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加分难解语文教学之困

2014-11-28 20:23王东王旭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数理化母语美感

王东+王旭

我这里所说的“教学”包括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所说的“语文教学之困”指的是近年来让广大中学语文老师忧心忡忡的“母语危机”。学生都把时间花在了数理化特别是英语的学习上,对语文则采取应付的态度。

2013年,一条新闻在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就是北京出台的有关高考的方案,该方案提出,2016年北京高考英语将不再纳入统考,并将语文的分值由目前的150分提高到180分。接着,2014年春天,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称教育部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新方案被称为“1+5”方案,该方案与北京相同的是英语将实行社会化考试。

那么英语退出高考统考,语文高考加分能不能真的为当前的语文教学解困?

首先,英语学习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所投入的时间。英语是外语,本身就具备远远超出母语学习的困难,加之大学学位证书与英语四级挂钩,同时还有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往往要求英语过四、六级等现象,这些不合理的要求将英语的身价炒作得一路飙升。不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被其绑架,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英语学习上,这样语文的学习时间便相应地大大减少了。

其次,语文是以母语为基本内容的学科,即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不花多少时间,单凭课堂上所灌的耳音,考试时也能考个差不多的分数。高考语文,那些平时不怎么学习语文的考生也能考个八九十分。这就给了学生一个感觉,语文是考试最放心的科目,与其花时间学习语文,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其他科目上。这样,作为母语的优势反而成了劣势,语文输就输在了自己的优势上!

第三,现今的语文教学和语文考试将语文的趣味性破坏得一干二净。目前的高考语文试题设计刻板僵化,程式化很严重,几乎体现不出语文的美感。而所谓的参考答案往往带有一种思维强权,这在“语言文字运用”类的题型上为害不算大,但在“诗歌鉴赏”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等题型上则为害甚深,因为这两种题型关联到文学作品所具备的艺术美感。文学艺术所蕴含的美感往往是只可感悟不易言传的,而硬性地将这种美感用题目的形式设计出来,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美感便荡然无存。

第四,功利性太强的教学很难提高语文素养。相比较而言,语文所包含的艺术素养要多一些。艺术是需要在纯净的环境里慢慢滋养的,这也是语文提分较慢的原因之一。而如今,不论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紧紧围绕高考指挥棒而转,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老师和学生都缺乏平和的心态,急功近利的心态使教育脱离了它的本源。这种情况下的语文教学如何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以说,高考语文加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英语不再统考而多出部分时间(部分准备出国或者将来报考外语学院的学生不在此列),但他会将这些时间用在数理化的学习上而不会用在语文的学习上,因为数理化提分快,在广大学生心目中一直比语文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特征始终如一,如果说当以前高考语文分值是150分的时候,那些平时不怎么学语文的学生考试也能蒙八九十分,那么现在满分涨到180分,他们是不是蒙的分数更多?是否就可以达到110分左右了?这怎么有助于学生重视语文呢?

如果高考考试方式不变,试卷结构不变,学生依然对语文缺乏兴趣。学生只有被兴趣的激情所点燃,去拥抱这个学科,才会学有所成。如果缺乏兴趣,加分当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学生学习上的功利心没有丝毫的改变,这是高考制度本身决定的。广大考生必须走这座独木桥,这是目前学生唯一的晋身之阶。

因此,高考语文加分难解当前语文教学之困。【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数理化母语美感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论高中数理化知识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引导作用
分析高中数理化学习中的整体思维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自然美感的桌子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