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司内部环境审计和“漂绿”行为

2014-11-27 10:05程巧静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行为促进

程巧静

摘要: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公众的重视,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的需求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企业的“漂绿”行为也愈演愈烈。本文从内部环境审计和“漂绿”行为出现的原因说起,分析企业是如何在内部环境审计和“漂绿”行为之间进行选择,并指出如何减少“漂绿”行为和促进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工作开展。

关键词:内部环境审计 “漂绿”行为 选择分析 促进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对于企业应承担更多环保责任的期望越来越强,企业内部对于环保责任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加深。但与此同时,“漂绿”这个略显陌生的词汇也越来越多的在公众的视野中出现。

“漂绿”一词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可以理解为公司选择性地披露环境或社会绩效方面的正面信息,而不充分披露这方面的负面信息。在牛津高阶英语词典中对“漂绿”一词(Green-wash)的解释是 “公司或组织做出的一种使人们认为其关注于环保的行为,而他们真正的商业活动却实际上对环境造成损害。” 混淆(confusion)、掩饰(fronting)和故作姿态(posturing)是组成“漂绿”行为的三个核心要素。

在南方周末从2009年开始已经连续五年公布“年度漂绿榜”中可以看出,“漂绿”行为愈演愈烈,不但国内一些特大企业连续上榜,国外著名企业甚至世界五百强企业也不断爆出“漂绿”丑闻。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一方面公司越来越重视环保,而另一方面公司的“漂绿”行为也日渐突出,公司内部环境审计和“漂绿”行为有什么关系,能否通过加强内部环境审计来减少漂绿行为的出现,以及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强内部环境审计。

本文通过介绍内部环境审计和“漂绿”行为出现的原因,分析企业在选择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并提出减少“漂绿”行为加强公司内部环境审计方式。

二、内部环境审计和“漂绿”行为出现的原因

关注内部环境审计和“漂绿”行为的关系,我们先要了解他们出现的原因。

(一)内部环境审计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最早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在经济发达国家企业内部自发开展的

目前理论界对内部环境审计的动因归结为四个方面:

1、社会动因论

这一理论认为环境审计是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应运而生的, 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在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的宣传和推动下,许多企业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追求盈利增长的同时,实现与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直接催生了企业的环境绩效管理目标,推行ISO14000 系列标准,实施环境审计,成为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标志,成为是否认真遵守各项环境保护法规的信号。

2、法规约束论

这一理论认为法律和政策因素是企业执行环境政策的最直接的推动力。从20 世纪60 代以来,环境污染成为世界性难题,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多次严重的环境问题的爆发,使得许多国家逐步加强了环境保护的立法和管制,新的法律和规范不断出台要求企业实施更先进的环境管理手段,其中也包括要求企业开展环境审计。

全世界逐步完善的法律惩处机制给各国企业管理层施加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和经营压力,迫使在企业内部对环境审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3、商业反映论

这一理论认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压力是驱动企业实施内部环境审计的重要因素。随着法律和公众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一个企业是否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公众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重视。一个内部环境审计开展到位的公司,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环境信息以减少企业所有者投资所面临的风险,提升股东财富;社会公众也更倾向于购买或关注能提供较其他企业更多的履行环保责任信息的企业的产品;有的银行为了减少贷款风险,将款项贷放给企业之前,也会要求客户执行环境审计;而保险行业也带给企业压力,对环境管理差的企业收取更高的保险费率。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间接驱动了企业环境审计的发展。

(二)“漂绿”行为产生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而发展起来的

对于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强调企业内部经济利益的驱动。Horiuchi(1995)指出,绿色产品是许多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标榜为绿色企业可以得到绿色溢价,从不断发展的市场中持续获益,如果漂绿的成本很低,企业就会选择漂绿。

第二种观点从公众对于企业环保信息的理解和监督角度分析“漂绿”产生的原因。在现实中各种各样的环境体系认证和环保指标对于普通公众来说依然是难以把握和理解其具体含义的,而且即使是环保标志和环境认证也会出现虚假的情况,这对于公众的判别能力更是一种挑战。不严格不统一的环保评价标准,使得企业“漂绿”行为更加不容易被揭穿。

