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春 唐瑾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现状令人堪忧。本文主要通过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高职院校教师、学生和企业部门主管或公司主要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现状以及企业对高职学生的用人反馈,以期赋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新的价值内涵,与国际接轨,构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 “四阶段” 培养体系,实现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有效推广。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能力 培养体系
1 概述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加强也得到职教界人士的认可。然而,当前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现状令人堪忧,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专业设置实用性不强,与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教学方法上,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轻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很少甚至没有相应的教学实训基地,学生难以在仿真和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操作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真正感受实际操作的情境。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因而,亟须以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出发点,构建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学生职业能力养成培养体系,才能有效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2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调查分析
2.1 调查方法与内容
主要采用访谈和问卷的调查方法,先后对我国多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现状进行调查,并查阅了国内外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最新资料和相关文献。访谈对象主要为高职院校主抓教学的领导及资深教师和企业部门主管或公司主要负责人;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高职院校大二、大三学生。调查问卷共发放1800份,收回1548份,问卷回收率为86%。本文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四阶段——知识学训、仿真实训、跟岗实训、顶岗实习进行访谈和调查,编制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的调查问卷。
2.2 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2.2.1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2.2.1.1 “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
问及“是否明白职业能力内涵”:“清楚”的占26.7%,
“不清楚”的占48.9%, “不太清楚”的占24.4%。说明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专门的培训,对“职业能力”理解不深。
2.2.1.2 自我发展的规划
问及“今后该往哪些职业方向发展”:“非常了解”的占16.1%,“不大了解”的占63.2%。“认为找到理想工作的决定性因素”:“自身的综合素质”占25.3%,“职业能力”占30.5%,“专业技能”占36.8%。“认为企业最需要的人才”:“专业技能强”的占38.4%,“职业能力强”的占29.6%,“具有创造思维”的占10.2%。“求职时考虑的主要因素”:“符合我的特长能力”占35.6%,“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占34.7%;“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占5.9%,“企业所给的工资和福利”占23.8%。可见,大多数学生的自我发展缺乏规划,职业能力有待培养提高。
2.2.1.3 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培养的反馈
在“是否经常参加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偶尔”的占65.9%,“经常”的占26.8%,“没有”的占7.3%。“对所在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的看法”:57.8%的学生认为“一般”,28.4%的学生认为“不满意”。“希望求职时能够接受哪方面的教育”:“职业素养”占33.9%,“专业能力”占29.8%,“基础知识与技能”占25.8%。“在校期间哪些活动对其成长帮助最大”:“职业指导课”占27.9%,“社团活动”35.7%,“担任学生干部”16.7%,“参加社会活动”19.7%。可见,职业院校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指导课和其他课外活动应相得益彰,共同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2.1.4 最为重要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认为最重要的(最欠缺的)能力,“职业能力”占36.7%,“动手实践和操作能力”占32.4%、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占19.7%,“人际交流与人合作能力”占10.3%。这说明了高职院校虽较为重视职业能力培养,但在职业能力培养和实习指导方面仍有待加强。
2.2.2 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
2.2.2.1 企业人才需求
企业最缺的人才是专业技能强的58.4%,职业能力强的37.2%,说明了企业需要的仍是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强的人才。
2.2.2.2 高职学生在企业中的工作情况
在谈到对现今在企业实习的高职学生的评价,80.2%的企业认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较差,创新能力较差,缺乏后劲。这说明了高职院校都比较强调实践动手能力而轻视知识实训,忽略了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较差,创新性不强,缺乏后劲。
2.2.2.3 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
企业在招聘高职学生时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职业能力、专业技能、合作协调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竞争意识与自我创新的能力。这说明职业能力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亟待加强。
2.2.2.4 企业对高职人才培养过程的建议
81.5%的企业认为: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知识实训、仿真实训、跟岗实习和在企业的顶岗实习都很重要,实训成绩与理论成绩都应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标准,实训成绩所占比例应高于理论成绩。这表明高职院校应改革现行的学生评价式,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2.3 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2.2.3.1 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
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就业为导向”,尽可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由于办学理念模糊,人才培养目标失当,36.8%的院校比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47.3%的院校偏重学生毕业,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轻视学生知识学训和职业能力的训练。
2.2.3.2 高职院校课程选择与教材使用
80%以上的高职院校使用国家统编教材,选用与实践结合的校本教材不到10%。课程安排上,20.6%的高职院校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选择课程;38.3%的院校的课程选择偏向专业技能的培养。
2.2.3.3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与完善
30.1%的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要构建适应学生职业能力综合养成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并把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融于课程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46.2%的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以学科体系为主设置课程,偏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轻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2.3.4 高职院校教师素质
