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

2014-11-27 16:53刘玉生
北京纪事 2014年10期
关键词:买点荷包菜刀

刘玉生

带鱼的话题,对于老北京人而言,可以说并不陌生。

六七十年代凭副食本定量供应带鱼,排队买带鱼的情景,50岁以上的人都会印象深刻。

1969年春节前夕,凭本供应的带鱼到货了。刹那间,德外叫大云店的国营副食品商店门前,顷刻就排满了乌压压的人群。刚见几个人提着银白耀眼的带鱼从人群里挤出来,就听见队前有人喊:“怎么加塞儿啊?”

“谁加塞儿啊?这早就来了……”人流中出现了混乱和噼里扑噜的声音。又听见有人喊道:“打起来啦!”接着,就见有人捉对撕扯,扭成一团,出现在人群自动闪出的一块空地上。只见厮打双方各有四五个人参与,拳脚相向,砖头乱飞,上演着无师自通的全武行。商店关门了,带鱼不卖了。

“这拿的是什么呀?往脑袋上这么抡,是鞋底子?哎哟,我的妈啊,是菜刀!”一个老太太惊恐的声音。

“这脑袋也不是西瓜啊,就这么切!唉,就为了这点带鱼,玩命啊。”一个老头也在摇头感叹。

原来是荷包嘴胡同的几个小玩闹与澡堂子胡同回家探亲的几个兵团哥们儿叉起来了。一方是浑不吝秧子的混混儿;另一方呢,是背井离乡本身就气不忿的愤青。就为了谁能先买到这罕见的带鱼,两边谁也不服谁,就干了起来。可真是的,一直不明白的是兵团回来的这哥儿几个,出来买点带鱼怎么身上还带着菜刀呢?

结果是有人报警,派出所警察出面,把双方都抓走了几个。最倒霉的是一个部队大院的孩子,来找荷包嘴胡同的同学玩儿。碰上这事儿拉便宜手,也掺和进来,捡起一块砖头,把骑着他同学正捶打的兵团哥们儿的脑袋了一下,不巧失手给对方拍成了重伤,属于这次斗殴中情节最恶劣的,也给判了一年的徒刑。您说这是怎么话儿说的?

说起来可笑又可悲,就为拿钱买点定量供应的带鱼,好几个家庭都没过好那个春节。家里的孩子都给捂进去了,您说这春节能过得好吗?这叫什么事儿?

带鱼好吃。我指的是俗称国产的带鱼。肉质紧实,富有弹性。无论宽窄做出来都醇香适口,味道鲜香。小时候家里吃带鱼分份儿,就着米饭细嚼慢品,解馋尽兴,如同过年。连吃完的鱼刺也把它当作梳子玩上一会儿。

后来,从什么时候开始记不清了,带鱼从过去的1毛6、3毛8,一下子涨到了两块多钱。当时许多人接受不了。商店里不限量供应的银白色大宽带鱼,一时少人问津。

再后来,市场上出现了进口带鱼,人们买回来后,从鱼里吃出来骨头了。带鱼肉质软面,口感松散,怎么做也不好吃,不是过去的味道了。因此,对那些小一米长、两三寸宽,黄眼珠、背鳍如刺,面目狰狞的舶来品一直谢绝,敬而远之。

不过,孩童时吃带鱼的美好记忆,还是难以磨灭。这不,舍妹单位发的舟山带鱼,一盒有10斤,提来送我品尝,还附带着说:大哥做得好吃,我们哪天再来,你做给我们吃。我心里说,得,大哥先给自己做点儿,尝尝还是不是过去的那味儿。

带鱼收拾好后,控干水分,放些盐、葱、姜、料酒煨上。

撒些干淀粉吸干料酒水分,下油锅炸至金黄。油不必多放,炸油不可使用次数过多。最好一次一咣当。

葱、姜、蒜、糖少许,醋、酱油、盐少许调味,放几粒花椒,放红辣椒一个提鲜,加水没过带鱼,大火换小火焖至入味。海鱼宜炖得时间长些。放入笋片、豌豆。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

猜你喜欢
买点荷包菜刀
剪下个荷包样
绣荷包
高级销售重“买点”
菜刀帮丢刀事件
戴荷包
菜刀
巧用菜刀没烦恼
乐翻天:今天我休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