与《能力标准》的吻合程度为0,与《能力标准》预期的要求偏离程度最大;其他五个维度具有一定的发展,其中,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均与预期有一定的差距;学习与发展和技术素养能力发展距离预期最近。

图2 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标准的差距

为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数据的可靠性,2014年5月,项目组根据《能力标准》的指标体系,专门设计了《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问卷》,再一次对X省发放问卷130份,经过研究数据的结果分析,发现各方面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教师在评价与诊断方面较弱,在学习与发展、技术素养方面有较好的发展。

由此可得,在今后的培训中需要特别重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在评价与诊断方面的培训,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虽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与《能力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也需要加强;技术素养和学习与发展方面已得到较好的发展,大部分指标已经达到《能力标准》的要求,令人深思的是学习与发展维度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其他各维度发展较弱,这充分表明教师的学习与发展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在教师学习或培训时没能实时有效地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培训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希望在今后的教师在学习与发展培训时能够注意其有效性,加大教师在评价与诊断、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方面的能力培训。

五、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建议

(一)开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

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一种能力:为学生提供有技术支持的学习机会,能够利用技术并且懂得技术如何能帮助学生学习,已成为每个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必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经过对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调查,发现很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仅局限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基本操作,例如演示型的课件制作等,培训效果不理想,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不大。通过本研究,建议X省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规范并开发测试平台,在培训前,通过教师对自己信息技术能力的测试,可准确地评价分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需求,即对X省中小学教师教学实际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展开培训。同时,教师的自评结果,也可为我国各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制定提供借鉴参考。

(二)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课程体系

通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自评工具测试,在教师培训前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测评,了解基本情况之后,可以在教师培训时根据教师的自身能力现状制定能力培训课程体系,从而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查漏补缺,逐渐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从本研究的结论中,可了解到X省中小学教师中信息技术能力并不强大,尤其是评价与诊断方面在各维度中发展最差,还处于很薄弱的阶段,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处在一般的阶段,各项信息技术能力都有待提高,学校应重视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增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次数。另外,学习与发展虽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其与教师能力的其他方面发展不协调,没能突出学习与发展的效果。所以要加速中小学信息化的进程,必须在教师培训时合理制定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课程,并鼓励教师大胆应用已有的信息技术设施对教学进行组织与管理,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三)通过前后测了解培训的效果,开展绩效评估

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或学校开展信息化相关活动结束后,应该对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前后测评,开展绩效评估,判断经过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否有所提升以及哪些方面有待提升,同时为下一轮培训提供借鉴。但是,当前我国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各级教育机构自主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并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这致使各地中小教师标准不一、能力不一。建议制定一套完整的适用于全国各地中小学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规范体系,并开发测试平台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测试评价及认证,从而丰富我国中小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价体系,并为各级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评价、考评及聘任提供参考。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9):9-14.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2013-05-02.

[3]UNESCO ICT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Teachers [DB/OL].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1/002134/213475e.pdf,2014-05-02.

[4]eTQF Teacher ICT Competency Framework [DB/OL].http://etqfproject.ning.com/, 2014-05-02.

[5]ICT Competency Framework Teachers Ghana _1st Iteration[DB/OL].http://meis-ghana.wikispaces.com/file/view/ICTCompetency+Framewo rk+Teachers+Ghana+_1st+Iteration.pdf,2014-05-10.

[6]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37-44.

[7]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J].基础教育论坛,2013,(2):58.

[8]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标准研制专家咨询研讨会[DB/OL].http://www.cce.ecnu.edu.cn/new-2013-12-09-i-1267088.html,2014-05-02.

[9]“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

[10]“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与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10.9.

[11]吴全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传播技术能力标准》解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4):5-8.

[12]张屹,黄欣,周平红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X省16个市区的问卷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36-41.

张屹: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研究(zhangyi@mail.ccnu.edu.cn)。

刘美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系统设计、教育信息化资源设计与开发(1043480769@qq.com)。

周平红: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相关的评价及标准(616308330@qq.com)。

马静思: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教育信息化评测研究(214359299@qq.com)。

2014年6月11日

责任编辑:李馨 赵云建

The Status’ Assess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in ICT Competenc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 ICT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Trial)"

Zhang Yi, Liu Meijuan, Zhou Pinghong, Ma Jingsi
(School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the applications of ICT competency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occup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CT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teacher are used to evaluate and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CT competenc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competency is able to promote the reasonableness, reliability and relevance about teacher’s training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ICT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Trial)” is interpreted; the framework of its content is discussed. The degree of ICT development on every standard dimension in X Provinc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s described combining with the situation of ICT Develop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in X Provincial, which found the problem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CT competency and then propose th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and reasonable proposals. As a result,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n empir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ICT train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CT Competency; Competency Standard; Teacher’s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006—9860(2014)08—0002—06

G434

A

*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3年度项目“基础教育信息化监测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CCNU13A05054)、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构建湖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平台”(项目编号:XTCX20130001)、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教育信息化促进湖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4Z921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维度标准信息化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