大多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低于30%,专兼职教师比例严重失衡,兼职教师约为15%,有的甚至不到9%,外聘兼职教师大多是普通高校的教师或在校研究生,从行业企业聘请的专业技术骨干寥寥无几。
2.2.3.5 高职院校学生评价
评定学生成绩时,39.7%的教师坚持理论成绩和实验实训成绩并重,35.6%的教师认为偏重于实验实训成绩,24.7%的教师则偏重于理论成绩。65%以上的高职院校仍采取期末闭卷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并把期末闭卷的成绩作为考核评定学生的主要依据。
2.2.3.6 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四阶段”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根据调研结果统计,80%以上的学生、教师、企业和高职院校认为根据社会需求,适应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知识实训、仿真实训、跟岗实训、顶岗实习”齐头并进,构建以“知识实训、仿真实训、跟岗实训、顶岗实习”的学生职业能力“四阶段”培养体系。
3 结论与建议
3.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现状分析
3.1.1 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存在误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许多高职院校领导由于没有客观地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和市场发展需要去科学定位,把国家对高职教育确定的总体办学方针和思路作为本校的办学方向,对学校的办学方向盲目定位,盲目追求升本,求大求全。这种办学定位失当,导致多数高职院校在发展中盲目跟从、失去理性,高职院校发展本科化,在发展中失去自我,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少办学特色,片面注重学生单一技能的培训,忽视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忽视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的职业素质整体下降,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令人担忧,而且也降低了高职人才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的认可度。
3.1.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相匹配
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只是依据学科自身内在逻辑发展,很少考虑社会经济建设以及市场发展需求,或受市场经济的短期“功利”思想的影响,不顾社会需求盲目设置专业或盲目跟着市场需求设置各种新专业,导致“滥招”、“乱招”,“毕业生过剩”。课程体系仍是以传统的“三段式”(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课程为主,而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课程及实践教学学时却远远低于理论学时,课程重心错位,高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十分薄弱。除此,部分高职院校教材明显滞后,仍使用普通本、专科院校的教材,专业课程内容陈旧老化,缺乏高职特色,教材知识已经远远滞后市场发展的需求。多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企业的工作实际相差甚远,未突出实践性和职业性。不利于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更不利于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部分高职院校过于片面追求就业率的提高,不注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同时,高职院校在高职人才培养方面,往往只注重学生单一技能方面的训练,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职业能力的发展,因而缺乏职业发展“后劲”,不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3.1.3 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多数都沿袭了传统本科的学科本位的评价模式,闭试为主,主要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认知能力,并以学生笔试中获取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评价模式单一。部分高职院校虽已意识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需求、企业需要接轨,大力引进了国外的能力本位评价模式的同时,把行业职业标准直接作为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的标准,使得人才评价工具化。除此之外,目前对我国高职院校人才质量培养的外部评价主要是政府主导型评价,即所谓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人才培养评价内容不够全面,缺少专业性评价,评价主体单一。近几年还把学生“就业率”的高低等同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显然,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不能够真正评价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3.1.4 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匮乏,高素质的专业课教师缺乏,外聘的企业骨干教师奇缺,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3.2 建议
实际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制定符合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构建“四阶段”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①准确定位,全新定义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应按照职业能力要素来定制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②重视知识学训。知识学训是基础,应构建适应职业能力综合养成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理论培养。
③开发校本教材,凸显高职特色。在使用统编教材的同时,应大力开发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和市场需求的校本教材,凸显高职特色。
④拓宽课余活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课余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起到了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拓宽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⑤强化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重视仿真实训、跟岗实训、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是实施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仿真实训、跟岗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阶段,对职业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必须构建仿真实训养成教学体系,力争实现实训案例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和能力兼容性。建立跟岗实训机制,让学生拥有第一次参与企业工作任务的感觉,使跟岗实训中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的协同配合。构建顶岗实习机制,把学生品德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的养成整合到顶岗实习中。
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就必须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 结语
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主阵地的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为中心,定制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既重视技能教育,更注意学生职业能力的素质拓展,构建出学生职业能力的“知识实训、仿真实训、跟岗实训、顶岗实习”四阶段的培养体系,定能培养出职业能力出众的学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宏,许朝晖.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与研究[R].职业技术教育论坛,2008,1.
[2]滕绍娟.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创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之路[J].商业经济,2007,3.
[3]童山东.聘或不聘,企业选人才关键瞧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5-08-25.
课题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BJA110084)和院级课题《“情境-目标”式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3YJ03)。
作者简介:李迎春(1974-),女,湖南邵阳人,硕士,讲师,科研处专职研究人员,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和语文研究。