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玉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与效果研究 *
赵 玉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本文从职业教育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出发,论述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与模块课程和实践教学平台的映射关系,建构了基于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等培养策略,并对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效果进行了验证。
信息化教学能力;职业教育师范生;策略;效果
课程设置是影响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课程内容所涵盖的知识是职业教育师范生应该具备的信息化教学知识的集合。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块课程包括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础技能课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知识和技能课程以及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知识和技能课程三大模块。
如下页图1所示,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与模块课程的映射关系是:(1)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与所有模块课程相匹配;(2)信息技术工具应用能力主要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技术学》等课程相匹配;(3)教学信息资源开发能力主要与《教育技术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相匹配;(4)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主要与《教育技术学》《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法》《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课程相匹配;(5)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主要与《教师教学技能实训》《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法》《教师口语技能》《三笔字训练》等课程相匹配;(6)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主要与《教师教学技能实训》等课程相匹配。
培养职业教育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以培养其应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的教与学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教学平台有课内实验实训平台、校内实训实践平台和校外实习实践平台三种类型。
图1 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与模块课程和实践教学平台的映射关系
如图1所示,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与实践教学平台的映射关系是:(1)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与所有实践教学环节相匹配;(2)信息技术工具应用能力主要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技术学》等课程课内实验实训,以及校内实训实践和校外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相匹配;(3)教学信息资源开发能力主要与《教育技术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课内实验实训、专业项目实践等校内实训、以及校外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相匹配;(4)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主要与《教育技术学》《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法》《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课程课内实验实训,以及校内实训实践和校外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相匹配;(5)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主要与《教师教学技能实训》《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法》《教师口语技能》《三笔字训练》等课程课内实验实训,以及信息化教学技能竞赛等校内实训实践和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校外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相匹配;(6)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主要与《教师教学技能实训》等课程课内实验实训,以及校内实训实践和校外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相匹配。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不仅仅是教师教具体年级、具体科目所需的涉及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等一套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它还是一种策略性的思维方式。TPACK是陈述性的(知道定义、术语、事实和描述);程序性的(知道完成一项任务或子任务所涉及的步骤);图式性的(知道为什么利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如原理和心智模式);策略性的(知道何时何地使用特定领域的知识和策略,如计划和问题解决,同时监控通向目标的进程)。TPACK教学策略发生于教师要为具体学科、具体的学习者需求和具体的课堂情境进行计划、组织、评价与总结的过程中,也发生于思考多样的技术在支持学习者学习方面所具有的潜力时[11]。要培养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首要就是发展其信息技术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融合的思维方式,使其将对学科、教学和学习的深入理解与在学习环境中融合信息技术的有意识地思考整合在一起,发展其为了具体学科、具体的学习者需求和具体的课程情境而计划、组织、评价与总结基于技术的教学能力。因此,为提升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效果,在职前培养的课程中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包括基于TPACK的教学设计策略、基于TPACK的教学实施策略、基于TPACK的教学评价策略(如下页图2所示)。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因此在教学活动实施前,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上做一个计划,规划并设计学习环境与经验,以满足基于技术的课堂中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性。为了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易接受形式的方式设计课程,在将技术整合到课程、课程的顺序以及学习单元的学习设计与计划中需要教师的教学推理能力,即将教师所了解的关于学科、教学、学生学习和技术的知识整合起来的能力。基于TPACK的教学设计策略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即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
图2 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其教学对象是学校所有专业的职业教育师范生;其教学目标是使职业教育师范生结合自己所学的职业教育专业学习领域,学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开发职业教育学习资源,具备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资源开发的能力;其教学内容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概述、职业教育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评价和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技能四大模块;其教学组织形式是依托《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采用“教师讲授、小组讨论、学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实施策略是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向学生传递知识,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管理的策略。基于TPACK的教学实施策略包括开发有效的教学行为策略和运用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
比较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步行功能状况。步行功能采用FAC(功能性步行量表)进行评定,分值评级:0~5分,(1)无法独立行走视为0分;(2)减轻负重及持续帮助可行走为1分;需协助平衡可行走为2分;(3)可独立行走但需监护为3分;(4)可自主于平地行走但仍需帮助为4分;(5)任何环境下均能自由行走为5分[3]。
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堂授课环节以教师讲授为主,并辅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学习方法;网上学习环节依托《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教师发布学习主题,学生自主协作,参与讨论;课程实践环节,根据职业教育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典型工作任务,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评价及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技能模块中设立专项实训,提升职业教育师范生的信化息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策略是教学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职业教育学生信息化学习的评价需要从单一的评价方式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全面评价方式转变,做到既要关注职业教育学生信息化学习中知识技能的评价,也要关注职业教育学生信息化学习中实践性能力发展和信息化学习中情感培养的评价。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是以信息化社会中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核心,注重职业教育教师的未来发展,重视职业教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主体意识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实现以职业教育教师个体发展为理念的动态性教学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要求职业教育师范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其所学专业设计一份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制作一个职业教育教学(学习)课件,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及学生自我评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察其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