第三种观点认为,抑制“漂绿”行为的相关制度目前较少,而且对漂绿行为认定的标准不统一,惩治力度太小,这些都使得企业漂绿行为愈演愈烈。

从对公司内部环境审计和“漂绿”行为出现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是基于环境保护观念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都是企业为追求自身效益而产生的,都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费用。企业在选择加强内部环境审计还是采取“漂绿”行为,更多的是在成本和效益中的一种选择而已。

三、企业对内部环境审计和“漂绿”行为的选择分析

在明白了内部环境审计和“漂绿”行为出现的原因之后,我们来具体看看对于企业而言,在内部环境审计和“漂绿”行为的选择中到底哪些因素起了作用。

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需要投入的直接成本有成立专门机构、聘请专业人员以及管理和办公支出,环保设备的投入、环境损害后的恢复、现有工艺设备的改造等。其中机构人员的管理和办公支出只占到成本支出的一小部分,而环保设备的投入、生产工艺的改造、环境损害后的恢复投入、转变生产方式进行技术革新等一般来说都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形成较大的压力。endprint

与开展内部环境审计相对应的企业采取“漂绿”行为也需要一定成本,主要包括直接的广告、策划宣传费用。潜在的成本包括企业“漂绿”行为被发现后的政府处罚支出、危机公关的成本;丧失公众形象、丧失市场占有率、最终减少企业盈利。

“漂绿”行为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主要是直接在公众中形成环保且的良好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较高收益。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内部环境审计而言,付出的成本尤其是需要企业直接投入的成本往往是远多于“漂绿”行为的。而内部环境审计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特别是直接收益较“漂绿”行为对企业而言也是不经济的。

四、总结

从本文第三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图一中通过提高“漂绿”行为的成本及内部环境审计的收益,降低“漂绿”行为的收益及内部环境审计的成本,将二者的成本收益曲线变为N2和P2时,平衡点向左移动变为B点,企业更主动开展内部环境审计减少企业“漂绿”行为。采用具体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提高“漂绿”行为的成本

首先国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治理“漂绿”行为的相关制度,加大保护环境的立法工作,明确企业环保的标准,明确“漂绿”行为的表现形式、监督机制及处罚措施,相关政府部门加大对“漂绿”行为的执法力度,加大企业“漂绿”行为的违法成本。

其次公众媒体加大对企业“漂绿”行为的披露,对各种“漂绿”手段也应进行剖析,让社会大众更易于识别企业“漂绿”行为。

第三要通过多种手段鼓励公众揭发企业“漂绿”行为,降低公众的维权成本,使得普通公民对于企业的“漂绿”行为就可以提起诉讼。在全社会形成对“漂绿”行为说不的大环境。

(二)降低“漂绿”行为的收益

首先通过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公众对“漂绿”行为的了解,改变以往企业单纯通过“漂绿”广告宣传等手段获得市场占有率提供产品售价获得更多盈利的情况。

其次国家建立统一的企业环保水平标准并制定统一披露格式及内容,定期要求企业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监督检查。转变公众的消费意识,从关注企业五花八门的环保广告宣传到真正关注企业环保标准的达标水平。

使得只有真正采取环保工艺,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三)减低内部环境审计的成本提高内部环境审计的收益

内部环境审计的直接成本对企业而言一般无法减少,但是潜在的成本,会随着国家环境法规的出台,环保标准的进一步规范和可操作性的增加而降低。而随着内部环境审计的逐渐加强,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减少了企业违反国家环保政策的风险,减少了由于管理漏洞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大降低了危害环境事故的发生几率,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最终获得加大的市场收益。

通过全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企业而言内部环境审计和“漂绿”行为的成本效益是企业内部在选择过程中考虑的主要原因。但两种行为的成本效益不仅受企业内部管理思路的影响,也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水平、社会总体的环保认识水平、环境监督惩罚机制是否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企业减少“漂绿”行为大力开展内部环境审计,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不仅国家要出台政策要求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相关制度法规要尽快健全,对企业环保投入的政府补助也应该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督处罚要大大加强。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合力,使得企业由内部环境审计带来的长期收益远大于“漂绿”行为带来的短期收益,“漂绿”行为必然越来越少,内部环境审计前景无可限量。

参考文献:

[1]陈正兴.环境审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陈小林.企业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驱动因素与经济后果[J]. 中国内部审计,2013

[3]陈东.环境审计若干理论问题初探[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9

[4]杨波.环境承诺为什么演变为漂绿:基于企业绿色过程模型的解释[J].管理现代化,2012.

[5]黎明,但小丽.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探讨[J].会计之友,2014

[6]丛建辉,刘呈庆.漂绿行为研究述评及展望[J].北方经贸,2011

[7]刘丽敏,袁振兴,卢少青.雾霾背后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基于环境成本审计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3endprint

与开展内部环境审计相对应的企业采取“漂绿”行为也需要一定成本,主要包括直接的广告、策划宣传费用。潜在的成本包括企业“漂绿”行为被发现后的政府处罚支出、危机公关的成本;丧失公众形象、丧失市场占有率、最终减少企业盈利。

“漂绿”行为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主要是直接在公众中形成环保且的良好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较高收益。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内部环境审计而言,付出的成本尤其是需要企业直接投入的成本往往是远多于“漂绿”行为的。而内部环境审计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特别是直接收益较“漂绿”行为对企业而言也是不经济的。

四、总结

从本文第三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图一中通过提高“漂绿”行为的成本及内部环境审计的收益,降低“漂绿”行为的收益及内部环境审计的成本,将二者的成本收益曲线变为N2和P2时,平衡点向左移动变为B点,企业更主动开展内部环境审计减少企业“漂绿”行为。采用具体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提高“漂绿”行为的成本

首先国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治理“漂绿”行为的相关制度,加大保护环境的立法工作,明确企业环保的标准,明确“漂绿”行为的表现形式、监督机制及处罚措施,相关政府部门加大对“漂绿”行为的执法力度,加大企业“漂绿”行为的违法成本。

其次公众媒体加大对企业“漂绿”行为的披露,对各种“漂绿”手段也应进行剖析,让社会大众更易于识别企业“漂绿”行为。

第三要通过多种手段鼓励公众揭发企业“漂绿”行为,降低公众的维权成本,使得普通公民对于企业的“漂绿”行为就可以提起诉讼。在全社会形成对“漂绿”行为说不的大环境。

(二)降低“漂绿”行为的收益

首先通过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公众对“漂绿”行为的了解,改变以往企业单纯通过“漂绿”广告宣传等手段获得市场占有率提供产品售价获得更多盈利的情况。

其次国家建立统一的企业环保水平标准并制定统一披露格式及内容,定期要求企业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监督检查。转变公众的消费意识,从关注企业五花八门的环保广告宣传到真正关注企业环保标准的达标水平。

使得只有真正采取环保工艺,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三)减低内部环境审计的成本提高内部环境审计的收益

内部环境审计的直接成本对企业而言一般无法减少,但是潜在的成本,会随着国家环境法规的出台,环保标准的进一步规范和可操作性的增加而降低。而随着内部环境审计的逐渐加强,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减少了企业违反国家环保政策的风险,减少了由于管理漏洞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大降低了危害环境事故的发生几率,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最终获得加大的市场收益。

通过全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企业而言内部环境审计和“漂绿”行为的成本效益是企业内部在选择过程中考虑的主要原因。但两种行为的成本效益不仅受企业内部管理思路的影响,也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水平、社会总体的环保认识水平、环境监督惩罚机制是否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企业减少“漂绿”行为大力开展内部环境审计,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不仅国家要出台政策要求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相关制度法规要尽快健全,对企业环保投入的政府补助也应该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督处罚要大大加强。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合力,使得企业由内部环境审计带来的长期收益远大于“漂绿”行为带来的短期收益,“漂绿”行为必然越来越少,内部环境审计前景无可限量。

参考文献:

[1]陈正兴.环境审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陈小林.企业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驱动因素与经济后果[J]. 中国内部审计,2013

[3]陈东.环境审计若干理论问题初探[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9

[4]杨波.环境承诺为什么演变为漂绿:基于企业绿色过程模型的解释[J].管理现代化,2012.