为了解职业教育师范生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模块课程与实践教学平台学习的态度与满意度,验证所提出的模块课程与实践教学平台设计方案以及学与教策略的有效性,在其完成了所有学习任务之后,进行学习态度与满意度的调查。
本研究参考Keller(2009)《课程兴趣量表》[12]制定了《学习态度与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是让学生在双向评等量表中对每道问题表达个人态度。问卷中设计的问题包含了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第2、3、11题)、学习主动性与专注程度(第1、4、6、10、12、13题)、学习满意度(第5、7、8、9、14、15题)。
根据“目的性抽样”原则,本课题选择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1班(58人)和财务会计教育专业1班(51人)的职业教育师范生作为调查对象。在完成了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模块课程与实践教学平台的所有学习后,向他们发放问卷109份,回收问卷98份,问卷回收率为89.9%。其中有效问卷98份(汉语言文学专业52份,财务会计教育专业46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并将15个问题按照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学习主动性与专注程度和学习满意度三个维度归类,得到如下统计结果:
1. 职业教育师范生对学习目的和意义认识明确清晰
根据双向评等量表得分率计算公式Fi=∑ajnij/2N[13]计算可得各问题项的得分率,此处N=98。由表1可知,调查对象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维度的三个问题项的应答得分率F均大于0,而且“11.我很清楚这些课程与实践对我的重要性。”一题的得分率大于0.5,说明调查对象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明确清晰,表现在很清楚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模块课程与实践教学平台的学习对其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与意义价值。
表1 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2. 职业教育师范生的学习主动性与专注程度高
由表2可知,调查对象对学习主动性与专注程度维度的六个问题项的应答得分率F大于0,说明他们对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模块课程与实践教学平台的学习主动性强,学习专注程度高。
表2 学习主动性与专注程度
续表2
3. 职业教育师范生的学习满意度高
由表3可知,调查对象对学习满意度维度的6个问题项的应答得分率F大于0,说明他们对本次教学试验的评价较高,他们对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模块课程与实践教学平台的学习满意度高。
表3 学习满意度
为进一步研究职业教育师范生对的学习态度与满意度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以专业作为自变量与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学习主动性与专注程度和学习满意度三个维度15个因变量一一进行交叉分析。
交叉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的职业教育师范生对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模块课程与实践教学平台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学习主动性与专注程度和学习满意度等无显著性差异。即不管是何种专业,职业教育师范生均很清楚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模块课程与实践教学平台的学习对其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与意义价值,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明确清晰,学习主动性强,学习专注程度高,并对课程的实施与效果感到满意。
综上,应用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模块课程与实践教学平台设计方案及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可以使职业教育师范生明确学习目的,清楚学习意义,对学习保持主动性与专注性并感到满意。职业教育高等师范院校对职业教育师范生的培养主要处于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即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达到模仿性开展信息化教学水平,然后通过专业见习、教育实习,逐步达到独立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水平。而创造性开展信息化教学和形成独特的信息化教学艺术主要是教师入职后通过教学实践、教研、在职培训和终身学习等方式不断学习和提高,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4-196.
[2]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20-21.
[3]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70.
[4]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97-110.
[5]傅德荣.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2003,(2):12-14.
[6]张建伟,师书恩,苗逢春,杨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绩效标准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2):17-20.
[7]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45-60.
[8]Drenoyianni, H.,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a Project-Based ICT Course in a Teacher Education Setting: Rewards and Pitfalls[J].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2004,9(4):387-404.
[9]Koh, J., H.-L. Woo, and W.-Y. Lim,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ngapore preservice teachers’ ICT course experiences and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ACK) through ICT course evaluation[J]. Educational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2013,(4):1-19.
[10]Markauskaite, L., et al., Modelling and Evaluating ICT Courses for Pre-service Teachers: What Works and How It Works?, in Informatics Education-The Bridge between Using and Understanding Computers[M].R. Mittermeir, Editor, Springer:Berlin Heidelberg.2006.242-254.
[11][美]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262-263.
[12]John M. Keller. Motivational Design f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The ARCS Model Approach [M].Springer, 2009.46-47.
[13]李克东.教育传播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06.
赵玉: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应用和教师专业发展(cnzhaoyu@126.com)。
2014年4月25日
责任编辑:宋灵青
Study of Fostering Pre-Service Teachers' Competence of Instructional Application of IC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Strategies and Effect
Zhao Yu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College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5)
Aiming at achiev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competence of instructional application of IC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mong Pre-service teachers, the paper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modules of training courses, and instructional platform for practice. Then, it constructs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based teaching design,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pre-service teachers’ competence of ICT appli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veri fi es the effect of these strategies in achieving this purpose.
Competence of ICT Appli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ies; Effect
G434
A
1006—9860(2014)08—0130—05
*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云计算的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DCA12019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