[5]黎明,但小丽.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探讨[J].会计之友,2014

[6]丛建辉,刘呈庆.漂绿行为研究述评及展望[J].北方经贸,2011

[7]刘丽敏,袁振兴,卢少青.雾霾背后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基于环境成本审计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3endprint

与开展内部环境审计相对应的企业采取“漂绿”行为也需要一定成本,主要包括直接的广告、策划宣传费用。潜在的成本包括企业“漂绿”行为被发现后的政府处罚支出、危机公关的成本;丧失公众形象、丧失市场占有率、最终减少企业盈利。

“漂绿”行为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主要是直接在公众中形成环保且的良好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较高收益。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内部环境审计而言,付出的成本尤其是需要企业直接投入的成本往往是远多于“漂绿”行为的。而内部环境审计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特别是直接收益较“漂绿”行为对企业而言也是不经济的。

四、总结

从本文第三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图一中通过提高“漂绿”行为的成本及内部环境审计的收益,降低“漂绿”行为的收益及内部环境审计的成本,将二者的成本收益曲线变为N2和P2时,平衡点向左移动变为B点,企业更主动开展内部环境审计减少企业“漂绿”行为。采用具体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提高“漂绿”行为的成本

首先国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治理“漂绿”行为的相关制度,加大保护环境的立法工作,明确企业环保的标准,明确“漂绿”行为的表现形式、监督机制及处罚措施,相关政府部门加大对“漂绿”行为的执法力度,加大企业“漂绿”行为的违法成本。

其次公众媒体加大对企业“漂绿”行为的披露,对各种“漂绿”手段也应进行剖析,让社会大众更易于识别企业“漂绿”行为。

第三要通过多种手段鼓励公众揭发企业“漂绿”行为,降低公众的维权成本,使得普通公民对于企业的“漂绿”行为就可以提起诉讼。在全社会形成对“漂绿”行为说不的大环境。

(二)降低“漂绿”行为的收益

首先通过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公众对“漂绿”行为的了解,改变以往企业单纯通过“漂绿”广告宣传等手段获得市场占有率提供产品售价获得更多盈利的情况。

其次国家建立统一的企业环保水平标准并制定统一披露格式及内容,定期要求企业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监督检查。转变公众的消费意识,从关注企业五花八门的环保广告宣传到真正关注企业环保标准的达标水平。

使得只有真正采取环保工艺,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三)减低内部环境审计的成本提高内部环境审计的收益

内部环境审计的直接成本对企业而言一般无法减少,但是潜在的成本,会随着国家环境法规的出台,环保标准的进一步规范和可操作性的增加而降低。而随着内部环境审计的逐渐加强,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减少了企业违反国家环保政策的风险,减少了由于管理漏洞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大降低了危害环境事故的发生几率,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最终获得加大的市场收益。

通过全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企业而言内部环境审计和“漂绿”行为的成本效益是企业内部在选择过程中考虑的主要原因。但两种行为的成本效益不仅受企业内部管理思路的影响,也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水平、社会总体的环保认识水平、环境监督惩罚机制是否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企业减少“漂绿”行为大力开展内部环境审计,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不仅国家要出台政策要求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相关制度法规要尽快健全,对企业环保投入的政府补助也应该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督处罚要大大加强。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合力,使得企业由内部环境审计带来的长期收益远大于“漂绿”行为带来的短期收益,“漂绿”行为必然越来越少,内部环境审计前景无可限量。

参考文献:

[1]陈正兴.环境审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陈小林.企业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驱动因素与经济后果[J]. 中国内部审计,2013

[3]陈东.环境审计若干理论问题初探[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9

[4]杨波.环境承诺为什么演变为漂绿:基于企业绿色过程模型的解释[J].管理现代化,2012.

[5]黎明,但小丽.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探讨[J].会计之友,2014

[6]丛建辉,刘呈庆.漂绿行为研究述评及展望[J].北方经贸,2011

[7]刘丽敏,袁振兴,卢少青.雾霾背后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基于环境成本审计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为促进
“低头族”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研究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浅论QC小组活动对勘察设计企业质量管理的促进作用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